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548七絶 5016五律 3211七律 5153五排 333七排 43 910四言 36六言 112古體 689樂府 95 1 59 37辭賦 1琴操 1 14其他 91聯(lián) 83
共5153,分142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續(xù)上)
朱熹 1130 - 1200 三首
艾性夫 四首
白玉蟾 1194 - 1229 二首
畢仲游 1047 - 1121 二首
蔡戡 1141 - ? 二首
蔡沈 1167 - 1230 一首
蔡襄 1012 - 1067 三首
曹勛 1098 - 1174 二首
曹彥約 1157 - 1228 二首
曾豐 1142 - 1224 一首
曾鞏 1019 - 1083 三首
晁補之 1053 - 1110 五首
晁公溯 九首
未覺春光到柳條,誰教飛絮倚風搖。
眼驚銀色迷千界,夢斷彤庭散百寮。
梅塢任從長笛弄,竹窗閑把短檠挑。
何人剝啄傳清唱,更喜殘年樂事饒。
跋睢陽五老圖卷 南宋 · 朱熹
七言律詩
① 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五作呂祖謙詩。題作《睢陽五老圖贊》
同支派別胄遙遙,南渡衣冠尚北朝。
千載畫圖文獻在,兩朝開濟政明昭。
公卿倡和遵皇運,嗣子傳家念祖饒。
幸得慶源流自遠,匡扶人世釋塵囂。
⑴ 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一五
卜筑隆岡遠市朝,個中風景總堪描。
溪云帶雨來茅屋,澗水浮花出石橋。
綠遍莎汀牛腹飽,青歸麥壟鳥聲嬌。
東鄰西舍渾相似,半是漁人半是樵。
送客至靈谷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律詩
仙林路細出山腰,靈谷峰高入紫霄。
立石借為題字壁,倒松因作度溪橋。
雨花濕地人歸晚,煙草迷川馬去遙。
記得玄都種桃處,黯然分袂各魂銷。
哭環(huán)州先生 其二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律詩
曾隨計吏上青霄,折翅歸來困一瓢。
湖海十年烏繞樹,功名兩字鹿眠蕉。
山圖不及生前買,詩板姑留死后雕。
地下修文應未惡,寒蛩虛館雨蕭蕭。
雪銷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律詩
紅日行天熨絳綃,一番陽長便陰消。
青山又現(xiàn)本來面,瘦竹方伸久折腰。
枯沼暗通泉細細,晴檐忽聽雨蕭蕭。
獨憐點入吟翁鬢,費盡東風不肯銷。
贈頭陀僧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律詩
自說年深別石橋,遍游靈跡熟南朝。
已知世路皆虛幻,不覺空門是寂寥。
滄海附船浮浪久,碧山尋塔上云遙。
如今竹院藏衰老,一點寒燈弟子燒。
⑴ 以上同上書頁三九○引《孤山晚稿》
桐柏山書懷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律詩
桐柏山頭避俗囂,篇詩斗酒自逍遙。
九峰野草迷丹灶,三井飛泉噴石橋。
萬頃白云蒸綠野,一聲黃鶴唳青霄。
人言華頂高高處,東望蓬萊浸海潮。
知足軒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律詩
得隴還為望蜀謀,貪心來往似江潮。
誰知一死乃所欠,若曰四休渠不消。
田氏三千人食客,元家八百斛胡椒。
更烹侍妾充殽饌,何事貧顏但一瓢。
