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暑駐輪轂,徘徊北壕上。 棟宇起中央,芙蓉生四向。 今吾太守樂,慰此郡人望。 雨從昭亭來,水入句溪漲。 蜻蜓立欄角,朱鯉吹荷浪。 岸木影下布,水鳥時引吭。 心閑⑴不競物,興適每傾釀。 薄暮詠醉歸,陪車知幾兩。 ⑴ 《宣城縣志》引作靜 清風(fēng)軒圓禪者。溪月軒無學(xué)之門徒。號曰寂峰。蓋有志者也。一日過予曰。吾輩之所業(yè)。專以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事。故有行腳之說焉。吾師嗣法于懶翁。吾于懶翁。義當(dāng)為孫。惟我先祖師普濟尊者。越至正戊子。入燕都參見指空。庚寅秋。到江浙參見平山。壬辰夏。到婺州參見千巖。皆傳密付而來。其五六年間。遍參需語之處甚多。人雖逝矣。行腳之遺躅完然。吾欲南游。一觀先師游覽之跡。以償平生之志。即今行矣。予應(yīng)之曰。圓之言也是矣。然其志則何哉。切惟懶翁。志于大道。不憚道里之險阻。單游萬里。參訪明師。契明宗旨。茍以是求之。上人之志即懶翁之志也。上人真勉之哉。吾東方與中國相距道途雖遠。方今圣天子之風(fēng)化。一視同仁。四海衣冠文軌混一無間。又復(fù)干戈已定。一無道途之艱梗。且上人之道與行俱有馀力。三觀之理。般若之用。足乎已無待于外。真釋門之一法器也。然則其于天下叢林。到處何所不容乎。若非窮究其教深于慕道者。不能也。此去也非惟歸敬先師契悟之處。實釋子得意行腳之秋也。予所區(qū)區(qū)臨分之意。安足盡言。乃嘉其志壯其行。書一詩以贐之。 蕭灑乎容儀,恢弘乎識量。 一盂生計輕,萬里歸心壯。 最早離塵埃,不曾少鹽醬。 閩吳為浪游,楚越亦閑放。 欲跨渡江蘆,常攜扶路杖。 宗風(fēng)嗣阿誰,普濟大和尚。 故鄉(xiāng)山水區(qū),循途洽幽尚。 古木極陰森,層巒分疊嶂。 履石渡潺湲,荇藻微紋漾。 峭壁傍回溪,爭奇不相讓。 過嶺見平疇,樵風(fēng)忽輕揚。 陰陽蓄異形,耳目益昭曠。 若匪入山深,孰辨峰殊狀。 唐宋善游人,題名互相望。 倏忽千百年,見者倍惆悵。 盛會難再逢,高詠庶相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