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趙郡人,或作成紀人,字習之。涼武昭王之后。登進士第。始授校書郎,累轉(zhuǎn)國子博士、史館修撰。性剛急,議論無所避,常謂史官記事不實。執(zhí)政雖重其學,而惡其激訐,故久不遷。后授考功員外郎,拜中書舍人。歷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卒謚文。始從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有《李文公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4—836 字習之,排行七,郡望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人。德宗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十六年為義成軍觀察判官。憲宗元和元年(806)為國子博士、史館修撰分司東都,薦孟郊于河南尹鄭馀慶。屢任幕職。十五年自考功員外郎出刺朗州,筑堰蓄水,溉田千頃,人稱“考功堰”。文宗大和三年(829)拜中書舍人。累遷至戶部侍郎。卒于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任所,謚文。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李翱從韓愈學古文,為中唐著名古文家。不長于詩。《全唐詩》存詩7首,判1首?!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唐詩匯評
李翱(772-841),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一說趙郡(今河北趙縣)人。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授校書郎。貞元、元和中,累佐滑州李元素、嶺南楊于陵、浙東李遜幕。元和十四年入為國子博士,遷考功員外郎,并兼史職。出為朗州刺史,遷舒州刺史。長慶三年,入為禮部郎中,又出為廬州刺史。大和元年,召為諫議大夫,遷中書舍人。又出為鄭、桂、潭等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卒,謚文。翱為韓愈弟子,其文論和創(chuàng)作對推動古文運動起了積極作用。有《李翱集》十卷。今有《李文公集》十八卷行世。《全唐詩》存詩七首。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翱字習之。涼武昭王之后。貞元十四年進士。元和末累官廬州刺使。大和時歷刑戶二部侍郎。拜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會昌中卒。謚曰文。
作品評論
石林詩話
人之材力,信自有限,李翱、皇甫湜皆韓退之高弟,而二人獨不傳其詩,不應散亡無一篇存者,計是非其所長,故不多作耳。退之集中有《題湜公安園池詩后》云:“《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庇钟小坝脤T人,舍得業(yè)孔顏”。意若譏其徒為無益,而勸之使不作者。翱見于遠游聯(lián)句,惟“前之詎灼灼,此去信悠悠”。一出之后,遂不復見,亦可知矣。然二人以非所工而不作,愈于不能而強為之,亦可謂善用其短矣。歸田詩話
湜與李翱皆從公學文,翱得公之正,湜得公之奇。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七言絕句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云嘯一聲。
古風
四言詩
長慶二年十二月。江州刺史李君浚之截南陂。筑堤三千五百尺。高若干尺。廣若干尺。以通四鄉(xiāng)之路。畜水為湖。人得其贏。正月既畢事。舒州刺史李翱詞以紀之。詞曰。
天地作物,功或不周。
賢人相之,智與神侔。
漭漭南陂,冬乾夏滮。
九江暴漲,潛潮逆流。
東南百步,城市所繇。
水積既深,大波其?。
亦有舟航,覆溺之憂。
擔壅疊路,車軔其辀。
童嬰涕墮,老婦號愁。
歷古迨茲,孰為氓籌。
浚之之來,養(yǎng)民如身。
乃筑長堤,距江之瀕。
