人物:釋從廓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潭州東明石觀音贊(1103年) 北宋 · 釋德洪
長沙馬氏時,一夕東城雉堞間光屬天,達旦不滅。州人按其處,有石臥古井旁,半為土所吞,其色青瑩。相與發(fā)之,即大悲觀音之像。挹水灌沐,妙容慈相忽然顯露,如蓮花之出泥。大眾歡呼愛慕之極,又如嬰兒之見母。于是建寺號東明,初以律興。馀百年,民恃以為福田。元祐初長老遷公以禪易之,未幾棄去。今海禪師自溈山來,宴坐于室,不蓄粒米,倚此像以飯四方來者,崇堂邃宇又加麗焉。余聞菩薩之悲愿于濁惡世,一切眾生之用處,化身為魚米,為肉山,以足其欲心。今夜半光耀,乃其一戲,遂與無窮之眾,園林花觀飲食臥具充足耶?謹拜手稽首,對像說偈曰:
大悲智光本無礙,于一切處常發(fā)現(xiàn)。
豈特夜半瓦礫間,始復爛然上霄漢。
此邦眾生共勝業(yè),時節(jié)成熟故如是。
譬如日月行虛空,水無穢潔皆照臨。
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
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體。
應機而現(xiàn)為說法,信心起處說法竟。
我今見境得成就,亦同音聞獲圓通。
六根遲速雖不齊,要是一精明所現(xiàn)。
我知暗相不能昏,與彼心精遺聞處。
眾塵隔越妄分別,常真實中無是事。
死生之變尚不改,豈有根塵乃能蔽。
愿令持此妙法門,于此剎土為佛事。
一切聲色熱惱中,與眾生作清涼處。
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賜威光加被我。
令我獲無作妙力,令我亦名無所畏。
令我具無礙辯才,令我入一切種智。
我及一切諸有情,皆如觀音得自在。
按:《石門文字禪》卷一八。
相從十日歡,預恐別淚滴。
重謀訪林壑,庶復延晷刻。
好山塵一舍,何惜蠟兩屐。
東湖浸坤軸,浩蕩鹍鵬擊。
方舟穩(wěn)睡馀,帆已收硤石。
東山號紫微,數(shù)殿聳金碧。
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
飆輪已仙去,千古留玉液。
當年善逝師,福壤眼獨識。
上方子亭高,俯睨眾山脊。
空濛云海寬,想像人境隔。
夜投涵虛閣,萬籟森已寂。
軟腳旋呼尊,亦復兩顴赤。
黎明登西山,岌嶪動人魄。
華榜揭靈池,審公存故跡。
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
道傍兩精舍,聯(lián)步遍游陟。
贊山特超峻,四雙舊飛錫。
綠猗環(huán)高竿,蒼髯矯千尺。
吳越峰巒秀,羅列在幾席。
情賞未云厭,六龍俄已昃。
轉溪遂分袂,惻愴不能食。
還家得詩筒,妙語粲珠璧。
具載黃灣游,恨不逐飛翼。
流光信駒隙,薄宦只雞肋。
他年倦招尋,畫圖追舊歷。
山城紅紫看猶蕊,野蝶游蜂祇漫猜。
卻是此中春較早,等閒行處亦花開。
神化茫茫端莫測,不雨踰時忽盈尺。
誰云幽默志難通,一念周圓誠已格。
井枯河竭欲飛塵,麥秀漸漸實半娠。
翠虬潛伏杳無處,遺蝗出地方鱗鱗。
觀音妙智悲慈主,為灑楊枝作甘雨。
應憐禱禬罄勤渠(何校:疑劬),致(道光本作故)遣神人夢中語。
雨旸之數(shù)雖有時,遲速亦可精神移。
世間萬法盡心造,報若影響寧難期。
不知今夕復何夕,千里風云來陣墨。
驅雷掣電雨建瓴,似赴前期初不忒。
威神自在誰復如,噀酒投顱術已疏。
有秋頗足慰民望,可喜更須煩史書。
衣冠北渡連墻堵,旅食經(jīng)時念終窶。
已欣霖雨起蟠龍,更慶天兵擒猛虎。
邇來世事不掛心,惟有憂國思猶深。
安得年豐群盜息,歸助擊壤堯民音。
繡觀音贊(1120年) 宋 · 李綱
觀音妙智力,無剎不現(xiàn)身。
出自針縷間,神通亦如是。
光華五采備,成此六銖衣。
云髻冰雪衣,寶冠瓔珞飾。
莊嚴行道相,步步妙蓮花。
慈眼視眾生,睟然見于色。
愿言瞻敬者,回顧逍遙人。
系縛本來無,何往非自在。
按:《梁溪集》卷一四○。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百華開爛熳,覷見沒可睹。
今朝又是端千節(jié),文殊善財忙不徹。
殺人活人藥不靈,自添腦后三斤鐵。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是甚么,鐵蛇鉆入土。
見色明心事已差,聞聲悟道更交加。
觀音妙智慈悲力,荊棘林生優(yōu)缽化。
瞑目危坐,示那伽相。
觀音妙智,一椎兩當。
住寂靜地,應剎塵量。
法如是故,無礙無障。
泛舟誰畏海門津,丈室來尋彼上人。
麈語欲求青眼舊,友心未爽白頭新。
黃家羊臥藩籬晚,梅氏仙游島嶼春。
糊餅饅頭看手段,觀音妙智在塵塵。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