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共58,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生卒】:1009—1066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明允,號老泉。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xué),歲余舉進(jìn)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遂閉門苦讀,精通六經(jīng)、百家之說。仁宗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赴試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文二十二篇,士大夫爭相傳閱。除試秘書省校書郎。以文安縣主簿參與修纂建隆以來禮書,名《太常因革禮》,書成而卒。擅長古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子軾、轍合稱三蘇。有《謚法》、《嘉祐集》。全宋詩
蘇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號老泉,眉山(今屬四川)人。與其子軾、轍合稱三蘇。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xué),舉進(jìn)士,茂才異等皆不第。仁宗嘉祐間,得歐陽修推譽(yù),遂知名。為秘書省校書郎,灞州文安縣主簿。與姚辟同修禮書,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五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傳世有《嘉祐集》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四《蘇君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三有傳?!√K洵詩,以明嘉靖太原府刻《重刊嘉祐集》十五卷為底本(存詩一卷),校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巾箱本《嘉祐集》(簡稱四部叢刊本)、清康熙邵仁泓刻《蘇老泉先生全集》(簡稱康熙本)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詞學(xué)圖錄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北宋文學(xué)家,與子軾、轍合稱"三蘇",均列"唐宋八大家"。洵長于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全宋文·卷九一八
蘇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xué)。歲馀舉進(jìn)士不中,又舉茂材異等不中,遂絕意于科舉,閉戶讀書為文辭。至和二年,知益州張方平訪知其人,嘉祐元年薦于歐陽修。修上其書于朝,召試舍人院,辭不至。五年八月命為秘書省試校書郎,六年七月為霸州文安縣主簿,編纂太常禮書。治平二年九月修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三年四月卒,年五十八。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存)、《謚法》三卷(存)、《易傳》十卷。見歐陽修《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載《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四),《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五言律詩
幽居少塵事,瀟灑似江村。
苔蘚深三徑,衣冠盛一門。
嶺云時(shí)聚散,湖水自清渾。
世德書芳史,傳家有令孫(清謝啟昆乾隆《南昌府志》卷二五)。
七言律詩
十年嘗作犍為令,四脈嘗聞憫俗詩。
共嘆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諫致戎麾。
會稽特欲榮翁子,馮翊猶將試望之。
船系河堤無幾日,南公應(yīng)已慳(康熙本作怪)來遲。
臺省留身凡幾歲,江湖得郡⑴喜今行。
臥聽曉鼓朝眠穩(wěn),行入淮流鄉(xiāng)味生。
細(xì)雨滿村莼菜長,高風(fēng)吹旆?船獰。
到家應(yīng)有壺觴勞,倚賴比鄰不畏卿。
⑴ 原作群,據(jù)康熙本改
春入禁城懷舊隱,偶來芳圃似還家。
番番翠蔓纏松上,粲粲朱梅入竹花。
客慢空勞嚴(yán)置兕,酒多無用早成蛇。
相公猶有遺書在,欲問郎君借五車。
栽松成徑百馀尺,隔徑開堂似兩家。
厭事共邀終日飲,渴春先賞后(康熙本作未)開花。
客來庭樹鳴寒鵲,酒入肌膚憶冷蛇。
衰病不勝杯酒處(康熙本作困),醉歸傾倒欲乘車(以上《嘉祐集》卷一五)。
七言絕句
五言排律
古風(fēng)
任君北方來,手出《邠州碑》。
為是魯公寫,遺我我不辭。
魯公實(shí)豪杰,慷慨忠義姿。
憶在天寶末,變起漁陽師。
猛士不敢當(dāng),儒生橫義旗。
感激數(shù)十郡,連衡斗羌夷。
新造勢尚弱,胡為力未衰。
用兵竟不勝,嘆息真數(shù)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淚滿頤。
魯公不死敵,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愛死,再使踏鯨鰭。
公固不畏死,吾實(shí)悲當(dāng)時(shí)。
緬邈念高誼,惜哉我生(康熙本作生我)遲。
近日見異說,不知作者誰。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⑴。
大抵天下心,人人屬公思。
加以不死狀,慰此苦嘆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愛其平生跡,往往或孑遺。
此字出公手,一見減嘆咨。
使公不善書,筆墨紛訛癡。
思其平生事,豈忍棄路歧。
況此字頗怪,堂堂偉形儀。
駿極有深穩(wěn),骨老成支離。
點(diǎn)畫乃應(yīng)和,關(guān)連不相違。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異狀貌,各自相結(jié)維。
離離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綴會,或作斗與箕。
骨嚴(yán)體端重,安置無攲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無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相⑵應(yīng)矩規(guī)。
想其始下筆,莊重不自卑。
虞柳豈不好,結(jié)束煩縶羈。
筆法未離俗,庸手尚敢窺。
自我見此字,得紙無所施。
一車會百木,后斤斧(康熙本作斤斧所)易為。
團(tuán)團(tuán)彼明月,欲畫形終非。
誰知忠義心,馀力尚及斯。
因此數(shù)幅紙,使我重嘆嘻。
⑴ 自注:或云公尸解,雖見殺而實(shí)不死。
⑵ 康熙本、四部叢刊本作物
魯人賤夫子,呼丘指東家。
當(dāng)時(shí)雖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鄉(xiāng)閭?cè)耍粸閲@嗟。
區(qū)區(qū)吳越間,問骨不憚遐。
習(xí)見反不怪,海人等龍蝦。
嗟我何足道,窮居⑴出無車。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康熙本作被)人誇。
故舊未肯信,聞之笑呀呀。
獨(dú)有兩任子,知我有足嘉。
遠(yuǎn)游苦相念,長篇寄芬葩。
我道(康熙本作道我)亦未爾,子得無增加。
貧窮已衰老,短發(fā)垂髿髿。
重祿無意取,思治山中畬。
往歲栽苦竹,細(xì)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為水中楂。
當(dāng)前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為踏朝衙。
何當(dāng)子來會,酒食相邀遮。
愿為久相敬,終始無疵瑕。
閑居各無事,數(shù)來飲流霞。
⑴ 原作車,據(jù)康熙本改
丙申歲余在京師鄉(xiāng)人陳景回自南來?xiàng)壠涔俚锰又性示盎嘏f有地在蔡今將治園囿于其間以自老余嘗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買地筑室以為休息之館而未果今景回欲余詩遂道此意景回志余言異日可以知余之非戲云爾(1056年) 北宋 · 蘇洵
岷山之陽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鯉魚。
古人居之富者眾,我獨(dú)厭倦思移居。
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
經(jīng)行天下愛嵩岳,遂欲買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盡,山色照野光如濡。
民生舒緩無夭扎,衣冠堂堂偉丈夫。
吾今隱居未有所,更后十載不可無。
聞君厭蜀樂上蔡,占地百頃無邊隅。
草深野闊足狐兔,水種陸取身不劬。
誰知李斯顧秦寵,不獲牽犬追黃狐。
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當(dāng)吾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