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xiàng)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32,分2頁(yè)顯示   2 下一頁(yè)
辭賦
黃冶賦(831年) 唐 · 李德裕
蜀道有青城峨眉山。皆隱淪所托。辛亥歲。有以鑄金術(shù)干余者。竊嘆劉向累世懿德。為漢儒宗。其所述作。根于圣道。猶愛信鴻寶。幾嬰時(shí)僇。況流俗之士。能無惑于此乎。因作賦以正之。
漢武帝遭世承平。百蠻以寧。
自謂德成堯禹。功高湯武。
聞升龍于鼎湖。乃甘心于斯語(yǔ)。
有方士李少君。譎詐丕誕。
乘邪進(jìn)取。盛稱化丹砂為黃金。
可以登青霄而輕舉。時(shí)董大夫侍側(cè)。
帝曰。子知其術(shù)乎。
仲舒進(jìn)曰。臣惟聞天地變化。
圣人镕范。方士之言。
臣以為諂。至如圓方為爐。
造化為冶。鼓風(fēng)為橐。
熾陽(yáng)為火。元黃之氣。
絪缊和粹。稟而生者。
為仁為智。是以生寶實(shí)繁。
終古不匱。天地之镕范鼓鑄也如是。
及夫堯舜之化。大道為爐。
中和為冶。聲教為橐。
文明為火。以法天為造。
以得賢為寶。是以得其鴻名。
后天難老。至于仲尼無位。
大莫能致。猶鑄顏與冉。
底于極智。圣人之镕鑄也取類。
若乃不務(wù)德業(yè)。營(yíng)信秘箓。
祈年永久。以極嗜欲。
斯則不由于正道。無益于景福。
帝曰善。乃罷方士而去之。
故得漢道隆盛。令名不虧。

畫桐花鳳扇賦(831年) 唐 · 李德裕
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靈禽五色。小于元鳥。來集桐花。以飲朝露。及華落。則煙飛雨散。不知其所。往有名工。繪于素扇。以賚稚子。余因作小賦。書于扇上。
桐始華兮綠江曙。
粲鮮葩兮泫朝露。
樹煜煜兮霞舒。
鳥爛爛兮星布。
彼嘉桐兮貞且猗。
當(dāng)暮春兮發(fā)英蕤。
豈鹓雛之珍族。
又棲托乎瓊枝。
被零露兮甘且白。
涵曉月兮灑鮮澤。
豈青鳥之靈儔。
常飲吮乎玉液。
有嘉谷而不啄。
有喬松而不適。
獨(dú)美露而愛桐。
非人間之羽翮。
逮花落而春歸。
忽雨散而川寂。
悵丹穴之何遠(yuǎn)。
想瑤池而已隔。
爰有妙工。
圖其麗容。
宛宛兮若餐珠于芳蕊。
飄飄兮疑振羽于光風(fēng)。
感班姬之素扇。
空皎潔兮如霰。
亦有美人。
增華點(diǎn)絢。
雀伺蟬而輕騖(原注南朝畫扇尤重蟬雀)。
女乘鸞而微眄。
未若繪斯禽于珍箑。
動(dòng)涼風(fēng)于羅薦。
非欲發(fā)長(zhǎng)袂之清香。
掩高歌之孤囀。
庶玉女之提攜。
列昆墟之瑤宴。
乃為歌曰。
青春晚兮芳節(jié)闌。
敷紫華兮蔭碧湍。
美斯鳥兮類鹓鸞。
具體微兮容色丹。
彼飛翔于霄漢。
此藻繪于冰紈。
雖清秋之已至。
常愛玩而忘餐。

通犀帶賦(834年10月) 唐 · 李德裕
客有以通犀帶示予者。嘉其珍物。古人未有詞賦。因抒此作。蓋盡其美焉。
君子以良玉比德。豈不以溫潤(rùn)而近人。
惟駭雞之至寶。亦含章而可珍。
包黃中之粹色。發(fā)奇彩之彬彬。
芝草繞葩而獵葉。煙霞異狀而輪囷。
雖復(fù)孕元兔于月魄。隱青鸞于鏡塵。
顧霄漢之悠遠(yuǎn)。悵工人之弗真。
匠者以其靈可禦邪。光能遠(yuǎn)燭。
剪截本末。發(fā)揮藻縟
砥若礪金。剸如切玉。
析以為帶。加之盛服。
御之則祔(一作附)身。褫之則韞櫝。
似達(dá)人之卷舒。不專玩乎掌握。
矧乎白璧雖美。尚不掩瑕。
何茲物之無玷。豈待瑩而增華。
溫兮如玉氣舒虹。粲兮若晨光爍霞。
彼廓落之繁飾。諒無足以稱嗟。
若乃名山岑寂。珍圖譎詭。
柳谷則麟馬粲然。扶風(fēng)則魚龍隱起。
徒有象而無施。故雖奇而莫擬。
然則美服珍玩。近于禍機(jī)。
虞公滅而垂棘返。壯武殘而龍劍飛。
先哲所以聞象則服。防患則微。
經(jīng)侯委佩而去。宣子辭環(huán)以歸。