望春宋公第 北宋 · 畢仲游
七言律詩
宋公池館舊相招,人比青松更后凋。
但怪麒麟猶素壁,不知祥鳳已丹霄。
賓筵揖讓雖分散,儒館風流未寂寥。
不比填門并擁彗,百年才過即聲銷。
和夷仲寄仲純叔弼 北宋 · 畢仲游
七言律詩
流水無聲凍未銷,故人何日許相招。
霜花開遍城頭樹,月色應添淮上橋。
十載塵埃身碌碌,百年杯酒意飄飄。
弟兄已有東歸意,早晚同來采藥苗。
芍藥 南宋 · 蔡戡
七言律詩
自古維揚厥草夭,露紅煙紫不勝嬌。
鄭風已久名溱洧,洛品猶堪壓魏姚。
痛飲莫辭金鑿落,清標偏愛玉逍遙。
楚狂小子嗟多病,坐對珍叢不自聊。
玄冥作意逞雄豪,陵壓東君慘不驕。
一氣回春何太晚,群陰見睍未全消。
漫誇呈瑞宜新麥,那似為霖救旱苗。
造物深機雖莫測,愿言六氣自均調(diào)。
誰把霜毫歸庾嶺,王孫去后久寥寥。
長時月夜橫疏影,鎮(zhèn)日春風上素綃。
可笑兒童尋剪摘,如知蜂蝶亦邀招。
人心造物無窮巧,頃刻功成永不搖(同上書卷二八一二引《蔡九峰集》)
杪秋湖上 北宋 · 蔡襄
七言律詩
舊暑侵涼已分銷,蕭疏丹樹見斜橋。
千千露竹全瀟灑,一一風蟬共寂寥。
菰米熟汀來客燕,芡絲分水避歸橈。
月魂未上東城角,誰向東城與下招。
過天津橋 北宋 · 蔡襄
七言律詩
日暖溪平冰漸銷,水聲才下內(nèi)前橋。
山川滿眼閒宮殿,草樹迷人舊市朝。
每向?qū)ご浩幸猓瑓s成懷古更無聊。
洛陽平昔多豪俊,惆悵埋魂不可招。
釣龍臺下艤行橈,獵獵船旗待晚潮。
萬里征人應悵望,一川秋色正蕭條。
雨云來去山明滅,風浪高低日動搖。
有志四方男子事,莫懷鄉(xiāng)國便魂銷。
鉅德元功鳳應韶,屏風隔坐翊昌朝。
星辰循軌三階正,鐘鼓重新一氣調(diào)。
活國工夫歸斷斷,鍊形真一已飄飄。
芒鞋門下塵???,拔宅惟看上紫霄。
昔時意氣控云霄,老矣方能造治朝。
一日暫違文石陛,十年空采越山樵。
歌傳楚些聊供醉,鬢點吳霜未肯銷。
三嘆公詩話京洛,起予鄉(xiāng)思欲扶搖。
宦游隨喜亦云聊,筆橐何官晚見招。
已定秦關無論蜀,好恢湯亳卻歸譙。
雪邊廬岳云千嶺,雨后湖莊水一腰。
買得扁舟能著我,便無西子也逍遙。
沖暑相迎慰寂寥,忍寒為別助蕭條。
笑談但喜頻揮麈,夢想何嘗到續(xù)貂。
已辦犁鋤供老圃,尚乘軺傳托公朝。
班聯(lián)若問官聯(lián)舊,說與思歸不自聊。
常山道中 南宋 · 曾豐
七言律詩
閩廣江湖人造朝,水行陸出路迢迢。
誰知鷗鷺為高尚,我與江山是久要。
多詐青云猶見誘,少恩白發(fā)不相饒。
往哉粗辦老焉計,三徑一丘歸自聊。
慈圣光獻皇太后挽詞二首并進狀 其一 (1079年10月) 北宋 · 曾鞏
七言律詩
右,臣伏以大行皇太后在位四十有七年,身處宮闈,聰明慈恕恭儉之德見于天下,洽于眾論。在仁宗時,有輔佐相成之道,在先帝及陛下之日,非特始終孝愛兩義俱隆,實有援立鎮(zhèn)撫之大功。在先帝之世,從權當國,既而還政以時,明識獨見,出處應理。自二帝三代秦漢以來,母后功德未有巍巍如此。奄盡大期,群情痛怛。陛下執(zhí)喪哀慕,外雖易月,內(nèi)盡至性,報復大恩,誠禮備極,蓋從古所未聞。今山陵有日,臣愚淺薄,無以自效,謹撰成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繕寫上進。臣無任悲哀感咽之至,謹具狀奏聞,謹狀。
祖烈鷹揚終食冀,家聲泉涌舊興譙。
人倫風化歸三世,王室功勞屬兩朝。
長信深嚴馀羽衛(wèi),閟宮崇大列宗祧。
衣冠藉藉談遺事,不盡鴻名對永昭。
寄孫正之(1076年) 北宋 · 曾鞏
七言律詩
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能舉丘山惟筆力,可摩云日是風標。
詩篇綴緝應千首,學術窺尋豈一朝?
