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真人 春 塵 新 身 真 神 親 臣 鄰 貧 津 民 頻 辰 巾 濱 輪 陳 賓 倫 珍 因 鱗 辛 仁 秦 晨 巡 淪 旬 麟 綸 伸 嗔 薪 宸 勻 茵 紳 銀 均 峋 馴 顰 醇 申 蘋 鈞 淳 唇 旻 論 [同倫]闉 榛 循 囷 筠 垠 寅 粼 屯 莼 閩 臻 緡 皴 椿 純 蓴 詢 珉 呻 振 [厚也]諄 遵 磷 湮 嚬 瞋 姻 禋 漘 岷 裀 燐 鶉 恂 彬 堙 紉 迍 踆 甄 瀕 泯 嬪 轔 狺 莘 訚 蓁 龂 畇 豳 驎 荀 掄 詵 信 [與申同]嚚 珣 璘 歅 竣 繽 潾 氤 駪 ? 輴 ? 逡 貞 麇 殷 [眾也,盛也]畛 侁 骃 甡 鄞 嶙 窀 桭 夤 溱 斌 矉 菌 [《博雅》菌,薰也]洵 娠 肫 絪 奫 龜 [同皸]轃 紃 郇 錞 玢 螓 獜 邠 旼 兟 麐 ? 僎 蠙 忞 ? 犉 瞵 諲 礥 矜 [矛柄]填 袀 鑌 輑 罠 殥 眴 ? 瞤 侲 赟 箘 籸 圇 笢 鷷 蜦 鶞 筃 珢 ? 墐 [黏土也]? 翷 柛 橁 ? 螾 儐 檳 抻 栒 捘 杶 慇 盿 洇 峮 份 霦 頵 琎 珅 ? 荺 ? 朲 瑧 壣 湣 繗 禛 鈱 ? 揗 ? [更多…]
|
漢語字典汾 拼音:fén 韻部:文 〈名〉
康熙字典汾
説文解字汾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晉陽、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城中舊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晉陽城也。左傳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鹵、曰夏墟、曰晉陽、曰鄂。其實一也。周禮河內(nèi)曰冀州。其浸汾、潞。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水經(jīng)曰。汾水、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jīng)不合者、志水經(jīng)舉其遠(yuǎn)源。許舉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所謂晉陽山者、葢卽縣甕山。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晉水所出也。杜注左傳曰。汾水出太原。與許合。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經(jīng)陽曲縣。至太原縣城東。晉水入焉。又經(jīng)淸源縣東南、徐溝縣北。又經(jīng)交城縣、文水縣、平遙縣、汾陽縣、孝義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縣、洪洞縣、臨汾縣、襄陵縣、太平縣、曲沃縣。至絳州城南。澮水入焉。又經(jīng)稷山縣、河津縣。至榮河縣北境入河。在龍門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無大異。從水。分聲。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陽北山。漢志、水經(jīng)說見上。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冀州浸。周禮職方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