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俞充(共 21 首) 古體 2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3—1081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公達(dá)。俞偉從子。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熙寧中為都水丞,提舉沿汴淤泥溉田,為上腴者八萬頃。遷成都路轉(zhuǎn)運使,上十策御戎。加集賢殿修撰。提舉市易,歲登課百四十萬,拒受賜錢。擢天章閣待制、知慶州,善治軍,嚴(yán)約束。王圭薦充帥邊,欲以遏司馬光之入,充亦知帝有用兵意,屢倡請西征,陳攻討之略。未及行,暴卒。有《奏議》、《邊說》。
全宋詩
俞充(一○三三~一○八一),字公達(dá),明州鄞(今浙江寧波)人。仁宋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曾為虞鄉(xiāng)令。神宗熙寧初,擢都水丞。三年(一○七○),以著作郎編修中書條例、累遷集賢殿修撰,都提舉市易司及在京諸司庫務(wù)。元豐元年(一○七八)。以天章閣待制知慶州。四年卒,年四十九。事見《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三三有傳。今錄詩二十一首。
全宋文·卷一七六五
俞充(一○三三——一○八一),字公達(dá),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祐四年進士。熙寧中為都水丞,提舉沿汴淤泥溉田,為上腴者八萬頃。檢正中書戶房,加集賢校理,淮南轉(zhuǎn)運副使,遷成都路轉(zhuǎn)運使。河決曹村,充往救護,還,陳河防十馀事,加集賢殿修撰、提舉市易。元豐元年八月,擢天章閣待制、知慶州。充屢倡請西征,四年,詔令掾?qū)偃胱h,未及行而卒,年四十九。《宋史》卷三三三有傳。
共21,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古風(fēng)
入谷修竹密,蒼翠連前山。
車馬跡不到,雞犬音亦閑。
蔽日清影合,迎風(fēng)碎聲寒。
漸近居士廬,溪水流潺潺。

① 表圣《山居記》云,谷之名本以王官廢壘在其側(cè),司空氏易之為珍貽溪。溪舊不畜魚,及表圣居之,石寶泉隙魚皆充牣,見《說魚篇》。今亦無魚
濯纓溪流上,清心共澄澈。
人存魚自躍,人亡魚亦竭。
此意雖冥冥,可與仁者說。
遣音競誰繼,十里閑風(fēng)月。

① 本濯纓亭,為陜軍所焚,復(fù)構(gòu)之,易名休休
洗耳謝市朝,構(gòu)亭得馀址。
三徑草長深,一毫塵不起。
支肘看青山,引鶴聽流水。
獨有愛君心,時時擬綸旨(自注:表圣著《擬綸集》兩編。)。

事去惟山存,遣祠臨水曲。
峻節(jié)凌雪霜,英顏瑩冰玉。
至今崖壁間,尚耐塵埃辱。
清風(fēng)滿林泉,千戴仰高躅。

擎天有八柱,是峰居其一。
根蟠地軸壯,群山俯為碩。
共工觸不折,萬古聳崒嵂。
幽人步絕頂,引手攀星日。

野老傳此水,源與洪河透。
潺潺浩難窮,雨雹灑晴晝。
巖頭白龍掛,灘前寒玉漱。
不見瑩心人,客衣冷如漚。
⑴ 自注:《山居記》曰,瀑布之亭曰瑩心。

屹立高峰東,峭直如昔賢。
夷齊恥周食,巢由傲堯天。
不畏風(fēng)霜侵,所依松柏堅。
五老靜相對,森森莫知年。

① 王官谷舊皆司空別業(yè),自表圣沒,轉(zhuǎn)易不常
孤鶴去不還,云間犬空吠。
猶聞溪鳥衙,尚有里人愛(自注:表圣多以金帛施于閭里。)。
巖花無開落,世事幾興廢。
我乘幽興來,靜邀秋月對。

① 表圣云,西谷路有石如硯,人謂之秦王硯
嘗讀表圣詩,云是秦王成。
憫時著密史,對此潛經(jīng)營。
新雨凈如洗,亂苔生復(fù)平。
應(yīng)誤山中客,浪近翰墨名。
⑴ 自注:表圣所著《密史》,深救時病。

誰鑿渾沌死,智者爭出力。
悠悠蟻在磨,雙輪轉(zhuǎn)何極。
機心連機械,隨流還不息。
莫笑抱甕翁,終日亦飽食。

皎皎居士纓,豈有塵可濯。
愛茲滄浪清,偶以斯名記。
轉(zhuǎn)谷群鴿歸,衢岸游魚躍。
檐頭碧梧枝,秋來垂影薄。

杖藜高山頭,歷覽眾景會。
泰摹屹若屏,黃河瀉如帶。
幽懷逐冥鴻,萬事寄天籟。
不見玉京春,荒煙起蕭艾。

猛虎正橫行,孤猿發(fā)長嘯。
名高世人間,三枉鶴書詔。
借笏趨朝參,天意獨難料。
咫尺首陽山,清光靜相照。

妖氛滿世間,瑩心茲得地。
瀑布巖前飛,勢猛鷗烏避。
洗滌無纖塵,澄虛全浩氣。
清風(fēng)林表來,千載有馀意。

仙術(shù)秘丹經(jīng),昔人藏九籥。
幽棲白云根,保此一爐藥。
吟殘深雨來,夢斷巖花落。
萬慮正坐忘,未能看舞鶴。

吁哉土德衰,群奸恣蟊賊。
欲加蕭斧誅,修史乃其職。
誰知深山中,法若春秋直。
俄驚濟陰變,絕筆幽巖側(cè)。

大廈不可扶,誥命已云絕。
老臣坐深林,有淚化為血。
擬成絲綸言,救世心獨切。
溪流今尚清,夜夜澄孤月。

污俗正朋亡,歸來臥空谷。
養(yǎng)鶴不成雙,相從守幽獨。
素羽信非群,孤唳杳無續(xù)。
高臺委荒榛,追想人如玉。

天寒松柏青,廄閑驥驥老。
瀟灑竹窗前,超然鳴以道。
惟有巖上月,時來伴幽討。
茲意不可忘,還將拾殘稿。

① 王宮谷東西二渠水,表圣定法,谷中人以時用之,至今不廢
二渠日夜流,利厚爭所起。
先生坐東亭,立法書在紙。
老農(nóng)到今守,后來誰敢毀。
斯人不可見,空聽竹間水。
⑴ 以上清覺羅石麟乾隆《山西通志》卷二二一


共21,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