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xiàng)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辭賦
繄?zhí)斓刂挫钯?,混萬物以睢盱。
俄清濁之異形兮,奠上下以相嘔。
惟帝王肇為民之主兮,建人極于庶類。
云臺(tái)有此大道兮,曰仁義與禮智。
自三皇與五帝,通斯道于雍穆。
儼神明之所祚兮,亦兆民之所托。
夫何嬴秦之屈起兮,爰發(fā)踵于西戎。
因宣靈之僭跡兮,至孝公而稱雄。
據(jù)百二之函關(guān)兮,志并吞乎八荒。
世再傳而易嬴兮,政虎視而競(jìng)強(qiáng)。
制四海于敲樸兮,并諸侯之故地。
遂自居乎尊位兮,輸周家之神器。
蔑仁義之大道兮,競(jìng)?cè)帐潞鯌?zhàn)伐。
縱蒙賁之用兵,陷韋斯之邪政。
紛四海之睽孤兮,痛刮剝乎亡命。
是曰天下之殘賊,豈云萬民之共王。
然數(shù)功而辭愆兮,擬圣德于三五。
予將擢發(fā)而數(shù)其過兮,得一□于千百。
爾其然除圣賢之典誥,戕滅帝王之篇籍。
法律愚萬民之心,硎谷埋真儒之骨。
禮官卷舌而不談,碩儒抱書而遁跡。
遂使天下之人,竟涂覯其耳目。
此其為過一也。
至若廢五等而立郡縣,毀井田而開阡陌。
子弟無一尺之封,權(quán)豪有兼并之路。
蔑根枝之相庇,暗煢獨(dú)之無告。
遂使圣人之法,毀一日而不足。
此其為過二也。
若乃仙舟聯(lián)絡(luò)于東海,阿房俯壓乎驪山。
殘民命于土木,驅(qū)民心于誕漫。
嗟荒淫之鮮終兮,抑人生之有期。
竟致國亡而身殘,永貽笑于此時(shí)。
此其為過三也。
是知秦之所以為秦者,由于不修其德義。
而其卒致覆亡者,亦由于攻守之有異也。
倘使秦行仁義之道,去譎詐之術(shù)。
抑李斯之論,納淳于之策。
則盧生一言,不足以致焚坑之禍。
風(fēng)舟未渡,詎可以致湘山之赭。
首尾相扶,豈致陳項(xiàng)之陵轢。
祚至萬世,誰能二世而族滅。
嗚呼,秦人不自知其過,而后人過之。
后人過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過后人也。

惟覆幬之廣博,宰萬物之亭毒。
生脩短兮不齊,類巨細(xì)兮千億。
覽大椿之遐齡,隱寒蟬之太促。
才寄形于春和,俄斂蹤于秋肅。
窺宇宙兮管端,哀賦命之頃刻。
曾一期之不周,況百世之能度。
感時(shí)物(一云物理)之多緒,劃長(zhǎng)嘯而生悲。
默潛心而洞覽,忖萬理于一思。
曰我人兮堪輿,寄有限于無窮。
電瞥耄倪之間,蛾?duì)T百年之中。
孰長(zhǎng)生而久視,知天地之終始。
溯千古而大咨,愁不禁兮余之衷。
夢(mèng)酣華胥,鼎湖遺弓。
琴斷南薰,九疑悲風(fēng)。
遺墟亳邑,舊基鎬豐。
蜂喧五伯,蟻陣七雄。
馬上乾坤,俄四百年。
已矣乎,丘陵枯骨。
顧觀天地,朝菌晦朔。
嗟日月之幾何,紛更轉(zhuǎn)其如許。
劬百齡之筋骸,艱一生之齟齬。
繽乘化以歸盡,幾休憩于逆旅。
吾不知天地之中,疇脫形于蟪蛄。
且其大小有別,識(shí)見殊道。
覽眾人之井蛙,哀蠢蠢而莫之察。
慮全體其自昧,謀不過于衣食。
有圣人之大道,鮮窺闖其萬一。
緣所見之狹小,智未周于廣達(dá)。
是固蟲之止春,專四時(shí)之莫識(shí)。
雖然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洪纖脩短,與生俱生。
理固然矣,而又何驚。
蜉蝣一朝,龜鶴千齡。
樹有松柏,草有莢蓂。
彭有八百,殤無一期。
咸小大之素定,非人謀之能為。
自其大者而觀之,則天地既有終始,日月亦有盈虧。
矧物理之同生,共一天而分之。
豈可較其長(zhǎng)短,紛榮喜而枯悲。
天地之有始終兮,我亦有其終始。
張抱懷而大觀,一彼此而同歸。
第可憂者,人生天地。
萬物之靈,所異昆蟲,惟其有守。
物之終始,猶全所受。
人之最靈,胡其自負(fù)。
聞古人兮有舜,聲天地以長(zhǎng)久。
我何人而獨(dú)嗇,彼何人兮獨(dú)厚。
知其所有,我亦有矣。
勖其如舜,毋自茍矣。
詎忍以人,微蟲同朽。
倘不自盡,不過曰微物而已。
小大倄短,非人之所可憂,而亦不暇以自憂也耳。

曰自混沌之初辟,萬竅呀然而始拆。
二儀流像而磅礴,萬類吐形而綜錯(cuò)。
忽天機(jī)之動(dòng)制,妙為聲而相軋。
夫惟聲之接于物,散萬殊而橐鑰。
或大小之異響,或清濁之殊聽。
伊凄切而呼號(hào),竊獨(dú)悲此秋聲。
當(dāng)歲行之向暮,值蓐收之司節(jié)。
洞玉宇之寥泬,淡萬象之蕭索。
初厲聲于金方,竟合韻于百蟲。
趁落葉而騷屑,穿松竹而錚摐。
異管弦之啁啾,非金石之鍧鏗。
訝風(fēng)雨之驟至,恍波濤之夜驚。
散似矢石之崩騰,喧若萬馬之馳突。
倏若大鵬之運(yùn)海,劃若龍門之潰裂。
卻怕空館之騷人,喚起深閨之思婦。
遷客海上,空灑思君之淚。
關(guān)山萬里,添殺征夫之情。
長(zhǎng)門久閉,陳后之夢(mèng)幾醒。
紈扇恩薄,班姬之怨誰知。
至若宋玉心中,悲草木之變衰。
潘郎鬢上,嘆霜雪之已垂。
況復(fù)志士沈憂,十年之劍未試。
薄寒中人,授衣之期已至。
發(fā)變櫛邊之新白,容銷鏡中之故丹。
受風(fēng)埃(一作霜)之侵迫,苦心志之摧殘。
悲饑鷹之在鞲,嘆老驥之伏櫪。
聞秋聲而奮起,志千里與碧落。
雖然聲者非有意于有聲,特感造化而相孚。
造化亦非能使無聲者而有聲,適相值而兩相呼。
氣至則感,人與物一。
禹稷待堯舜而有聲,是堯舜為秋于禹稷。
伊周待湯文而有聲,湯文亦為秋于伊周。
木鐸有聲于六經(jīng),六經(jīng)亦為夫子之一秋。
若余者亦何為哉,戴堯天瞻舜日。
且將同俟秋之蟋蟀,鳴大雅而自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