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句因包含“青雀”,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青雀
第 26 句因包含“青雀”,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青雀
第 26 句因包含“騄駬”,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騄駬
第 35 句因包含“落帽”,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落帽
第 69 句因包含“老子之流沙”,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之流沙
第 82 句因包含“中州”,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中州
第 86 句因包含“雙鯉”,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雙鯉
第 26 句因包含“青雀”,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青雀
第 26 句因包含“騄駬”,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騄駬
第 35 句因包含“落帽”,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落帽
第 69 句因包含“老子之流沙”,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之流沙
第 82 句因包含“中州”,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中州
第 86 句因包含“雙鯉”,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雙鯉
至柳郡寫懷 明 · 桑悅
出處:粵西詩載卷七
憶昔宗元留口語,罪人方渡湘漓水。
我生自少知貴重,垂老投荒六千里。
自衡抵桂歷險灘,寄命蛟龍吞吐里。
又聞到郡路梗塞,帶累妻孥愁欲死。
桂林地主與別駕,深感豫先尋屋宇。
老妻借住且安穩(wěn),釵釧權宜易薪米。
總戎相厚發(fā)軍符,捧檄獨行豈得已。
各堡嚴兵爭護送,滿地干戈人似蟻。
右江分憲蒙庵公,下士傾身眾莫比。
予為屬吏蒙愛厚,永福庭參盡歡喜。
接哨將軍金子容,舞劍雪花隨地起。
隨行健兒經百戰(zhàn),賊眾聞名自披靡。
慶遠太守先赴任,水中青雀途騄駬。
牛擺灘頭獲生擒,長繩反接牽回市。
兒童爭欲啖其肉,黃鷂入籠亡爪嘴。
各營夜閧不成寐,何況雨聲清滴耳。
明朝行到海灣浦,大帽隨風去如矢。
子容呼作落帽洲,嘆息官軍殲于此(去歲長沙衡州官軍戍此地多被殺)。
深定江邊險煞人,淺瀨戔戔石齒齒。
崖前朱草官吏血,商賈疊尸嵓谷底。
匝山先鋒特搖手,似報箐中諸賊徙。
林深埋伏難盡搜,首過還防截其尾。
曉度旌旗筋竹嶺,眾賀今朝保四體。
洛容縣里召魂魄,對酒狂歌聊復爾。
郡堂清冷似僧舍,邊境深難立綱紀。
離城十里是生獞,通衢處處生荊杞。
打村劫路聞暗熟,里半居民存有幾。
參戎守備日籌畫,據險賊巢難盡洗。
孔子居夷豈兵革,大舜格苗舞干羽。
此意汪洋似海深,愚生安得窺涯涘。
每逢村老善告語,天子仁恩浹遐邇。
昔年搗破斷藤峽,十寨九空皆自取。
爾傳吏語歸告戒,镕劍為犁事耘耔。
舉頭似頷心不然,習俗為非是生理。
常聞老子之流沙,玉融何曾枉仙趾。
嵓中結乳為寫真,幢蓋前頭印其履。
如何化俗不化夷,平盜何能傳法旨。
象臺白云裊成象,我欲乘之詢太始。
當時不降犬羊種,百粵道路平如砥。
古屏水冷結幽亭,三月笙歌賞桃李。
生人何故陰氣雜,中州亦不純君子。
若令四海盡雍和,化外瞻天如尺只。
天公果肯答因由,但愿銀河下雙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