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共154,分8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生卒】:1562—1626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云從,改字存之,號景逸。萬歷十七年進士,授行人。以疏詆楊應宿,謫揭陽典史。遭親喪,家居三十年。天啟元年,進光祿少卿,疏劾閣臣方從哲,奪祿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貪贓穢行,為閹黨痛恨,削籍歸。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海內(nèi)士大夫稱高顧。時閹黨專政,東林黨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復矯旨遣人往逮,攀龍投水死。有《高子遺書》。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云從,無錫人,萬歷己丑進士,除行人,謫揭陽典史,起光祿寺丞,歷官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崇禎初,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憲。有高景逸詩。維基
高攀龍(1562年—1626年),字云從,改字存之,號景逸,直隸無錫(今江蘇)人,東林黨領(lǐng)袖,同進士出身。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萬歷十七年(1589年)登進士,授行人司行人。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為趙用賢之事上疏指責首輔王錫爵,又與戶部郎中楊應宿互相攻擊,謫揭陽縣典史,回鄉(xiāng)家居近三十年。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與顧憲成等人于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明熹宗即位,起用為光祿寺丞,官至左都御史。在鏟除外戚、權(quán)貴及浙黨方從哲的斗爭中發(fā)揮很大作用。又主張澄清吏治,反對恢復征商。天啟四年(1624年),因為揭露魏忠賢黨人崔呈秀貪穢而被罷官,再歸故里。天啟六年,魏忠賢命人偽造織造太監(jiān)李實的奏本,誣告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貪污白銀十馀萬兩,高攀龍從容不迫,先去拜謁宋儒楊中立廟宇,而后跳水自沈而死,其自盡之處即為今“高子止水”。
五言律詩
兀兀何為者,朝曦屬夕陰。
六經(jīng)疑處破,一氣靜中深。
宵漢孤縣榻,乾坤壯盍簪。
五湖秋色滿,相守歲寒心。
不作清溪泛,空令此月孤。
寒煙浮欲出,遠嶼淡疑無。
日月高鳧鵠,行藏長荻蘆。
棲遲何必惡,秋色有吾徒。
桐江一片石,千古白云橫。
世亂無寧宇,巖棲得此生。
漁樵亦偶爾,富貴豈吾情。
寂莫空山士,安知后世名。
年來惟好靜,始覺解天韜。
山月閒相照,春風淡自陶。
床頭儲濁酒,鐙下有離騷。
算盡人間著,無如閉戶高。
有竹已疏林,空齋貯碧陰。
徑縈蘿薜遠,池帶荻蘆深。
人靜惟開卷,情閒或撫琴。
幽居多樂事,剝啄莫相尋。
君平嘗避世,仲蔚愛閒居。
城市何妨隱,蓬蒿豈必除。
榻留孤劍伴,人共一瓢馀。
滌盡人間念,吾將返厥初。
七言律詩
幽居無事不開顏,為惜春光只閉關(guān)。
兩眼情親惟綠野,一生心契有青山。
桃華灼灼鳥啼寂,柳絮飛飛人意閒。
緩步溪頭看落日,月明深竹抱琴還。
在在名山寂寂峰,淵泉深處有潛龍。
非于太極先天覛,只在尋常日用逢。
當默識時微有象,到名言處絕無蹤。
洗心藏密吾曹事,長掩衡門獨撫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