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1,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下一頁 清(續(xù)上) 洪亮吉 1746 - 1809 四首黃淑畹 一首 姜再恒 1689 - 1756 一首 孔繼涵 1739 - 1784 一首 李慈銘 1830 - 1894 二首 李天輔 1698 - 1761 一首 梁佩蘭 1632 - 1705 二首 林朝崧 1875 - 1915 一首 林旭 1875 - 1898 一首 劉大觀 1753 - 1834 一首 劉大櫆 1698 - 1779 二首 盧世? 1588 - 1653 一首 南有容 1698 - 1773 五首 寧時 一首 潘伯鷹 1882 - 1967 二首 秦涌 1758 - 1796 一首 權(quán)萬 1688 - 1749 一首 阮元 1764 - 1849 三首 | 人言記誦佳,不必炫文采。 寧知華與實(shí),兩兩實(shí)相待。 生為行秘書,一死究何在。 何如能涉筆,自命可千載。 茲山雖一拳,青出天地外。 連晨走三驛,路已及新泰。 瞻山仍在目,風(fēng)尚送清籟。 迤南方數(shù)武,蒙嶺亙?nèi)鐜А?div class="tmfulc7" id='poem_sentence_3_869636_comment'> 再轉(zhuǎn)望始迷,翻嫌去程快。 新歲見新月,新月出天籟。 天籟悄無聲,稚子下階拜。 橫河一曲長,釣橋相映帶。 時見出城人,微茫度煙靄。 晚從西鄰歸,米盡炊還待。 笑看秋樹巔,尚有斜陽在。 揚(yáng)帆溯風(fēng)潮,側(cè)柁過石瀨。 夕陽照城郭,雙塔劃內(nèi)外。 星列天為森,月出峽始大。 經(jīng)歷非偶然,所得良已泰。 悠悠清夜徂,霜華落襟帶。 暑退秋便來,落葉一聲大。 北方地早寒,土囊激虛籟。 隱然見西山,爽氣襲襟帶。 采薇入西山,抱石沉東海。 孤高空留名,骨朽今安在? 世儒守一經(jīng),閉門蓄光彩。 不知眉睫間,浮云旦夕改。 當(dāng)年不為歡,景光詎相待。 潔物奪春令,得之于意外。 即有監(jiān)州來,此州亦可快。 江月故多色,江云故多態(tài)。 色態(tài)吾所憎,在云月可愛。 簡樸人所賤,溫厚吾所愛。 為是貧時交,白首相藉在。 園居豐暇豫,率爾成佳會。 詩書道實(shí)諧,樽酌情彌泰。 閒齋散澄景,幽洞含泠籟。 游風(fēng)送馀善,花氣集清瀨。 潭云臥霮?,巖樹坐晻靄。 歡娛戒太康,屢起整襟帶。 豈如劉阮徒,淪跡名教外。 玉所得名故不虛(玉所山。即玉筍之根。),舊聞山中玉可采。 有玉不采玉有種,雷風(fēng)一夕滄浪改。 江間涌出如迸筍,白日丹霞爛文彩。 我來吹笛絕壁下,仙人不見青松在。 遙飛一酌勸仙人,今宵羽蓋來勿怠。 從君欲試鍊玉法,維舟煙浦吾將待。 秋星隱層云,含光如有待。 共君歌嘯地,舉足渺云海。 愔愔旅館寒,膠膠人代改。 楓林自古今,識路無不在。 溪流抱山回,彎處鳴湍瀨。 晴沙綠莎間,步出山門外。 ① 在大理府太和縣名南詔德化碑撰文為南詔清平官鄭回書為杜光庭字多剝落仆地已久土人呼為磨刀石乾隆五十三年王蘭泉先生昶宦滇時訪得于縣南二十里大道之側(cè)載入金石萃編跋尾稱是碑在大歷元年碑文約三千八百字今約存八百字福又得蘭泉先生昔未釋出四十馀字家大人云唐以前碑字猶是北周北齊遺法王主二字三橫皆齊日月二字寬而不窄以此較北朝碑真相合矣 文章與書法,確是唐賢派。 上溯東爨碑⑴,古法尚不壞。 ⑴ 此碑在曲靖府陸涼州之東南二十里貞元堡立荒阜之上有碑額碑陰額作篆字云宋故龍驤將軍護(hù)鎮(zhèn)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二十四字使君姓爨名龍顏建寧同樂人即今曲靖府陸涼州也碑文碑陰殘蝕字甚少字體方正在楷隸之間文為同姓人道慶作句法亦古得漢碑遺法立于劉宋孝武帝大明二年較南詔碑尚早三百一十一年且甚完善為滇中最古之石馀詳福撰碑之跋尾大人曾親書題跋刊于碑正面右下方無字隙處 眾卉已驚寒,黃梅獨(dú)相耐。 況是先人遺,書館勿剪拜。 一片冰雪心,留在湖波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