鼓吹賦(834年10月) 唐 · 李德裕
鼓吹本軒皇因出師而作。前代將相。有功則假之。今藩閫皆備此樂。余往歲剖符金陵。有童子六七人。皆于此藝特妙。每曲宴奏之。及再至江南。并逾弱冠。悲流年之倏忽。憶前歡而悽愴。乃為此賦。
追昔吳會(huì)之年。
思為衛(wèi)霍之將。
懷瀚海而發(fā)憤。
想狼居而在望。
厭桑濮之遺音。
感簫鼓之悲壯。
每聞茲樂。
心焉猶尚。
爰有侲童(原注出西京賦)。
?秀含聰。
思慮未敢。
專和發(fā)中。
繁會(huì)曲折。
變態(tài)不窮。
交簻爍電。
揮手成風(fēng)。
或累發(fā)而碎隱。
或徐弁而從容。
管孤引以嘒嘒。
鼓輕投而逢逢。
若乃清景妍和。
嘉客來萃。
登高臺(tái)而互動(dòng)。
對(duì)芳樹而并吹。
見鵬鶚之爭(zhēng)厲。
聳壯士之憤氣(原注鵬鶚爭(zhēng)壯士怒皆鼓吹曲名)
忽疑翔雁叫于寒煙。
胡沙蔽于天地。
其始也。
若伐木丁丁。
響連青冥。
喧禽萬族。
聲應(yīng)崖谷。
其縱也。
狠羊斗角。
奔兕相觸。
轉(zhuǎn)石振于崩溪。
燎野焚于寒竹。
其終也。
如風(fēng)飆暫息。
萬籟皆肅。
天地霽而雷霆收。
川波靜而魚龍伏。
昔我往矣。
子衿青青。
我今來思。
突而弁兮。
諒昔人之多感。
睹移柳而興悽。
惜歲年之易往。
嘆親好之常暌。
于是勉其成人。
再命迭作。
念所思而不見。
慨悲翁之蕭索(原注所思悲翁并曲名)。
音豈殊于今昔。
情自有于哀樂。
乃知孔將比于鳴蛙。
陸反思于唳鶴。
彼衰退于憂傷。
并榮華之昭灼。

白芙蓉賦(835年4月) 唐 · 李德裕
金陵城西池有白芙蓉。素??盈尺。皎如霜雪。江南梅雨麥秋后。風(fēng)景甚清。漾舟綠潭。不覺隆暑。與嘉客泛玩。終夕忘疲。古人惟賦紅蕖。未有斯作。因以抒思。庶得其彷佛焉。
朱明夕霽。佳木凝陰。
蘭未歇其秀色。鳥尚流其好音。
泛回塘兮清景暮。環(huán)修渚兮碧流(一作云)深。
誠(chéng)有感于逝節(jié)。思更新于賞心。
是時(shí)黛葉已繁。瓊英始發(fā)。
搖瑞彩于波上。挺纖莖于蘋末。
忽疑巨蚌濯(一作捧)漪。暫睹其明月。
復(fù)似處子映松。遙覿其冰雪。
煥列宿于長(zhǎng)河。耀良玉于方折。
點(diǎn)白露于葭菼。散飛鴻于林樾。
余乃鼓輕枻。入澄●。(8DF6原注楚詞曰楚人呼池澤中曰●8DF6。
)度柳杞(一作杞柳)。越蘭蘅。
徘徊容與。放志遺榮。
近汀洲而菱密。出蓮徑而潭平。
飛鸂??。起鵁鶄。
揮水珠而濺葉。動(dòng)波紋而抗莖。
傳羽卮而適性。合金絲而寫情。
管度風(fēng)而音遠(yuǎn)。歌臨流而轉(zhuǎn)清。
既而稍憩(一作出)川陰。暫游霄外。
極望漪瀾。靜無夕靄。
又如游女解佩于漢曲。宓采蓮(一作芝)于湍瀨。
舒蘊(yùn)藻以為席。倚立荷以為蓋。
發(fā)巧笑之芬芳。感嘉期之來會(huì)。
嗟夫。楚澤之中。
無蓮不紅。惟斯華以素為絢。
猶美人以禮防躬。銀輝光而流燭。
玉精氣而舒虹。雖有貴其符采。
且未匹其華容。由是南國(guó)之姝。
以為麗觀。延華頸于沼沚。
曳羅裾于磯岸。且謂降元實(shí)于瑤池。
徙靈根于天漢。悵霄路兮永絕。
與時(shí)芳兮共玩。聽高柳之早蟬。
悲此歲之過半。彼妍姿之昭灼。
待風(fēng)雨而消散。乃為歌曰。
秋水闊兮秋露濃。盛華落兮嘆芙蓉。
菖花紫兮君不識(shí)。萍實(shí)丹兮君不逢。
想佳人兮密靜處。顏如玉兮無冶容。

