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龍飛”,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龍飛
第 4 句因包含“壽域”,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壽域
第 4 句因包含“二天”,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二天
第 12 句因包含“三韓”,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韓
第 13 句因包含“拄笏,爽”,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拄笏
第 19 句因包含“龍樓”,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龍樓
第 19 句因包含“鳳閣”,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鳳閣
第 22 句因包含“臥轍”,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臥轍
第 22 句因包含“臥轍”,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臥轍
第 23 句因包含“韋弦”,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韋弦
第 23 句因包含“薤水”,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薤水
第 24 句因包含“棠陰”,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棠陰
上河史詩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錫
七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耘谷行錄卷之二
觀夫賢士大夫應時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書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無窮。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寬政魯恭中牟。專以德化不任刑。波點之為東海守。其理寬大而不細苛。劉寵會稽守。簡除煩苛???span id="mbs2ycc" class='bold'>中大化。龔遂渤海守。專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平章守。人有罪過。但用蒲鞭是也。其善政黃霸潁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長于利人衛(wèi)颯桂陽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韓延壽為更都守。為天下最。梁彥光鄱陽守。稱為理最。劉廣莒州刺史善政第一是也。其感政則鄭弘為準陽守。隨車致雨。孟嘗合浦守。去珠復還。戴封為西華令。蝗不入境。劉琨弘農守。暴虎負子渡河而去。玉皋重泉。鸞翔于庭。政稱三異是也。其報政唐彬鄴縣。道禮齊俗。期月乃成。第五訪新都。手反化行。鄰縣歸之。宓子賤單父令。鳴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顧凱之為山陰令。晝夜垂簾。務簡事理是也。其廉政胡威徐州刺史。世尚清潔。勤于政化。劉虞幽州弊衣繩履。食無魚肉。羊續(xù)南陽守。懸魚杜意。時苗為壽春令。留犢而去者是也。其有勸課農桑張湛漁陽守。附枝。麥秀兩歧。召信臣南陽守。躬耕勸課。開通溝瀆。趙軌峽州刺史。灌田五千頃。人賴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獄止訟則玉渙為洛陽能斷法理。莫不曲盡。周處漢守。郡多滯訟。一朝決遣是也又復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賀之守荊州也。昔無襦五褲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兇災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強直自遂。南陽朱季。吏畏其。民懷其惠者。朱暉之為臨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化民不忘也。又有陸云之為凌儀令。羊祜之為荊州刺。勖之為安陽守。各留遺愛。吏民思之。為立祠碑。第五倫之罷會稽也。父光攀轅相泣。相隨數(shù)百里。姚元崇之罷荊州也。所乘鞭鐙。民皆截留侯霸之罷臨淮也。百姓臥轍不許去。偉哉此徒。赫然德譽。光輝傳記寥寥萬古。激礪后人。然各能一藝。遠播遺風耳。今我刺史之鎮(zhèn)茲邑也。天姿粹敏。風彩軒昂。以秋水之清。冰輪之白。晴雷其令。時雨其恩。綏撫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贾T理國之設稱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間舊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國之須。不得已斂役。則計定日時。榜示于內。牒傳于外。咸使聞知。民皆悅從。事無不立。弊無不蠲。二年之間。民不見吏。往日逋逃趨風慕義。盡還本土。凡使迎送之費。不抽民戶。皆以公錢支應。男有馀。女有馀帛。凍餒之患絕矣。因以刪除苛法。宣暢和風。其為民吏或有罪過寬容且慈。不加刑罰。論之以理。導之以德。此其政之寬也?;菥?span id="c7r4sy7" class='bold'>鰥寡。威振頑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處畫。悉皆合宜。務為敏速。事簡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則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給之事。禁斷酒肴。凡百雜冗。一一蠲免。不納苞苴。身遠嫌疑。雖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終不容私以補官用。朝與夕惟一飯一羹。廚火蕭疏。機案凄涼。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為忠直。懲誡頑兇奸猾變?yōu)?span id="qhn20iq" class='bold'>循良。體獄有陰功神明扶佑。決訟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絕于四境。此亦報其政也。勸課農桑土地盡辟。風雨順時。飛蝗不入。人不失時。去其兇穢。霜又延降。五谷豐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則所謂寬政善政廉政報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備焉。吾于一眼悉得見之。于乎。當國步多艱之際。深念圣明君之憂勤。撫我殘封。操持勁義。盡忠竭力。賢勞庶務。使吾殘民咸得蘇息。其為惠愛曷勝言哉。由是政聲傳聞廟堂。以至士庶中外邇遐稱嘆美。方知盛譽光輝青史。傳萬古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揚歷班行。每當要地。提按四道。采訪二方。再執(zhí)兵權。樹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間。一國重權。皆歸掌握。立成之節(jié)。表于朝端。與大人相國觀風一時。為郡一時。人皆曰。如此榮寵。三韓千載。一家而已。雖使照天蠟燭水精燈籠。復生于世。豈敢公當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澤久矣。將欲頌德。操管所窺。有何益于褒青贊白乎。然默默不傳。則后之人焉能知今日之美論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儕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將來者。謹寫其詩奉呈機下。(劉隨成都通判。嚴明通達。人謂之水精燈籠。田元均凡有政訟。問之盡情。人謂之照天蠟燭。)
利見龍飛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賢。
恩波浩浩千里,壽域熙熙二天。
成俗化人盡美,孝家忠國俱全
乘時號令雷殷,冠世功名日懸。
囹圄久空閑木索,閭閻再活足財錢。
煌煌一邑風還變,赫赫三韓道已傳。
拄笏朝朝山氣爽,鳴琴夜夜月華圓。
于民心重徵租絕,父老談高頌德連。
政價罕今尤罕古,義聲無后更無前。
龍樓鳳閣應催竉,獸穴禽棲總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當臥轍野亭邊。
韋弦多事燕坐棠陰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