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句因包含“黍稷”,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黍稷
第 29 句因包含“四大”,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四大
法天道賦君子之祭,能合天道。) 北宋 · 文彥博
 出處:全宋文卷六四一、《文潞公文集》卷二、《古今圖書集成》禮儀典卷一四六、《歷代賦匯》卷四三
立言于往典,考至德明君。
大祭無忒,法高穹而有聞。
筤祀為儀,隨時義寧爽;
蘩致潔,用天之道爰分。
昔者明王,古之君子著誠將格于祖考,昭孝遂嚴于禋祀。
必防黷祭之失,乃協(xié)奉先之美。
所以乾造無違順天時而有紀。
盡物而內盡志,既表豯然;
春曰禘而秋曰嘗,皆符倬彼。
無違者,神其饗之。
寒暑往來之節(jié),感陰陽代謝之宜。
簠簋斯陳,怵惕履霜之候;
黍稷是薦,齋莊于濡露之時。
然則域中四大,實本于天;
禮有五經,莫崇乎祭。
祭典克舉,與天道而相契。
不疏不數(shù),爰遵奉若之規(guī);
是享是宜,蓋得欽崇之制。
是知威儀抑抑,夙夜兢兢。
將惟馨而是薦,在無變以為能。
感于神明,舉十倫而寅奉;
行其典禮,循四序欽承。
故得愉愉之忠是伸,禳禳之福可納。
宗祀怠棄,則禍淫暗合。
不然,則何以歲祈百谷涓辰日以郊耕;
君主五行,體盛衰祖臘。
則知將制其祭,必本于天。
于以表乎思孝,于以示乎承乾。
率神而從,固未彰于純嘏;
被袞以象,可同致吉蠲。
偉乎!
潔彼踐籩,具其蘊藻。
欲恭致于薦享,皆冥符穹昊。
是則葛伯之為仇,焉知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