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詩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二〖此詩又載王禮《臺灣縣志》〈藝文〉、李丕煜《鳳山縣志》〈藝文〉。〗)
曉來吹角徹蒼茫,鹿耳門邊⑴幾戰(zhàn)場。
流毒猶傳日本國,偏安空比夜郎王⑵。
樓船將帥懸金印,郡縣官僚辟草堂。
使者莫嫌風土惡,番兒到處繞車旁(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邊」,李丕煜《鳳山縣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作「中」。
⑵ 作者注:「臺地先為倭奴所踞,旋歸荷蘭,后屬鄭氏?!?/div>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六〖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編者按:《重修臺灣縣志》、《續(xù)修臺灣府志》、《廣臺灣詩乘》題作〈臺灣雜詠〉?!剑?/div>
三秋聞見總蕭騷,日夜飛濤不斷號。
舊集閭閻皆斥鹵,新開原野半蓬蒿。
空山那得珠崖貝,伏莽休懸渤海刀。
應識乘軺難塞責,愿紓南顧圣躬勞(施懿琳編校)。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一〖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編者按:《重修臺灣縣志》、《續(xù)修臺灣府志》、《廣臺灣詩乘》題作〈臺灣雜詠〉。〗)
天險悠悠海上山,東南半壁倚臺灣。
敬宣帝澤安⑴群島,愧乏邊才控百蠻。
瘴霧掃開新氣宇,風沙吹改舊容顏。
敢辭遠跡煙波外,博望曾經(jīng)萬里還(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安」,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綏」。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四〖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林欽賜《瀛洲詩集》。編者按:《重修臺灣府志》、《重修鳳山縣志》、《鳳山縣采訪冊》題作〈東寧雜詠)〗)
春臺廣廈銜虛署,校藝監(jiān)軍職濫分。
無力椎牛頻饗士,有時倒屣細論文。
平生拙處勞⑴難補,異域愁來酒易醺。
筋力未衰官興淺⑵,函關西隔萬重⑶云(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勞」,范咸《重修臺灣府志》、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勤」。
⑵ 編者按:「興淺」,范咸《重修臺灣府志》、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味淡」。
⑶ 編者按:「重」,李丕煜《鳳山縣志》、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作「里」。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五〖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贰>幷甙矗骸吨匦夼_灣府志》、《重修鳳山縣志》、《鳳山縣采訪冊》題作〈東寧雜詠〉?!剑?/div>
有懷須學藺相如,每遇廉頗獨⑴讓車。
晚圃晴霞秋習射,半窗苦竹午臨書。
群公望隔三山杳,圣主明周萬里馀。
素志漫言伸未得,忘機直欲混樵漁(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獨」,李丕煜《鳳山縣志》、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作「猶」。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七〖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賴子清《臺灣詩?!?、彭國棟《廣臺灣詩乘》。編者按:《重修臺灣府志》〈藝文〉、《重修鳳山縣志》〈藝文〉、《鳳山縣采訪冊》題〗)
尺檄如傳空谷聲⑴,阻風經(jīng)月少人行。
關山已歷三千里,檣櫓猶遲十一更⑵。
地暖臘殘無雪到,憂深鬢里⑶任霜橫。
眼穿何處天邊雁,京雒難忘故舊情(施懿琳編校)。
⑴ 作者注:「重洋間隔,文移亦不易見?!?/div>
⑵ 作者注:「廈門離臺郡,水洋十一更?!?/div>
⑶ 編者按:「里」,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影」。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八〖此詩又載李丕煜《鳳山縣志》〈藝文〉、王禮《臺灣縣志》〈藝文〉、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編者按:《重修臺灣府志》、《重修鳳山縣志》、〗)
竹弧射鹿萬岡巔⑴,??⑵網(wǎng)張魚百丈淵。
幅布⑶無裙供社餉,只雞讓食抵商錢。
文身才起瘡痍色,赤手誰將垢敝湔⑷。
為語綰符銜命吏,遠人新附倍⑸堪憐(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巔」,李丕煜《鳳山縣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作「嶺」。
⑵ 編者按:「??」,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罾」。
⑶ 編者按:「布」,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巾」。
⑷ 編者按:「湔」,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作「前」。
⑸ 編者按:「倍」,王禮《臺灣縣志》〈藝文〉作「信」。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九〖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編者按:《重修臺灣府志》、《重修鳳山縣志》、《鳳山縣采訪冊》題作〈東寧雜詠〉。〗)
索居寂寂⑴近瓜期,報道清班擬暫移⑵。
高適豈堪常侍后,班超惟有玉關思。
封侯夫婿何須侮⑶,學步兒曹大⑷更癡。
自笑浮名終日累,海濱漫守使君碑(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寂」,李丕煜《鳳山縣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作「寞」。
⑵ 作者注:「近閱邸抄,開列司道補京卿者十人;余忝廁名其中?!?/div>
⑶ 編者按:「侮」,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悔」。
⑷ 編者按:「大」,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人」。
① (此組詩收于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其十〖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賴子清《臺灣詩?!?、彭國棟《廣臺灣詩乘》。編者按:《重修臺灣府志》、《重修臺灣縣志》、《〗)
誰言習俗亂絲同,攬轡澄清乏寸功。
拊⑴輯尚慚屏翰寄,更番何日戍樓空。
擬攜⑵片石安歸棹,聊訂新編當采風⑶。
此去中原詢異事,仙桃長對佛桑紅(施懿琳編校)。
⑴ 編者按:「拊」,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撫」。
⑵ 編者按:「攜」,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提」。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提」。
⑶ 作者注:「臺郡無志,余甫編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