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句因包含“金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蟬
第 16 句因包含“章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章甫
第 21 句因包含“梁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梁冀
第 30 句因包含“子夏”,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子夏
第 32 句因包含“不喜,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不喜儒
第 35 句因包含“奇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奇服
第 38 句因包含“赤幘”,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赤幘
第 46 句因包含“王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王母
第 50 句因包含“絕纓”,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絕纓
第 51 句因包含“曾參”,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曾參
第 58 句因包含“江充”,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江充
第 59 句因包含“豸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豸角
第 73 句因包含“武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武帳
第 83 句因包含“金貂,換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貂換酒
第 104 句因包含“白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白筆
冠賦 北宋 · 吳淑
 出處:全宋文卷一一五、《事類賦》卷一二
冠者所以飾首而別成人者也。
若夫藹藹揚輝,金蟬翠緌,周之委貌,夏之毋追
柱后惠文,執(zhí)法近臣之服;
高山側(cè)注,行人謁者之儀。
爾其本于縮縫,始于緇布黈纊,垂旒若露。
楚子通梁魯儒章甫。
諸侯繢緌,識天王朱組。
虞人而不進,問仲尼而寧語。
卑狹已傳于梁冀毀裂詎堪于伯父
若其北斗之奇制,題南部嘉名,文雅既訝于欣泰,簡彝復(fù)怪于陳靈。
宋康之示勇,傷子路結(jié)纓。
大有寬饒之制,小聞子夏之稱。
彈之蓋申于知己,溺之不喜儒生。
至于魯國紫緌,衛(wèi)文大帛,奇服青云華纓飛翮。
漢高之作竹皮,段颎之為赤幘。
有服黼冔,戴此纮綖
弁師之司五冕,彥回之惜三蟬
豈畏郭彰之截角,唯訝劉虞之補穿。
復(fù)有上元九星之華,王母晨纓之美,衛(wèi)叔芙蓉之飾,籍孺鵔鸃之麗。
宋文拔貂以接下,楚莊絕纓而待士。
集烏曾感于曾參飛蟬更欣于朱異。
收、冔之名既異,齊、楚之制亦殊。
管仲曾言于救失,孫敖方喜于行誅。
嘗聞伯之獺皮,江充蟬纚,御史豸角,虎賁鹖尾士會黻冕,晉侯端委。
或以樊噲作名,或以慕容為氏。
垂緌既表于游惰縞武因知其不齒。
亦有冠之而曾無丑士,遺之而信是小人。
云公見戲于燒燭,江淹獨欣于采薪
彈治于梁相,從嗜好于鄒君。
汲黯而避武帳,辭王莽而掛東門。
交讓求舊之旨,枝木聞訾圣之言。
觀其飾以貂鼲,簪之玳瑁,莊子縵胡之稱,齊將兜鍪之對。
遠游于于禁,加進賢李繪
或以金貂換酒,或以氂纓請罪
又若象玄武之威,采零陵,認都人緇撮,見野夫草服
從楚莊之好,笑夫差之欲。
魏牟之諷敗縰,王升之言愛縠。
及有練纓麻冕,瓊弁金顏
宦者四星,咸加于巧士;
舜人八佾,并戴乎方山。
愛此附蟬鄙夫聚鷸。
范子但言于求貨,許子未聞于自織。
陳思之愿武弁,御史簪白筆。
所以成人之義,盡文章之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