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喚起李夫人,誰炷仙香為返魂。 一捻宮腰渾瘦損,舞衣微帶瑞云痕。 客有自關(guān)輔來言秦民之東徙者馀數(shù)十萬口攜持負(fù)戴絡(luò)繹山谷間晝餐無糗糒夕休無室廬饑羸暴露濱死無幾間有為秦聲寫去國之情者其始則歷亮而宛轉(zhuǎn)若有所訴焉少則幽抑而悽厲若訴而怒焉及其放也嗚嗚焉愔愔焉極其情之所之又若弗能任焉者噫秦予父母國也而客言如是聞之悲不可禁乃為作商歌十章倚其聲以紓予懷且俾后之歌者知秦風(fēng)之所自焉 其十 金 · 雷琯 七言絕句 西來遷客莫回首,一望令人一斷魂。 正使長安近于日,煙塵滿目北風(fēng)昏。 潺湲界出翠巖根,閑里奔忙靜里喧。 好在琉璃澄碧色,歸來何日洗心煩。 足庵高寄碧巖根(師號(hào)其居曰足庵),銀葉燒香夜閉門。 不用蓮花空作漏,饑餐困臥是朝昏。 遺事曰。興慶池南岸。有草數(shù)叢。葉紫而苾。因有一人醉過于草傍。不覺失醉態(tài)。后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為醒醉草。 興慶池南紫草繁,清香撲鼻似蘭蓀。 莫言此草能醒酒,未解君王色醉昏。 九寡珥為琴上?(一作約),欲教哀怨惱人魂。 一看此笛先凄咽,為有湘妃恨淚痕。 未信硫黃浸水源,卻疑旸谷浴朝暾。 地偏幸免楊妃污,過□何妨?xí)涸嚋?span id="hug1ify" class='inlineComment2'>(泉下有池。浴必于此。)。 東海孤云十世孫,文章猶有祖風(fēng)存(崔致遠(yuǎn)十世內(nèi)孫。致遠(yuǎn)字孤云。)。 兩條金燭兼詩貺,詩足清心燭破昏。 按:裕公以此詩三首上板。因有序寄之。并附。右詩三首。今寶文閣待制李公某所著也。髡于公辱知最厚。往者伏承朝旨。寓闕內(nèi)山呼亭。祝嵩之際。公亦以翰林在禁中。草詔馀隙。屢訪予居。一日。偶有客五六人。謂公曰。吾儕飽聞公之唱韻走筆。未親睹也。請(qǐng)從眾懇許之如何。公曰諾。坐客迭相唱韻。公即走筆。書于壁云。暫出銀臺(tái)署。來尋竹閣僧。饑飧宜煮蕨。禪話更添燈。蓮社難連訪。金閨業(yè)已登。閑忙皆有伴。喧靜豈無朋。師似云無系。予如木不繩。快哉今夜飲。遮莫火輪升。后數(shù)日。為今清河相國所薦。(今晉陽侯也。)乃入晉康公邸。公先密使相國修文殿大學(xué)士琴公。抄韻五十馀字。召公于座前。仍命寮屬諸卿分奉筆硯。公自占庭中所養(yǎng)孔雀為題。使學(xué)士連聲唱韻。屢督促之。公旁若無人。傲然嘯詠。即下筆如迅雷奔電。不容一瞥。晉康公嘆息至垂涕。因奏于上。超資授六品。未幾。遷右正言,知制誥。噫。公之如此神妙盛作之膾炙人口者。不可勝紀(jì)。而此詩三首。如公所言使者在門督促。故走筆和成遠(yuǎn)寄。則予恐湮沒無聞。后莫有知之者。今上板釘于壁上。以壽其傳云耳。時(shí)重光大荒落皋月既望。西伯寺典香火老髡跋。 不唯君意勉留勤,勢有難回豈具言(晉陽侯亦不許。故不得再上表。)。 世上人人難戶曉,焉知不作夜行論。 仙掛同攀三十人,唯馀韓老與予存。 韓公今日還為鬼,孤立傷懷忍可言。 夢(mèng)似空虛亦可援,故人相見問寒暄。 不然萬水千山外,一覿猶難矧一言。 宰臣班品皆雖貴,門下平章號(hào)最尊。 如我孤寒今得忝,馀光猶足耀千孫。 換身東閣寄南軒,人靜何須更杜門。 已著衲衣為長老,夢(mèng)中宰相莫重論(予自號(hào)南軒長老。)。 仙祖餐馀必種園,知君真?zhèn)€伯陽孫⑴。 投來愧欠瓊瑤報(bào),但欲招邀倒一樽。 ⑴ 尹喜內(nèi)傳云。老子與王母。共食碧桃。 聞導(dǎo)君家好理園(君好理園。多種名果名蔬。),果栽仙果見生孫。 從來嗜食真吾性,有此何須要酒樽(予偏嗜酸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