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9七絶 8 82四言 10六言 6古體 441樂府 20 62 32辭賦 1 6其他 39聯(lián) 2
二喔
上聲  [蜾蠃] [更多…]

去聲  絡(luò) [磨磐] 歿 [怯也] [同柁]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
拼音:huǒ  韻部: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漢字部首之一。本義:物體燃燒所發(fā)的光、焰和熱)
  • 同本義
    •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墩f文》
    • 火之為言委隨也,故字人散二者為火也。——《春秋·元命苞》
    • 離為火?!?a href='https://cnkgraph.com/Writing/1214234'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易·說卦》
    •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陽之精也?!蹲髠鳌ふ压拍辍?/li>
    • 火,日氣也?!墩摵狻ぴ懶g(shù)》
    • 人火曰火,天火曰災(zāi)?!蹲髠鳌ば辍?/li>
    • 國曰災(zāi),邑曰火?!豆攘簜鳌ふ压拍辍?/li>
    • 大者曰災(zāi),小者曰火。——《公羊傳·襄公九年》
    • 火燒令堅。——·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 火令藥熔。
  • 又如:火鏈(舊時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煙筒);火火燭燭(火勢很大);火厄(火災(zāi));火備(防火設(shè)施)
  • 火災(zāi);發(fā)生火災(zāi)
    • 凡四遭火?!?span id="51p8mpx" class='label'>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 又如:火兵(負責(zé)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時指預(yù)兆火災(zāi)的天象);火所(發(fā)生火災(zāi)的地方)
  • 燈火,指燈燭或火把
    • 江船火獨明?!?span id="voqtana" class='label'>唐·杜甫《春夜喜雨》
    • 擁火以入?!?span id="13vm5df" class='label'>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 火且盡。
    • 火尚足以明。
  • 又如:火鼓(火炬和戰(zhàn)鼓);漁火;火燎(竹燭;火炬)
  •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 熱;熱氣 。如:火雜雜(形容非常熱);火流(形容酷熱);火風(fēng)(炎熱的風(fēng))
  • 五行 ——中國古代哲學(xué)的五個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漢朝將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來講朝代興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 中國古代兵制單位, 十人為 “火”
    • 皆解甲,散還火伍中?!?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578' target='_blank'>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 火星之簡稱。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稱“大火”,亦簡稱火
    • 七月流火。——《詩·豳風(fēng)·七月》
    • 大火謂之大辰?!?a href='https://cnkgraph.com/Writing/1156479'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爾雅·釋天》。按:“東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 火為口舌之象?!墩摵狻ぱ远尽?/li>
  •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時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 指槍炮彈藥 。如:軍火
  • 比喻戰(zhàn)爭 。如:交火;開火;?;?/li>
  • [中醫(yī)]:指陽性、熱性一類的物象或亢進的狀態(tài) 。如:上火,敗火
  • 古時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計幫工);同火;合火;一火賊;火計(火家?;镉?;火倉(伙食)
〈動〉
  • 焚燒;燒毀
    • 火,燬也?!墩f文》
    • 火,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夺屆め屘臁?/li>
  • 又如:火人(以火燒人);火庫(焚燒敵方兵庫);火隊(焚燒敵方隊伍,以亂其行陣);火積(焚燒敵方的儲備)
  • 用火燒物使熟 。如:火灶(燒火做飯的設(shè)備。多以磚坯砌成)
  • 生氣 。如:他火了;火冒(發(fā)火;生氣);火剌剌(發(fā)火忿怒的樣子)
〈形〉
  • 形容像火那樣的顏色,一般指紅色的
    • 朱鱗火鬣?!?span id="h6zl0d1" class='label'>唐·李朝威《柳毅傳》
  • 又如:火云(紅云);火采(紅光);火狐;火旆(紅色的旌旗);火樹(形容開滿紅花的樹)
  • 緊急 。如:火匝匝(火雜雜。形容緊張、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緊急);火簽(差役辦理緊急公務(wù)的憑證);火牌兵符(最緊急的命令;通知)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集韻》呼果切《韻會》《正韻》虎果切,??貨上聲。 (哿韻)
  •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a target='_blank'>玉篇》??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豆攀房肌缝萑耸铣踝骰??!?a target='_blank'>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 又星名?!?a target='_blank'>書·堯典》日永星火?!秱鳌坊穑n龍之中星。
  • 又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 又《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a target='_blank'>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a target='_blank'>論語》鑽燧改火。
  • 又盛陽曰炎火?!?a target='_blank'>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傳》炎火,盛陽也?!豆{》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 又官名?!?a target='_blank'>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妒琛反汗贍懘蠡?。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a target='_blank'>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zāi)。
  • 又《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 又《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a target='_blank'>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 又《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对]》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 又人身有火?!?a target='_blank'>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luò)爲相火。
  • 又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fù)見?!赌救A·海賦》隂火潛然。
  • 又山名?!?a target='_blank'>山海經(jīng)》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huán)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又《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 又井名?!蹲笏肌な穸假x》火井沈熒於幽泉。《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 又寒火?!?a target='_blank'>抱樸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 又火傳?!?a target='_blank'>莊子·養(yǎng)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 又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 又《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疏》龜生火中者。
  • 又火??!?a target='_blank'>山海經(jīng)》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 又姓?!睹骷o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a target='_blank'>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 又《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 又葉虎洧切。 (紙韻)
  • 詩·豳風(fēng)》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 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zhuǎn)聲則爲喜,故灰字從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葉音矣。
  • 又葉後五切。 (麌韻)
  • 《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 又葉虎何切。 (歌韻)
  • 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zhòng)人焚和,月固不勝火?!俄崟⊙a》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 集韻》或作灬。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也。??各本作燬。今正。下文曰??、火也。爲轉(zhuǎn)注。南方之行。炎而上。與木曰東方之行、金曰西方之行、水曰北方之行、相儷成文。??形。大其下。銳其上。呼果切。古音在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