重臺(tái)芙蓉賦(835年) 唐 · 李德裕
吳興郡南白蘋亭有重臺(tái)芙蓉。本生于長(zhǎng)城章后舊居之側(cè)。移植蘋洲。至今滋茂。余頃歲徙根于金陵桂亭。奇秀芬芳。非世間之物。因?yàn)榇速x。以代美人托意焉。
昔柳惲為吳興太守。顧座客而嘆曰。
游汀洲以采蘋。憶瀟湘之故人。
悲白日之已晚。惜青春之不返。
且欲拾瓊?cè)镉诠鹕?。折瑤華于蘭畹。
客乃稱曰。彼有清川。
爰生瑞蓮。紅葩煒而????。
翠葉小而田田(原注此花大于常蓮而葉小于眾荷)。愿得薦佳名于君子。
悅麗色于當(dāng)年。于是縱蘭棹。
泛淪漣。吟朱鷺于篴(一作簫)管。
鳴鹍雞于瑟弦。臨漪瀾以遠(yuǎn)望。
嘆華艷之何鮮。是日際海澄廓。
微風(fēng)不起。涵麗景于碧湍。
爛朝霞于清沚。鮮膚秀?。
攢立叢倚。疑西子之顏酡。
自館娃而戾止。遠(yuǎn)以意之。
若珠闕玲瓏。疊映昆峰。
粲玉女之光色??鼓奁煲韵鄰?。
迫而察之。若桂裳重復(fù)。
郁撓丹谷。思江之窈窕。
發(fā)紅羅之紛郁。爾其映蘭芷。
出蘋萍。掩萋萋之眾色。
挺裊裊之修莖。泫清露以擢秀。
流鮮飆而發(fā)精。雖草木之無情。
亦獨(dú)立而傾城。若乃行潦既收。
秋光始靜。見涼野之夕陰。
悵回塘之馀景。思摘芳以贈(zèng)遠(yuǎn)。
更臨流而引領(lǐng)。翡翠失其輝鮮。
珠璣奪其光?。惟斯物之特麗。
宜獨(dú)秀于寥天。在靈境而何降。
居下澤而何偏。有繁華而不實(shí)。
嗟淑類而莫傳。念莊姜之無子。
非巧笑之未妍。彼天意之所屬。
諒難得而知焉。乃為歌曰。
吳山秀兮煙景媚。因淑女兮感斯瑞。
蓮雖多兮無厥類。蘭徒芳兮何足貴。
人已去兮代不留。獨(dú)含情兮托茲地。
⑴ 原注此花無實(shí)徙根又不三數(shù)年故人間罕有

山鳳凰賦(835年) 唐 · 李德裕
仰山在郡之坤隅。高松翳景。名翚所集。有麗鳥殊色。(原注殊色出應(yīng)瑞鸚鵡賦)文如縟繡。邑人呼為山鳳凰。愛其毛羽。重于身命。雖遭矰繳。終不奮飛。比夫雄雞斷尾。則殊知異心矣。余感而賦之。以貽親友。
懿靈山之岑寂。實(shí)珍禽之可依。
何文章之英麗。信羽族之所稀。
混赤霄而一色。與白日而增輝。
煥若玉女?dāng)y宓。凌丹壑兮游翠微。
振桂裳兮垂組綬。騰鑣駕兮曳鸞旗。
粲若夭桃發(fā)兮山已春。朝霞爛兮露欲晞。
或飲于澗。或集于磯。
糅芙蕖之絳采。掩虹霓之夕霏。
既而衡網(wǎng)高懸。虞人合圍。
身掛纖繳。足履駭機(jī)。
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厲而奮飛。
乃知玉之?dāng)∫?。以致其瓊弁?div id="ld1ldzs"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1_1373710_comment'>
翠之焚也。猶襲其寶衣。
何異夫懷祿耽寵。樂而忘歸。
玩軒冕而不去。惜印綬而無時(shí)。
嗟乎乘君子之器。與茲鳥而同譏。

