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范咸(共 117 首) 五律 1七律 56五絕 3七絕 48古體 9 作品不分行

古風
別來才幾時,風花已飄瞥。
柳葉高于城,柳絮飛如雪。
水色定處濃,嵐煙遠還滅。
客去鳥聲喧,空齋獨幽絕。

岐陽石鼓文僅存,安置太學真嶙峋。
更復上溯二千載,神禹鳥跡荒丘墳。
退之好奇尋古碣,眼未曾見空傳說。
岣嶁山尖讀舊碑,赤文綠字蛟龍掣。
是誰道士偶得睹,事幽語秘終非實。
朱張重游入杳茫,鸞漂鳳泊悲蒼涼。
搜索南岳竟無有,書之簡策心徬徨。
丹鉛先生生已晚,獨窺墨本神飛揚。
篆奇義密苦未曉,譯以形象詞琳瑯。
自云祝融峰絕頂,踝書巉刻非虛影。
仙扃靈鑰辟千年,萬古文章傳世永。
我來修志慚直筆,稽古湮沈肝肺熱。
炎帝茶陵尚郁蔥,湘靈帝子啼鵑血。
初訪岳麓得數紙,拖船坳側依稀是(麓山有大禹拖船坳。)。
傳聞南渡嘉定年,隱真屏下移來此。
獻之連帥鐫石壁,四絕堂前誰與敵。
更教摹拓薰麝煤,著手摩挲苔蘚剔。
衡陽令君忽致書,惠我古本行次且。
縣北計里五十二,岣嶁有峰藏璠玙。
大禹廟后數百尺,精鐵面削螭盤紆。
有司置吏勤守護,閉藏風雨雷霆俱。
浴手幡閱少缺畫,非隸非篆非蟲魚。
翚飛翼跂倚短劍,古鼎躍水羅珊瑚。
兩本肥瘦差有別,麓山重刻寧差訛。
云何至寶反后出,永叔夾漈遺摭羅。
新安當時已難覓,紫蓋咫尺迷嵯峨。
問途雁塔初不遠,豈有萬丈遮藤蘿。
是邪非邪正難識,未得辨口如懸河。
《尚書》古文疑偽作,姚興張霸何其多。
謬托蝌斗費量度,孰為發(fā)覆忘偏頗。
多聞闕疑見闕殆,吾服至教脫臼科。
少陵枉自嗟才竭,昌黎力薄終如何。
后生仰止興不淺,金泥玉檢空吟哦。

裸人種稻手自舂,咀嚼作曲塵埋封。
椰瓢婦子共酣飲,醉奉客嘗情何濃。
吾曹小戶偏愛潔,對此慘澹愁眉鋒。
梨花竹葉在何許,當筳生怕惡客逢。
一朝賈舶千里至,鄉(xiāng)味百斛來吳淞。
南華仙人號酒圣,特遣從事陳詞恭。
江村蠟樹是貞木,花開細白凌寒冬。
其實補精益神氣,能袪百病扶龍鐘。
以之為釀功力倍,丹成不啻陪赤松。
我聞掀髯一長嘯,年雖未老多衰容。
炎方陽氣舒一斂,眼花作字常駮舛。
精力駑緩生恂瞀,深懼株橛心憧憧。
舉杯芳馥饜饞口,如镃引鐵魚唼喁。
枯腸一潤融血脈,赤赪兩顴豐姿豐。
升床酣臥夢恬適,游仙直上蓬萊峰。
感君此惠日洗斝,蕩滌膠固從來胸。
急撐春日看花眼,君豈巨蹶吾蛩蛩(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一」,疑應作「不」。

計程問澎湖,取道疑已遠。
沿洄逾七更,花嶼杳難辨。
金烏已西落,風微柁欲轉。
黑溝驚狂瀾,橫洋畏屯蹇。
傳聞弱水近,東去不復返。
豈必飽魚腹,竊自輕軒冕。
藤縆數百尺,用試水深淺。
俄見白鳥飛,色喜定殘喘。
澳島三十六,卷石非絕巘。
潮勢覺已平,欠伸求息偃。
收篷且寄泊,努力進餐飯(施懿琳編校)
⑴ 作者注:「桐城孫元衡《赤嵌集》:臺與廈藏岸七百里,號曰橫洋。中有黑水溝,色如墨,故曰黑洋,險冠諸海?;蜓皂樍鞫鴸|,則為弱水。自來浮去之船,無一還者。」
⑵ 編者按:「自」,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白」,誤。
⑶ 作者注:「大洋中欲下碇,用鉛錘試水,棕藤草三縆,約長六七十丈?!?/div>
⑷ 作者注:「《臺海使槎錄》云:近島嶼,則先見白鳥飛翔。」
⑸ 編者按:「篷」,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帆」。