耳冷高談經(jīng)歲遠,江南春動雪還消。
水香亭(1072年) 北宋 · 曾鞏
七言律詩
臨池飛構郁岧峣,欞檻無風影自搖。
群玉過林抽翠竹,雙虹垂岸跨平橋。
煩依美藻魚爭餌,清見寒沙水滿橈。
莫問荷花開幾曲,但知行處異香飄。
次韻蘇中丞喜文潛病間(1090年) 北宋 · 晁補之
七言律詩
攜筇過子約朝朝,況是門無百步遙。
午臥檐曦茶可煮,夜談窗霰栗堪燒。
范魚何用驚生釜,鄭鹿應知夢覆蕉。
試作文殊問居士,從今一飯久如消。
守蒲次新安西先寄府教授之道弟(1101年) 北宋 · 晁補之
七言律詩
文章之子日翹翹,恐不能如豈有超。
助我彤襜問民俗,煩君泮水采風謠。
預知薄宦妨同處,且可清樽約屢招。
十月驅(qū)車漢函谷,冷云高處望中條(自注:新安,漢所徙函谷也。)。
再用前韻答之道弟府教授(1101年) 北宋 · 晁補之
七言律詩
文辭便是升堂賈,談辯寧非入幕超。
已謂囊中能出穎,那知車下正哀謠。
但從袁盎無何飲,莫笑馮公不見招。
伴我河山訪陳跡,明年紅紫滿陽條。
求仁復示怨句次韻(1095年) 北宋 · 晁補之
七言律詩
聞說高情久沉寥,縶維誰與永今朝。
五車猶累方書好,萬物先從辯說彫。
已向季咸心獨醉,更緣順子意都消。
清秋璧月涼如水,莫遣纖云翳紫霄。
次韻李秬酴醾(1100年) 北宋 · 晁補之
七言律詩
夭紅瑣碎競春嬌,后出何妨便奪標。
云鶴嬉晴來萬只,玉龍驚震上千條。
蓐收晃蕩風前仗,萼綠飄翩月下綃。
曾向瓊林亭畔見,天涯相遇一魂銷。
憶昨歸來萬里遙,不能對策未央朝。
山林得計成長往,松石為朋是久要。
痛飲肯來同榼挈,小詩聊遣當弓招。
請君莫學全椒老,澗下辛勤舍墮樵。
束書歸隱不辭遙,庠序懶陪耆老朝。
野外卜居無鬼瞰,山中誓墓以神要。
暫來同作荔枝社,安可輕違桂樹招。
已遣官奴理琴瑟,豈惟百戲但歌樵。
其二
七言律詩
風俗相傳三近古,作成況自圣明朝。
藏家文字本蒼史,繼世子孫非黑要。
近報漢廷頻詔下,時聞蜀士有旌招。
怪君尚爾衣逢掖,獨向空山伴采樵。
其三
七言律詩
背郭深通一徑遙,奔流坐看百川朝。
飛來黃鵠陂已復,歸去白鷗盟可要。
益部官曹寧久處,津鄉(xiāng)書札近相招。
此生若有躬耕地,白首甘心老負樵。
其四
七言律詩
古者諸侯今牧守,衰遲難強歲相朝。
惟須稚子理蓑笠,兼有老妻縫襋要。
來歲定從田父去,飛書不待故人招。
平生最愛津鄉(xiāng)聚,江小可漁山可樵。
其五
七言律詩
東望行都絳闕遙,老來筋力倦趨朝。
誰能作吏沈簿領,但欲買田書質(zhì)要。
雅意庶同高士傳,不才難望大夫招。
津鄉(xiāng)舊有先賢宅,過者芻蕘莫敢樵。
其六
七言律詩
筋力何堪道路遙,難陪諸彥侍同朝。
初無計上三年最,況敢功思萬里要。
北塞單于皆入貢,西山贊普不勞招。
傳聞已臥清邊鼓,塹壘長閒守木樵。
其七
七言律詩
日翻蠹簡書齋里,往往編摹自漢朝。
雞距束毫來武信,馬肝琢硯出高要。
時因撫事歌成相,更復懷人作大招。
知子山中富吟詠,縱橫文力到孫樵。
離南平 宋 · 晁公溯
七言律詩
晨光慘慘雜微霄,寒水濺濺更斷橋。
風隕栗房開紫玉,煙蒙蘿幄疊青綃。
官曹已畢三年考,客路深嗟萬里遙。
從此揚舲下巴硤,新年當及未央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