厚其錢傭,以飽餓人。
南北東西,百里斗臻。
莫不用力,千錘響振。
虓歡相勵,不督而勤。
堤既成止,岡聯(lián)突起。
堅若石城,障為潴水。
蒲莞菱芡,鴻鸧鳣鯉。
唯其所取,或食或祀。
長堤坦坦,植之楊槐。
架豁飛圮,以便去來。
除險作利,非賢不能。
歌示江人,式悅?cè)陸选?div class="fxjwjwt" id='poem_sentence_23_1372059_comment'>
辭賦
貞元九年。翱始就州府之貢舉人事。其九月。執(zhí)文章一通。謁于右補闕安定梁君。是時梁君之譽塞天下。屬詞求進之士。奉文章造梁君門下者。蓋無虛日。梁君知人之過也。亦既相見。遂于翱有相知之道焉。謂翱得古人之遺風。期翱之名不朽于無窮。許翱以拂拭吹噓。翱初謂面相進也。亦未幸甚。十一月。梁君遘疾而歿。翱漸游于朋友公卿間。往往皆曰。吾久籍子姓名于補闕梁君也。翱乃知非面相進也。當時意謂先進者遇人特達。皆合有是心。亦未謂知巳之難得也。梁君歿于茲五年。翱學圣人經(jīng)籍教訓文句之旨。而為文將數(shù)萬言。愈昔年見于梁君之文。弗啻數(shù)倍。雖不敢同德于古人。然亦常無怍于中心。每歲試于禮部。連以文章罷黜。聲光晦昧于時俗。人皆謂之固宜。然后知先進者遇人特達。亦不皆有是心也。方知知巳之難得也。夫見善而不能知。雖善何為。知而不能譽。則如勿知。譽而不能深。則如勿譽。深而不能久。則如弗深。久而不能終。則如勿久。翱雖不肖。幸辱于梁君所知。君為之言于人。豈非譽歟。謂其有古人之風。豈非深歟。譽而逮夫終身。豈非久歟。不幸梁君短命遽歿。是以翱未能有成也。其誰能相繼梁君之志而成之歟。巳焉哉。天之遽喪梁君也。是使翱之命久迍邅厄窮也。遂賦感知巳以自傷。其言怨而不亂。蓋小雅騷人之馀風也。其辭曰。
戚戚之愁苦兮。思釋去之無端。彼眾人之容易兮。乃志士之所難。伊自古皆嗟兮。又何怨乎茲之世。獨厄窮而不達兮。悼知音之永逝。紛予生之多故兮。愧特于世之誰知。撫圣人教化之旨兮。洵合古而乖時。誠自負其中心兮。嗟與俗而相違。趨一名之五稔兮。尚無成而淹此路岐。昔圣賢之遑遑兮。極屈辱之驅(qū)馳。擇中庸之難蹈兮。雖困頓而終不改其所為。茍?zhí)斓刂疅o私兮。曷不鑒照于神祇。心勁直于松柏兮。淪霜雪而不衰。知我者忽然逝兮。豈吾道之巳而。
朋友有相嘆者。賦幽懷以答之。其辭曰。
眾囂囂而雜處兮。咸嗟老而羞卑。視予心之不然兮。慮行道之猶非。儻中懷之自得兮。終老死其何悲。昔孔門之多賢兮。惟回也為庶幾。超偫情以獨去兮。指圣域而高追。固簞食與瓢飲兮。寧服輕而駕肥。望若人其如何兮。慚吾德之纖微。躬不田而飽食兮。妻不織而豐衣。援圣賢而比度兮。何僥倖之能希。念所懷之未展兮。非悼巳而陳私。自祿山之始兵兮。歲周甲而未夷。何神堯之郡縣兮。乃家傳而自持。稅生人而育卒兮。列高城以相維。何茲世之可久兮。宜永念而遐思。有三苗之逆命兮。舞干羽以來之。惟刑德之既修兮。無遠邇而咸歸。當高祖之初起兮。提一旅之羸師。能順天而用眾兮。竟掃寇而戡隋。況天子之神明兮。有烈祖之前規(guī)。刬弊政而還本兮。如反掌之易為。茍廟堂之治得兮。何下邑之能違。哀予生之賤遠兮。包深懷而告誰。嗟此誠之不達兮。惜此道而無遺。獨中夜以潛嘆兮。匪吾憂之所宜。
讀黨錮傳。哀直道之多尤不容。作釋懷賦。其辭曰。
懷夫人之郁郁兮。歷悔吝而不離。吾心直以無差兮。惟上天其能知。邪何德而必好兮。忠何尤而被疑。彼陳辭之多人兮。胡不去眾而訊之。進藎言而不信兮。退遠去而不獲。弗驗實而考省兮。固予道之所厄。昔師商之規(guī)圣兮。德既均而行革。惟肝腸之有殊兮。守不同其何責。愿披懷而竭聞兮。道既塞而巳行。路非險而不通兮。人忌我而異情。王章直而獄死兮。李固忠而陷刑。自古世之所悲兮。矧末俗之衰誠。哀貞心之潔白兮。疾苗莠之紛生。令農(nóng)夫以手鋤兮。反剪去乎嘉莖。豈不指穢而語之兮。佯瞪瞢而不肯聽。嘆釋去而不忍兮。終留滯亦何成。當晨旦而步立兮。仰白日而自明。處一世而若流兮。何久永而傷情。樂此言而內(nèi)抑兮。壯大觀于莊生。拔馨香之茝蘭兮。樹蒿蔚以羅列。斥通道而使蕪兮。戀棘徑之中絕。置春秋而詢心兮。羌與此其奚別。昔誓詞而約交兮。期共死而皆居。嗟所守之既異兮。乃汗漫而遺初。心皓白而不容兮。非市直而望利。忠不顧而立忘兮。交不同而行棄。悲夫。不徇巳而必仇兮。諒非水火其何畏。獨吾行之不然兮。直愧心而懼義。嘉山松之蒼蒼兮。歲苦寒而亦悴。吾固樂其貞剛兮。夫何尤乎小異。欲靜默而絕聲兮。豈不悼厥初之所志。抑此懷而不可兮。終永夜以噓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