孔雀尾賦(835年) 唐 · 李德裕
故人以孔雀見遺。死于中途。將命者提挈(一作攜)空籠。與翠尾皆至。余憫而為賦。
感君子之嘉惠。意未忘于所知。
攜珍禽以贈(zèng)余。諒有貴乎羽儀。
去舊國(guó)之岑寂。歷三湘之崄巇。
念未飛之眾雛。懷獨(dú)宿之羈雌。
忽哀鳴而望絕。遂委翼而長(zhǎng)辭。
異黃鵠之高翔。揭空籠而載馳。
想綷羽而不見。睹修尾而增悲。
蘭色芊郁。金華陸離。
垂之兮疑拖綠盭(音戾綬名)。舉之兮如飛翠緌。
嗟紱冕之寄身。與鍛翮而一概。
雖暫榮而可樂。終以飾而賈害。
況復(fù)德輶如毛而鮮舉。福輕乎羽而莫載。
何必負(fù)斯尾之翹翹。冒長(zhǎng)途而效愛。

智囊賦(835年) 唐 · 李德裕
余嘗感漢晁錯(cuò)魏桓范。皆號(hào)為智囊。不能全身。竟罹大患。揚(yáng)子稱或問多以智殺身。雄對(duì)曰。皋陶以其智為帝謨?;右云渲菫槲渫蹶惡榉?。殺身者遠(yuǎn)矣。余久欲賦之。比屬逾紀(jì)總?cè)?。愿言不暇。今俟罪江徼。徬徨歲深??鸷D之中。典籍皆闕。聊以所記古今興敗。粗成此賦。
夫天之清氣為人。
而人之清氣為智。
茍?zhí)撔亩鴽_用。
必窮神而索至。
況恬養(yǎng)以保身。
豈憂患之能累。
何與敗之相詭。
乃躁靜而殊致。
或明遠(yuǎn)而無疵。
或馳騖而役思。
故由于彼而入圣門。
出于此而爭(zhēng)利器。
若乃淡然元默。
應(yīng)變無方。
韜隨和而不耀。
干越而寶藏。
雖不止如炙輠。
猶淵然如括囊。
君子所以有斯號(hào)者。
蓋欲保無咎于末光。
夫智可以養(yǎng)生。
乃能周物。
道無夷險(xiǎn)。
用有工拙。
得于身也。
祭以免而荀以全。
失于邦也。
臧不容而湯不沒。
彼前軌之昭然。
曾未戒于危轍。
嗟乎。
水濟(jì)舟以致遠(yuǎn)。
亦覆舟于畏途。
智排患以解紛。
亦有患于不虞。
將不殆于無涯。
信莫尚于冥樞。
或有好學(xué)務(wù)敏。
擇仁乃廬。
斯先哲之所履。
亦庶幾于不渝。
然則天智閑閑。
不嬰世故。
舉始終而后入。
先奔沉而預(yù)慮。
或衛(wèi)足之無術(shù)。
故離形而盡去。
呂易宗于奇貨。
疾知來于武庫(kù)。
雖乘勢(shì)與億中。
非淑人之所務(wù)。
鴟夷子喟然嘆曰。
昔我經(jīng)世。
徒聞智憂。
索遺珠而不得。
復(fù)明燭其焉求。
與萬物而道夭。
又何謨于大猷。
今我所謂智者。
乘五湖之浩蕩。
永終老于扁舟。

積薪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此郡巖壑重復(fù)。榛林郁盛。樵采之子。未嘗輟音。往往沿流而下。詣?dòng)嗲笫?。余因積薪于庭。竊有所嘆。乃為積薪賦。賦曰。
邈巖居之幽遠(yuǎn)。有楚澤之放臣。
方絕學(xué)以自爨。誠(chéng)未暇于披榛。
悲顏?zhàn)又?span id="zb1dqiq" class='link' onclick='ShowWordComment("poem_sentence_2_1373713", 1373713, "Clauses/4/Comments/0")'>飯煤。感萊蕪之生塵。
時(shí)束蘊(yùn)(一作缊)以請(qǐng)火。訪蓬茨于善鄰。
乃遇樵客。維舟水濱。
余訊之曰。樵采賤業(yè)。
常棲隱淪。詩(shī)既嘉于刈楚。
傳亦嘆于析薪。爾豈延瀨之客。
不取金而且貧。又豈叔敖之子。
以好廉而苦辛。何乃負(fù)擔(dān)不已。
其生實(shí)勤??皖櫽喽鴩@曰。
貴則近禍。富多不仁。
寄跡于此。以養(yǎng)吾真。
善大雅之知言。信芻蕘之可詢。
既而交加累積。高下齊均。
矗若井干。疊似龍鱗。
避氿泉而無浸。先曲突以斯陳。
茍知防患之術(shù)。終無焦?fàn)€之賓。
嗟長(zhǎng)孺之昧道。常喻此而求伸。
雖后來而高處。亦居上而先焚。
使薪為能言之物。豈容入爨而揚(yáng)芬。
未若生幽崖之側(cè)。糾芳桂之輪。
不近野田之燎。免罹匠者之斤。
冒霰雪以終歲。齊天年于大椿。