海門峽如束,放舟還趁潮。
島嶼漸以遠,仰視惟云霄。
天與水為一,遠帆同秋毫。
極目杳無際,意氣慘不驕。
問程藉指南,出海稱人豪(作者注:「船主曰『出?!?。」)。
亞班攬篷索,上下等懸猱
巨浪拍天起,比似桅檣高。
龍骨從上過,一落輕于毛。
遠望峻嶺矗,水沸山岳搖。
柁師噤不語,謂是鯤魚尻。
噴沬散作雨,十里聞腥臊。
轉瞬無所睹,但覺心旌愮。
晚霞日初落,星斗何迢迢。
夜黑青燐生,非鬼亦非妖。
燄燄千萬點,誰將十斛拋。
此景洵奇絕,坐看過中宵。
雞鳴天欲曙,華彩掀波濤。
天吳與紫鳳,野火春風燒。
萬頃蕩金碧,蛟鼉爭潛逃。
動心復駴目,快事傾醇醪。
幸逢圣御宇,海宴無飄飖。
生平見未見,恣意誇同曹。
得藉滄溟力,永靜番俗囂。
歸將畫蓬壺,游仙足解嘲。
笑語金華人,跼蹐?zhí)擑Q鑣(施懿琳編校)。
⑴ 作者注:「于洋,全以羅經定方向?!?/div>
⑵ 作者注:「占風望向者,曰『亞班』。緣篷桅而上,登降盤旋,了無怖畏?!咕幷甙矗骸笐意梗稄V臺灣詩乘》作「猿猱」。
⑶ 作者注:「船底大木,曰『龍骨』。」

夜涼樹垂露,晨清花放香。
坐覺幽意適,不知白日長。
守宮鳴前楹,互答怪蟬螀。
機事久已息,掉臂驚螳螂。
感此發(fā)深喟,世態(tài)何張皇。
營營名利窟,私欲羞難量。
曷弗順大化,鼓腹游虞唐。
青青木蘭樹,金粟同芬芳。
離離赪桐枝,火燄燒扶桑。
但逞顏色好,終非金玉章。
吾生更何求,返璞是所望。
亢龍應有悔,大道歸斂藏。
君子日乾乾,慎守千金方(施懿琳編校)

臺之草木,土人多以臆名之。如梨子茇檨子之屬,或無其解,或并無其字。而士大夫之自中土至者,又率先存一索隱志怪之心,不深察物之情狀,雅意附會。真若琪樹之花可接,而若木之枝可攀也。余閱《使槎錄》載:「木蘭花如粟,淡黃,芳似珠蘭。亦名樹蘭?!箍肌度悍甲V》:「木蘭一名木蓮、一名黃心,其香如蘭、其狀如蓮?!拱资稀堕L慶集》云:「木蓮身如青楊,有白紋。葉如桂而厚大,無脊。花似辛夷,內白外紫?!箘t與《使槎錄》所云花如粟淡黃者迥異矣。蓋樹蘭,自又一種。余所見者,花細碎如黍米。正與《使槎錄》同,而不得謂之木蘭也。又《使槎錄》載貝多羅花云:「大如酒杯,瓣皆左紐,白色。近蕊則黃?!埂恫娠L圖考》亦云:「花外微紫內白,近心甚黃。土人但稱為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箍肌妒斑z記》:「貝多葉長一尺五六寸,闊五寸,形似琵琶而厚大?!埂跺居钪尽罚骸肛惗嘟Y實如椰子。」今所見番花,葉酷似枇杷。其長與闊,皆不及《拾遺記》之半,且有花無實。其非貝多明甚。而所云花大如酒杯,則木蘭之似辛夷也。所云外微紫內白,則木蘭之內白外紫也。余細察其干,有斑痕如眼,則木蘭之如青楊有白紋也。試截其枝,中有黃暈,則木蘭之一名黃心也。至葉如桂而厚大,則更無可疑矣。然則樹蘭非木蘭也,番花非貝多也。既真知其為木蘭矣,不可不紀之以歌。
詩人賦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
當知多識即是學,廢目任耳非為美。
我來蓬瀛大海東,探奇直欲窮蒼穹。
周諏詢度百不厭,肯教過眼煙云空。
采輯郡志二十卷,遺書掇拾行將遍。
猶慚臆斷恐失真,訂誤考疑敢云倦。
貝多羅花詩已訛,琵琶形似終如何。
就中無實難偽托,佛經欲寫空槎那。
因閱長慶忽頓悟,辛夷恍與木蘭遇。
內白外紫狀如蓮,點點青楊蟲食蠹。
昔人幾度上芳舟,不識征帆逐遠游。
今日模糊才認得,新翻樂府卻風流。
⑴ 編者按:「槎」,余文儀《續(xù)修臺灣縣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作「搓」。
⑵ 編者按:「帆」,余文儀《續(xù)修臺灣縣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作「帆」。
⑶ (作者注:「詞有木蘭花慢?!梗?。(施懿琳編校)

