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xiàng)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查元鼎(1804~?),字小白,浙江海寧人,卒年不詳,可能在光緒十二年(1886)前后。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為清初著名詩人查慎行。元鼎善承家學(xué),少有文名,道光末年游幕來臺,當(dāng)軸慕其名者屢屢爭相延聘。但因個性耿介,懶于徵逐名利,故凡有拂其意者便去,不復(fù)停留。同治元年(1862),戴萬生事起,查氏途中遇戴軍被擄,后蒙林占梅等人營救得以脫險(xiǎn)。事平后,遂僑寓竹塹,日以詩酒為樂。晚年遇益窮,而守益堅(jiān),著述不輟,頗受竹塹文人尊重,每逢潛園文酒盛會,輒推為盟主。詩歌之外,亦長于刻石,時人以之與擅長治竹的徐木叢并稱,有「查石徐竹」的美譽(yù)。查氏詩歌以表達(dá)心境、反映時事、往來酬唱、課題詠物之作為多;雖然生活窘迫,面臨困境,卻往往能笑看人生,以麗句寫愁,并托寓哲理,藉此消解心中不平之鳴,形成其獨(dú)樹一幟的藝術(shù)美感。平生詩作于戴案時遭焚殆盡;晚年所作,集為《草草草堂吟草》,家貧未能剞劂于世,唯舊稿已佚,今日所見不全。日治時期,《臺灣文藝叢志》及《臺灣詩報(bào)》,曾刊載其詩篇若干,皆許其作必傳。此外,林維丞《滄海拾遺》、王松《臺陽詩話續(xù)編》以及民國五十五年(1966)黃典權(quán)于《臺南文化》八卷二期所刊《草草草堂吟草》,皆著錄若干,或有損益,可相增補(bǔ)。以下所錄查氏詩作,主要匯輯上述各項(xiàng)資料編校。
共27,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五言律詩
① 此組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王松《臺陽詩話》、《臺灣文藝叢志》。
鳳凰池上客,忽現(xiàn)宰官身。
仙吏皆循吏,良臣作藎臣。
生原慈似佛,死以殺成仁。
夜半文星霣,書空一愴神。
⑴ 此詩又載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蘇子建《塹城詩薈》。

① 此組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王松《臺陽詩話》、《臺灣文藝叢志》。
移治生韓地,初攄慕藺懷。
萍蹤方惜別,蓬島又相偕。
逆旅叨分俸,冰銜喜晉階。
天涯重聚首,樽酒話琴齋。

其三
五言律詩
颯颯逞英姿,蕭蕭鬢雪絲。
賊剛擒巨丑,律恨失偏師。
碧血鏖兵處,丹心貫日時。
魂歸瀛海外,擬賦大招辭(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其四
五言律詩
一別成千古,相知失九皋。
勛名垂綽楔,翰墨重詞曹。
諸葛有孫子,哥舒空遁逃。
悲風(fēng)生日暮,遙奠首頻搔。

佛手 清 · 查元鼎
五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
兜羅香結(jié)印,合掌向人天。
不作空花散,應(yīng)參一指禪。
幻形休扼腕,摩頂或伸拳。
栽植菩提樹,芬芳證大千。
⑴ 編者按:「空」,《臺南文化》誤作「完」,據(jù)《臺灣文藝業(yè)志》改。

① 編者按:「裳」,《臺南文化》誤作「棠」,據(jù)《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鈔》改。
②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陳漢光《臺灣詩錄》。
浮家瀛海外,作計(jì)太無聊。
西浙縈歸夢,東風(fēng)阻客橈。
鴻飛留雪印,仙侶倩詩招。
隗始金臺筑,琴音惜尾焦。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陳漢光《臺灣詩錄》。
詩筒傳驛使,情勝隴頭梅。
金慣披沙揀,珠曾入選來。
掄元慳桂籍,作吏住蓬萊。
同是饑驅(qū)客,相憐磊落才。

① 此組詩收于《臺灣詩報(bào)》,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陳漢光《臺灣詩錄》。
君當(dāng)為世用,我本不求知。
作客來瀛嶼,相逢讀好詩。
時艱心益壯,語偉格多奇。
嘯傲凌滄海,休嫌出處遲。

其二
五言律詩
見妖氛熾,逢人殺似麻。
將軍觀壁上,老母各天涯。
榻喜陳蕃下,途窮阮籍嗟。
吳山吊明月,曾照舊繁華。
⑴ 編者按:「時」,《臺灣詩報(bào)》缺字,據(jù)《臺灣詩鈔》補(bǔ)。