欹器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癸丑歲。余時(shí)在中樞。丞相路公見遺欹器。贈(zèng)以古人之物。永懷君子之心。嘗欲報(bào)以詞賦。屬力小(一作少)任重。朝夕盡瘁。固未暇于體物。今者公已歿世。余又放(一作旋)逐。忽睹茲器。悽然懷舊。因追為此賦。置公靈筵。詞曰。
昔周道砥平。
既安且寧。
赫赫公旦。
配德阿衡。
謂難守者成。
難持者盈。
始作茲器。
告于神明。
至仲尼憲文武之道。
思周公之德。
入太廟而觀器。
(一作見)遺法而嘆息。
且曰。
月滿而虧。
日中(一作盈)則昃。
彼天道而常然。
欲久盛而焉得。
乃沃水于器。
(一作俯)察要終。
挹彼注茲。
(一作授)之若沖。
虛則臲卼。
似君子之困蒙。
中則端平。
若君子之中庸。
既滿則跌(一作滿則傾跌)
霆流電發(fā)。
器如坻隤。
水若河決。
非神鼎之自盈。
異衢樽之不竭。
蓋欲表人道之隆替。
明百事之有節(jié)。
然茲器也。
不以中而自藏。
不以跌而自傷。
其過也如彼薄蝕。
其更也浸發(fā)輝光。
得其道者。
居則念于豐蔀。
動(dòng)乃思于謙受。
顏既復(fù)而不遠(yuǎn)。
惠屢黜而何咎。
知任重之必及。
悟物盈之難久。
雖神道之無形。
常參然于前后。
昔與君子。
同秉國(guó)鈞。
公得之為賢相。
余失之為放臣。
睹遺物之猶在。
懷舊好而悲辛。
思欲克巳以復(fù)禮。
永報(bào)德于仁人。

蚍蜉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此郡多蚍蜉。余所居臨流。實(shí)繁其類?;蚓塾隈畔;蛉胗诒P盂。終日厭苦。而不知可禦之術(shù)。因戲?yàn)榇速x。令稚子煜和之。
惟江潭之下國(guó)。況幽居于澤畔。
何螻蟻之微物。亦有徒而凌亂。
或泮散于經(jīng)笥。或夤緣于食案。
余乃戲而問之曰。爾能居厚地而漏山阿。
無乃處吾身而為大患。蟻不能言。
辭以意宣。其旨曰。
我稟形于造化。亦一氣之所甄。
嘗濟(jì)齊師之乏。亦聞媯德之膻。
封穴而知雨。驗(yàn)寸壤而得泉。
出以時(shí)而不息。故學(xué)者得而稱焉。
戴粒而游。若巨鰲之冠神岳。
繞磨而行。若日月之麗清天。
若乃依垤緣壁。淫淫奕奕。
其聚無聲。其行無跡。
值晏溫而出游。當(dāng)祁寒而入隙。
迅雷作而不駭。微雨灑而自適。
生雖瑣細(xì)。亦有行藏。
止若偫羊之聚。進(jìn)加旅雁之翔。
乘其便也。雖鳣鯨而可制。
無其勢(shì)也。雖蛭蟥而不傷。
今愿悔過。戢于垣墻。
豈同青蠅之點(diǎn)白。污君子之衣裳。

振鷺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此郡帶江緣嶺。野竹成林。每向夕。有白鷺偫飛。集于林杪。今所居在峰岑之上。臨眺一川。玩其往來。有以自適。因?yàn)榇速x。
日之夕矣。川陸載陰。
有偫飛之振鷺。顧儔匹而弄音。
始遵渚以亂下。若濤起于清潯。
俄矯翼以歸來。疑霰集于平林。
爾其游止有度。不徐不疾。
散雪彩于江煙。皎霜容于寒日。
映楓葉而暫見。入蘆花而還失。
嘆美羽之翩翻。感余生之憂慄。
若乃不為鹢退。常與鴻冥。
乍回合兮如練。忽寥落兮如星。
陋汀葭之靡靡。棲岸竹之青青。
又似素旄陳于曠野。白筆森于廣庭。
悲夫。綠筱枝弱。
巢非所據(jù)。既蕭瑟而多風(fēng)。
亦扶疏而受露。豈不知陂澤可宿。
荊榛易固。惡下流而不居。
恐摶獸之當(dāng)路。逮乎天清潦收。
獨(dú)立漣漪。意態(tài)閒暇。
羽毛襂襹。或暫往而得游鯈。
或終夕而守空陂。隱青沙以延佇。
若田父之輟菑。重曰。
振鷺于飛。于彼滄洲。
聊自適于遐曠。本無心于去留。
思有客于微子。愧植羽于宛邱。
信茲禽之可玩。何必從海上之偫鷗。

