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1,分9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古風(fēng)
王子年《拾遺記》曰:「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處璿宮而夜織?;虺四捐醵鴷冇?,經(jīng)歷窮桑蒼茫之浦,時有神童,容貌絕俗,稱曰白帝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木際。與皇娥燕戲,撫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歌,白帝子答之?!乖圃?。按:本辭皇娥六句,白帝子七句,純是西漢柏梁體,豈當(dāng)時已有七言詩耶?余未之敢信也。乃其歌有樂而不淫之意,擬諸本集之首,彷三百篇之《關(guān)雎》云。
絳霄初曙海光曈,夜色精華銀漢空。
星辰燦燦繞璿宮,織罷乘桴滄渚東。
妍姿絕世金天童,玉搖雜佩音玲瓏。
囊出寶瑟斲桐峰,山川回應(yīng)協(xié)笙鏞。
仙衢花鳥氣融融,雙鸞并駕歌春風(fēng)。
《古今樂錄》曰:「許由者,古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以清節(jié)聞于堯,堯使使禪位焉。由嘆曰:匹夫結(jié)志,固如磐石。采山飲河,所以養(yǎng)性,非以釣天下也。乃作箕山之歌?!乖圃?。按:《博物志》云司馬遷、楊雄俱謂無堯以天下讓許由事。余讀《帝典》,堯之舉舜,必歷試諸艱,而后禪位,豈有輕以授許由者?遷、雄駁之是也。但古今處士盜名,往往托終南為仕宦快捷徑,皆因忽視此清節(jié)耳。余故援此歌之意而痛發(fā)之,蓋重有所感云。
登彼箕山兮,徑峛崺。
堂密岰深兮,煙云里。
山之宗有二室兮,封禪畤。
山之曲有崆峒兮,廣成址。
山之麓有潁川兮,丹砂齒齒。
潁之泑有石淙兮,鱗鱗魴鯉。
山之華有薌蘭兮,春可采(音此。)。
山之實(shí)有栗榛兮,秋可餌。
山之聲有畫眉兮,韻琴幾。
山之馥有香鼠兮,薰圖史。
山中之樂事紛紜兮,吾不能以悉紀(jì)。
彼山外之堯君兮,曾何足以語此。
顧遜余以天位兮,蓋自矜其天子。
豈知天子之與布衣兮,猶夫天地間之人耳。
山川亦豈有常主兮,忽滄桑之變徙。
且塵榮亦豈可永保兮,如蜉蝣之暫爾。
貪者據(jù)之為英雄兮,廉者直等之為糠秕。
倘利其富貴而勞吾生兮,必代之憂勤而速吾死。
使者言歸兮,余其行矣。
歌曰:陟高山兮路盤盤,泉滴石棱兮乳可餐。
聽鳴禽兮佩幽蘭,月澄萬峰兮秋林寒。
深其居兮光窅然,睨堯君兮絕天淵。
叩馬數(shù)語,大義凜然,武王、太公心折。后世亂臣賊子,安得藉口?追擬二章,俾喪節(jié)偷生者知有懼焉,亦尼山作《春秋》遺意也。
余孤竹之宗裔兮,維殷商之下國。
睹受辛之喪師兮,義當(dāng)與之同戚。
恨衰老之無庸兮,僅叩馬于西伯。
彼不聽而馳入兮,我茫茫其何適。
瞻西山之高潔兮,采薇蕨以嘆息。
陟彼中條兮,雷首嵯峨。
行行道遠(yuǎn)兮,阻厥黃河。
思欲與之同逝兮,惡茲塵波。
踞坐其巔兮,回望朝歌。
已矣殷宗兮,涕泗滂沱。
爰書大義兮,銘之山阿。
俾我后人兮,觀感不磨。
此漢高祖歸沛上歌也。后人原不必擬,即擬,亦終不似,即似矣,亦不能出其范圍。但樂府始于漢,而漢始于帝,則此歌猶之四始外之一始也。故擬之。
大風(fēng)起兮云四馳,布衣出門兮天子歸。
斬白蛇兮逝烏騅,群雄發(fā)難者盡芟夷。
歡呼父老兮桑梓輝,擊筑酣吟兮忽然悲,何以安劉兮人不知。
永初移晉祚,傅亮嘆星文。
豈知流涕者,尚有徐野民。
山外搜遺史,終為司馬臣。
生死不可逃,何事茍因循。
春風(fēng)吹曉色,百花如錦云。
秋井落梧桐,紅葉爛泥塵。
惟獨(dú)原上柏,霜后綠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