臺屋瓦皆赤,下至墻垣階砌,無不紅者。此赤嵌城所由名也。余乃為作赤瓦歌。
絳云火傘張海國,燒空滅盡青銅色。
信知天運應炎方,摶土何緣變髹漆。
萬室于今陶者誰,煬灶渾疑欺白日。
連掾櫛比紛參差,畫棟朱甍幾回惑。
漢家黃屋禁例嚴,風剝雨淋遮不得。
臨漳銅雀更何似,香姜舊款無人識。
況兼四壁光炯炯,環(huán)堵恍與宮墻逼。
簾前磚影更輝煌,彤墀彩繪盈階墄。
華棼儼上祝融峰,珠煤貫屋祥光直。
千門萬戶火西馳,照耀燭龍烏戢翼。
我思天臺有赤城,朱霞天半稱奇特。
又聞南方裔外山,赤石為墻標異域。
此間合是虹霓居,羲轂軒軒火鞭扶
六丁叱馭驅蛟螭,故發(fā)狂飆銷鬼蜮。
君不見火焰山頭半焦土,爚爚如焚少荊棘(作者注:「彰化有火焰山?!梗?/span>。
又不見焮翻地底硫磺山(作者注:「磺山在淡水?!梗?/span>,草枯海破飛煙黑。
麒麟之颶炊繁星,流金爍石鯨鯢息。
溫泉轉作瘴母胎,裂竅烘池土花赩。
刺桐萬朵吐紅絲,驀地燒天怪繁殖。
扶桑照殿逞鮮妍,艷艷絪缊錦交織。
海若自來足光怪,丹邱浴日镕金霱。
蒸郁恒旸陽用九,司天南正神明力。
十八重溪水漰騰,九十九峰山崱屴。
魯陽揮戈勢當逐,巫尪自焚尤應殛。
炬牛燧象爛功勛,庶幾赫怒彰天德。
祇今海宴無烽塵,不煩煅鍊洪爐側。
承平但愿風雨調,永息炎威靜八極(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室」,連橫《臺灣詩乘》作「屋」。
⑵ 編者按:「似」,連橫《臺灣詩乘》作「如」。
⑶ 編者按:「香姜」,連橫《臺灣詩乘》作「分香」。
⑷ 編者按:「棼」,陳培桂《淡水廳志》作「芬」。
⑸ 編者按:「烏」,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陳培桂《淡水廳志》作「鳥」。
⑹ 編者按:「扶」,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作「抶」,陳培桂《淡水廳志》作「挾」。
⑺ 編者按:「黑」,陳培桂《淡水廳志》作「墨」。
⑻ 作者注:「颶有名麒麟者,風中有火?!?/div>
⑼ 編者按:「交」,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作「文」。
⑽ 作者注:「諸羅有十八重溪?!?/div>
⑾ 作者注:「在彰化?!?/div>

北港地肥沃,種植恒不時。
四月刈新谷,六月開新菑。
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斂穧。
罔知三年畜,轉販成漏卮。
番兒學唐人(作者注:「番謂中土為唐?!梗?/span>,亦解把鋤犁。
時清風日好,雞犬皆嬉嬉。
檳榔簇鳳尾,猱采同兒戲。
彎弓射生手,徒充他人饑。
褚侯河南后,跨海效一麾。
動念仁民術,寫出豳風詩。
美哉二千石,愿更進微規(guī)。
武侯治蜀嚴,寬猛常相持。
既庶何以教,阿誰是良師。
逋逃何以絕,窮黎何以肥。
至治順大化,貴與羲皇期。
何時道德同,四海仰風儀(施懿琳編校)。
⑴ 作者注:「臺灣舊名北港?!?/div>
⑵ 作者注:「晚稻,土人謂收大冬?!?/div>
⑶ 編者按:「效」,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