問泉途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問泉途。思沈侯也。(原注沈使傳師也)余與沈侯同侍禁林。俱守藩翰。出入光寵。垂二十年。君性樂山水。尤好絲竹。良辰美景。不廢賞心。常嘆人世險(xiǎn)艱。多言可畏。固未得盡其所懷也。昔尚子平稱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未知存亡何如耳。陶靖節(jié)亦稱人生實(shí)難。生如之何。今作賦以問之。
昔我與子。同升玉堂。
回先帝之英盼。被霄漢之輝光。
君聳駕于長(zhǎng)沙。余建旆于朱方。
且欲極山水之臨泛。盡人生之樂康。
謝既好于絲竹。陶亦間于壺觴。
雖爵服之已貴。何憂思之未忘。
寶瑟獨(dú)奏于門庭。玉顏不畜(一作出)于洞房。
今則逝矣。前榮可傷。
于是托意宵夢(mèng)。久而乃寐。
問冥昧于故人。求神道之髣髴。
或曰生特在于行樂。死何用于虛謚。
或言唯令名之不泯。非苦節(jié)而安致。
彼終古之茫茫。竟斯言之誰是。
又曰君有瑤席。尚可陳兮。
君有清香。尚可焚兮。
昔之艷姬。復(fù)得見兮。
昔之哀歌。復(fù)得聞兮。
誰為朋友。展戲謔兮。
豈有樽酒。接殷勤兮。
余聞神之清者。上為列星。
德之粹者。復(fù)為賢人。
萬化轉(zhuǎn)續(xù)。如在镕鈞。
或壽或夭?;虮苫蛉省?div id="d0aiu1w"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2_1373717_comment'>
亦受氣于蠻貊。仍托形于介鱗。
獨(dú)讒人沒于泉下。不得同于物化。
懷君子之素風(fēng)。方俟命于昊穹。
無乃困武叔而見宏石。迫無極而值充躬。
有明龍而害正。有儀尚之蔽忠。
茍不罹于此患。固無傷于道窮。

傷年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余茲年五十。久嬰沉痼。楚澤卑濕。杳無歸期。恐田園將蕪。不遂懸車之適。乃為此賦。
五十已至。生涯可知。
在安樂而猶嘆。況形神之支離。
傷壽有賈生之痛。招魂無宋玉之詞。
邈故園之寥遠(yuǎn)。念歸途之未期。
顧稚子而悽惻。想田廬而涕洟。
有客戾止。問我何悲。
仲尼晚而喜易。郤縠老而敦詩(shī)
茍朝聞?dòng)谑サ?。雖年往而未衰。
余乃對(duì)曰。心之憂矣。
子豈知之。嗟世路之險(xiǎn)隘。
矧駑駘之已疲。法先哲以行止。
經(jīng)險(xiǎn)阻而勿違。陽(yáng)息駕于折坂。
思保身于不危。文飛轡于崤道。
若遺風(fēng)(一作大風(fēng))而載馳。幸回車之未晚。
與此路而長(zhǎng)辭。嗟乎。
亢必有悔。盈難久持。
李耽寵而忘返。豈黃犬之可思。
種嬰患而且(一作乃)寤。渺滄波而莫追。
雋畏勢(shì)(一作畏形勢(shì))而自引。非罻罹之所羈。
宜見險(xiǎn)而高舉。顧軒冕其如遺。
雖高華之難企。在哲人之所為。
何必求季主之盡性。訪詹尹而決疑。
商有山兮逶迤。從園公兮采芝。
湘有水兮漣漪。繼漁父兮維絲。
既已覺于今是。豈遑遑于路歧。
⑴ 原注國(guó)語(yǔ)公問元帥于趙衰對(duì)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學(xué)彌篤