感賦 清 · 查元鼎
五言律詩
名園常作客,吟味送生涯。
世事經(jīng)千卷,愁懷酒一車。
黃花應(yīng)笑我,白首未還家。
故國正戎馬,年年負(fù)物華。

① 此詩收于連橫《臺灣詩乘》,又載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蘇子建《塹城詩薈》。
寒潭誰擲劍,終古化龍騰。
長憶凌霄客,而無咒缽僧。
虹藏江弄影,光耀水生棱。
空際盤旋舞,秒波分外澄。

七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靈鼉擊鼓夜支更,淅淅淋淋一片聲。
南國雄開東海勝,奇峰峭挾怒濤迸。
可憐浩劫成焦土,已轉(zhuǎn)熙春兆太平。
應(yīng)是名山乞奇策,故教風(fēng)雨阻行程。
⑴ 編者按:「鼉」,《臺南文化》誤作「鰲」,據(jù)《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鈔》改。
⑵ 作者注:「自竹塹迤北至雞籠各處,大小村廬皆因漳泉分類,焚燒殆盡,新莊尤甚。吳逆戕官,賊營扎住三貂。余膺聘爽鳩,將穿賊窟而往平之?!?/div>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本來人是地行仙,露宿風(fēng)餐不計(jì)年。
旭日初升收宿雨,吟鞭已拂又乘船。
客游海外山環(huán)海,槎泛天邊水接天。
指點(diǎn)蘭城煙樹際,名崇楊后與王前。

龜山 清 · 查元鼎
七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此山擘自巨靈神,謫向瀛東大海濱。
愧我泥涂猶跋涉,羨他瀟灑出風(fēng)塵。
疇曾衍范偕龍馬,道嘆乘桴泣鳳麟。
但得十朋占或錫,波濤險(xiǎn)處穩(wěn)藏身。
⑴ 編者按:「泣」,《臺灣詩鈔》誤作「乞」。

送灶 清 · 查元鼎
七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臺灣詩報(bào)》,又載林欽賜《瀛洲詩集》。
酬君海外佑行廚,持慣長齋合笑吾。
晨夕餐從辛苦得,盆瓶禮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闕,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東南兵燹靜,安排茶灶泛西湖。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陳漢光《臺灣詩錄》。
池塘春夢海天寬,無限離情下筆難。
半壁東南猶戰(zhàn)斗,一家兒女幸團(tuán)圞。
不因酒債衣常典,聊寄梅花句亦酸。
知是客愁牽兩地,加餐努力報(bào)平安。
⑴ 編者按:「圞」,《臺灣文藝叢志》誤作「圓」。

① 此組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連橫《臺灣詩乘》、蘇子建《塹城詩薈》。
競爭得失笑雞蟲,溷跡東瀛歲又終。
處世莫如窮耐久,澆愁除卻酒無功。
英雄識字猶馀事,妻子號寒尚古風(fēng)。
天與豪情天不薄,休將頭腦學(xué)冬烘。
⑴ 此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臺海詩珠》。

其二
七言律詩
明月清風(fēng)不值錢,客中消受亦神仙。
俗塵撲面祛千斛,老屋打頭寄一椽。
自有嘯歌驚戶外,漫愁車馬冷門前。
悠悠世事無憑準(zhǔn),屈子何須更問天。

① 此組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王松《臺陽詩話》、陳漢光《臺灣詩錄》、蘇子建《塹城詩薈》。
于今五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況是身家羈逆旅,恰逢王國用征師。
遠(yuǎn)游豈憚重洋險(xiǎn),大廈難為一木支。
草色緣階刪不盡,倀倀行又欲何之。
⑴ 編者按:「已」,《臺灣詩乘》作「更」。
⑵ 此詩又載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海詩珠》。

其二
七言律詩
富春江上客星孤,故國田園久已蕪。
欲報(bào)劬勞因負(fù)米,誰憐辛苦引群雛。
鰲牽瀛海心原壯,書上秦庭計(jì)太迂。
縱是昨非知伯玉,發(fā)添斑白嘆頭顱(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⑴ 編者按:「客」,《臺灣文藝叢志》誤誤作「容」。
⑵ 編者按:「昨」,《臺南文化》、《臺灣詩鈔》誤作「晚」,從《臺陽詩話》、《臺灣文藝叢志》。


共27,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