懷鸮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荊楚多飛鸮。余所居在岑壑之中。蓋茲鳥族類所托。不足嘆其蕃也。天寶末。韋郇公謫守蘄春。時(shí)李鄴公亦以處士放逐。嘗中夜同宴。屢聞鸮音。郇公執(zhí)爵流涕嘆曰。長(zhǎng)沙下國(guó)。鄴公曰。此鳥之聲。人以為惡。此好音聽之。則無足悲矣。請(qǐng)飲酒。不聞鸮音者。浮以大白。坐客皆企其聲。終夕不厭。余因其夜鳴不已。感前賢亦罹其患。乃為此賦。
我樂遐深。幽居北岑。
積杉松之翠靄。蔽箘簬之清陰。
風(fēng)氣常合。頹陽(yáng)易沉。
何飛鸮之茂族。盡棲息乎繁林。
余以修短委命。行藏縱心。
既無情于忌鵩。非有嘆于巢鴻。
初未嘗張羅于叢薄。射宿于川潯。
誠(chéng)不忍于思炙。惟載懷于革音。
嗟夫。天地之間。
禽有萬類。彼(一作雛)之靈姿。
故特稟于間氣。標(biāo)靜素于鴻鵠。
賦妍華于孔翠。獨(dú)茲鳥之可傷。
無一美而自庇。或曰人之所處。
不宜來萃。故聞其音而凄慘。
睹其貌而眙。由是翔集無所。
摧頹逼威。晝戢翼于蒙籠。
夜相鳴而悲思。余乃嘆曰。
天有定命。圣不能知。
彼冥數(shù)之未兆。非畏之而可移。
梟集牙而戰(zhàn)勝。蛇入笥而福綏(一作復(fù)綏)。
造化默以潛運(yùn)。倚伏難以預(yù)祈(一作期)。
況乎愛子及室。恩斯勤斯。
齊萬物以遂性。豈美惡而異宜。
至人入鳥而不亂。至治層巢而不窺。
我若不容于深谷。使其伏竄而何之。

觀釣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余所居在江流之上。每值清景。必杖策獨(dú)游。見蘆人漁子。則樂而忘返。莊生稱就藪澤。樂閒曠。釣魚閑處。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也。班嗣亦稱漁釣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是知古之賢人。皆樂于此。彼之垂釣者。未可量焉。因?yàn)橛^釣賦。
臨江皋以四望。愛春水以悠悠。
赴滄海以東會(huì)。引清湘而北流(原注此水北流)。
想鴟夷而可覿。冀漁父之出游。
將欲訪行止于二子。永棲遲于一邱。
徘徊春渚。忽值釣舟。
奏小海之悲曲。發(fā)阿激之棹謳。
觀其垂綸川上?;蚩v或收。
悟直針之莫致(原注直針楚詞)。察芳餌之自求。
追感夫子。遑遑歲暮。
麟鳳不來。弦歌誰愬。
客有皓發(fā)。愕而招路。
問孔氏之何治。獨(dú)危真而未悟。
悲聞道之已晚。乃引舟而遠(yuǎn)去。
子寂聽其拿音。季授綏而不顧。
逮乎屈平既放。飄爾南征。
不汎汎以隨波?;蝠ǘ鴵P(yáng)清。
漁父嘆其違俗。大夫甘其徇名。
遂鼓枻而孤往。猶放歌乎濯纓。
若乃川霧始收。秋光向夕。
蘭露泫而風(fēng)清。竹煙散而潭碧。
映微月于湍瀨。向哀猿于巖壁。
喜良夜而不歸。更鳴桹而遠(yuǎn)適。
或有略小務(wù)大。邈乎難量。
任公期年而釣鰲。呂望何時(shí)而得璜。
且夫一竿之說。所貴不綱。
九罭未具。難希鱒魴。
顧余情之無欲。彼大小而皆忘。
雖餌食而不取。思寄適于濠梁。

斑竹筆管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余寓居郊外精舍。有湘中守贈(zèng)以斑竹筆管。奇彩爛然。愛玩不足。因?yàn)樾≠x以報(bào)之。
山合沓兮瀟湘曲。水潺湲兮出幽谷。
緣層嶺兮茂奇筱。夾澄瀾兮聳修竹。
鷓鴣起兮鉤辀。白猿悲兮斷續(xù)。
實(shí)璀璨兮來鳳。根連延兮倚鹿。
往者二不從。獨(dú)處茲岑。
望蒼梧以日遠(yuǎn)。撫瑤琴兮怨深。
灑思淚兮珠已盡。染翠莖兮苔更侵。
何精誠(chéng)之感物。遂散漫于幽林。
爰有良牧。采之巖址。
表貞節(jié)于苦寒。見虛心于君子。
始裁(一作操)截以成管。因天資而具美。
貝錦之濯波。似馀霞之散綺。
自我放逐。塊然巖中。
泰初憂而絕筆。殷浩默而書空。
忽有客以贈(zèng)鯉。遂起予以雕蟲。
念楚人之所賦。實(shí)周詩(shī)之變風(fēng)。
昔漢代之方侈。增其炳煥。
綴明璣以為柙。飾文犀以為玩。
徒有貴于繁華。竟何資于藻翰。
曾不知擇美于江潭。訪奇于湘岸。
況乃彤管有煒。列于詩(shī)人。
周得之以操牘。張得之以書紳。
維茲物之日用。與造化之齊均。
方資此以終老。永躬耕于典墳。
⑴ 原注傅子曰漢末一筆之柙雕以黃金飾以和璧綴以隨珠裝以翡翠此筆非文犀之飾必象牙之管也

柳柏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夫受天地之正者。惟松柏而已。故圣人稱其有心。美其后凋。豈無他木。莫可儔匹。予嘗嘆柏之為物。貞苦有馀。而姿華不足。徒植于精舍。列于幽庭。不得處園池之中。與松竹相映。獨(dú)此郡有柳柏。風(fēng)姿濯濯。宛然荑楊。而冒霜停雪。四時(shí)不改。斯得為之具美矣。惜其生而遐遠(yuǎn)。人罕知之。偶為此賦。以貽親友。
惟天地之生物。
均覆載而不私。
雖草木之殊性。
皆榮落之有時(shí)。
感松柏兮(一作之)得真(一作自得)。
經(jīng)隆冬而乃知。
常集霰于窮節(jié)。
終秉心而不移。
觀夫竹嬋娟以挺秀。
松英茂以含滋。
可蔭蔚于臺(tái)榭。
故封植于園池。
嗟綠柏之貞苦。
爰自托于幽崖。
或森森于寒壟。
或肅肅于江(一作神)祠。
何炎徼之僻陋。
或珍木而在茲。
齊蓊蔚于蘭若。
儷芬芳(一作貞姿)于桂枝。
遠(yuǎn)而象之。
聳干參差。
疑翠旌之陸離。
迫而玩之。
布葉低垂。
若羽(一作孔)蓋之威蕤。
又似翠列巢以偫棲。
鸞奮翼而來儀。
含輕煙于夕景。
泣零露于朝曦。
(一作逮)秋實(shí)之繁衍。
綴青珠以累累。
嗟乎。
材不可備。
人亦如斯。
子張之容雖盛。
柳惠之貞則虧。
有長(zhǎng)孺之正色。
無思曼之風(fēng)姿。
嘆此物之具美。
以幽深而見遺。
非欲企瓊林于塵外。
方玉樹于前墀。
望舊國(guó)兮無際。
思故人兮未期。
曾不得倚樹而(一作瓊樹)泛瑤瑟。
攀條而獻(xiàn)蘭芝。
慨路遠(yuǎn)而莫致。
抑毫端而孔悲。
顧謂稚子煜。
起為謠曰。
楚山側(cè)兮湘水源。
美斯柏兮托幽根。
條總翠兮冬轉(zhuǎn)茂。
實(shí)垂珠兮秋始繁。
彼變化兮不測(cè)。
焉知非張緒之精魂。

白猿賦(836年) 唐 · 李德裕
此郡多白猿。其性馴而仁愛。所止榛林不瘁。果熟乃取。不敢與猴相狎。猴亦畏而避之。昔傅休奕有猿猴賦。但悅其變態(tài)似優(yōu)。以為戲玩。且不言二物殊性。余今作賦以辨之爾。賦曰。
昔周穆之南邁。
將奮旅于湘沅。
既只輪而無返。
化君子以為猿。
嗟物變而何常。
故族類而始蕃。
或哀吟于永夜。
或清嘯于朝暾。
峰合沓以連響。
水潺湲而共喧。
矧三聲之未絕。
感行客之銷魂。
觀其雖為異物。
而猶善處。
動(dòng)不為暴。
止皆擇所。
檉松郁而不殘。
楂梨熟而后取。
顧狖鼯與猱狿。
信莫得而儔侶。
若乃靈變難測(cè)。
神通有知(原注淮南子稱有神曰猿)。
女試劍而方接。
舉修簻而止馳。
養(yǎng)矯矢而未發(fā)。
眄喬柯而已悲。
凌峻壑而電耀。
掛長(zhǎng)蘿而匏垂。
避側(cè)足而不履。
尚有畏于阽危。
施于射。
則李控弦而盈貫。
用于道。
則華養(yǎng)形而不衰(原討華陀五禽戲中有戲猿也)。
彼沐猴之佻巧。
雖貌同而心異。
既貪婪而鮮讓。
亦躁動(dòng)而不忌。
嗟斯物之既馴。
有仁愛而可畏。
故鄧生以違性興感。
齊后以望恩掩淚。
嗟乎。
人之化也。
實(shí)可悲辛。
或少貴而老賤。
或始富而終貧。
中行之后。
困于畎畝。
叔敖之子。
疲于負(fù)薪。
何止鯀化熊而為厲。
哀成虎而不仁。
變欽鸮于瑤席。
鳴杜魄于巴岷。
乃知人世之可厭。
不足控?fù)欢哉洹?/div>


共32,分2頁(yè)顯示   2 下一頁(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