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句因包含“運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運斤
第 40 句因包含“牧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牧之
第 63 句因包含“醯雞”,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醯雞
第 64 句因包含“蟪蛄”,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蟪蛄
第 88 句因包含“文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石
第 92 句因包含“卑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卑宮
第 111 句因包含“三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德
第 112 句因包含“指佞,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指佞草
第 114 句因包含“觸邪”,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觸邪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馬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馬
第 134 句因包含“抱甕,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抱甕
第 163 句因包含“彌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彌綸
第 166 句因包含“五色,補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補天
第 171 句因包含“知,帝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知帝力
第 40 句因包含“牧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牧之
第 63 句因包含“醯雞”,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醯雞
第 64 句因包含“蟪蛄”,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蟪蛄
第 88 句因包含“文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石
第 92 句因包含“卑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卑宮
第 111 句因包含“三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德
第 112 句因包含“指佞,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指佞草
第 114 句因包含“觸邪”,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觸邪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馬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馬
第 134 句因包含“抱甕,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抱甕
第 163 句因包含“彌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彌綸
第 166 句因包含“五色,補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補天
第 171 句因包含“知,帝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知帝力
采石賦(并序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 宋 · 程俱
出處:全宋文卷三三二四、康熙《具區(qū)志》卷四、《南宋文錄錄》卷一、光緒《開化縣志》卷一三 創(chuàng)作地點: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
建中靖國元年,以修奉景靈西宮,下吳興、吳郡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而吳郡實采于包山。某獲目此瑰奇之產(chǎn),謹為賦云:
吳吏采石于包山也,洞庭鄉(xiāng)三老趨而進、揖而言曰:「惟古渾渾,物全其天。金藏于穴,珠安于淵。機械既發(fā),剖蚌椎礦。不翼而飛,無脛而騁。刳山探海,階世之競。乃若富媼贅瘤,則為山岳,茂草木于毛膚,包嶄巖于骨骼。與瓦甓其無間,何于焉而是索(《晏子春秋》:靈山以石為身,以草木為毛發(fā)。)。今使者窺復穴、蕩沉沙,搜奇礓于洞腳,劂巧勢于丘阿。呼靈匠以運斤,指陽侯使息波。豎江山之崿崿,積劍閣之峨峨(江淹《江上之山賦》曰:「百里兮崿崿?!?span id="zyq5gtk" class='bold'>張載《劍閣銘》:「巖巖梁山,積石峨峨?!梗?/span>。莫不剔山骨、拔云根。貞女屹立,伏虎晝奔。督郵攘袂以相睨,令史臨江而抗塵。雖不遭于醯沃,豈有恨于苔痕。嗟主人之不見,信羊牧之猶存。何一拳之足取,笑九仞之徒勤(王韶之《始興記》:「中宿縣有貞女峽,水際有石,似女子?!埂?span id="mho0qeg" class='bold'>幽明錄》:「宜都建平界有倚石,如二人。俗謂一郡督郵,爭界于此?!埂?span id="7wyrtld" class='bold'>南康記》:「湘源有長瀨,其旁石或像人二,人名為令史?!?span id="yhof0vs" class='bold'>盧仝《贈石詩》:「主人雖不歸,長見生人面?!褂郑骸?span id="tmugebo" class='bold'>自慚埋沒久,滿面蒼苔痕?!梗?/span>。既而山戶蟻集,篙師云屯,輸萬金之重載,走千里于通津。使山以為骨,則土將圮;使玉以為璞,則山將貧。煮糧之客,嘆終年之無飽;談玄之老,持一法其誰論(《神仙傳》:白石生煮為糧。)。嘗聞不為無益,則用之所以足;惟土物愛,則民之所以淳。怪斯取之安用,非野夫之得聞。敢請使者」。吏呼而語曰:「醯雞不可與語天,蟪蛄不可與論歲。矧齊侯之讀書,豈輪人之得議」。三老曰:「極治之世,樵夫笑不談王道;至圣之門,鄙夫問而竭兩端。野人固愿知之」。對曰:「上德光大,孝通神明。闡原廟之制,妥在天之靈。以謂物不盛則禮不備,意不盡則享不精。故金瑰珠琲,天不秘其寶;樟楠楩梓,地不愛其生。而青州之怪,猶未足于充庭,故于此乎取之。且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以起景陽于芳林者,魏明之侈陋也;菲衣惡食,卑宮室以致美乎祭祀者,夏禹之勤儉也。上方罷后苑之作,緩文思之程,示敦樸以正始,盡情文而事神。此固上德之難名者矣。抑嘗聞之,西有未夷之羌,北有久驕之虜,顧蹀血之未艾,乍游魂而送死。方將不頓一戈,不馳一羽,殄丑類于煙埃,瞰幽荒于掌股,庶黃石之斯在,儻素書之可遇。抑又聞之,三德雖修,不去指佞之草;萬國雖和,猶豢觸邪之獸。蓋邪佞之蠱心,猶膏肓之自腠。惟屬鏤之無知,顧尚方之奚救?故將鑄采石以為劍,凜豎毛于佞首。若是,則在邊無汗馬之勞,在廷無履霜之咎也(《穆天子傳》:「天子升于采石之山,取采石焉,鑄以成器于黑水之上。」)。抑又聞之,堯不能無九年之災,湯不能無七年之旱,雖陰陽之或盭,豈閑縱之可緩?故將放鞭石于宜都,回雨旸于咳眄(《荊州圖副》:「宜都有石穴,穴有二石,俗云其一為陽,其一為陰。旱鞭陽石則雨,雨鞭陰石則晴。」)。抑又聞之,扶耒之子,有土不毛;抱甕之老,有茅不薅。富者侈而貧者惰,游者逸而居者勞。雖齊導之有素,奈狡焉而是逃。故將取嘉石以列坐,平罷民于外朝。抑又聞之,日不蔽則明,川不閼則清,聽之廣者視必遠,基之固者構不傾。方披旒而出黈,俾伐鼓而揚旌。蓋蕭墻之戒,坐遠于千里;朽索之馭,益危于薄冰。矧四者之無告,尤圣人之所矜。故將盡九山之赤石,達萬縣之窮民」。三老悚然而興曰:「圣治蓋至此乎」!吏曰:「此猶未也。若其造化掌中,宇宙胸次,彌綸兩儀而執(zhí)天之行,燮理二氣而襲氣之母,此包犧之婦所以引日星之針縷,方將鍊五色以補天,育萬生于一府。既無謝于襄城之師,又何驚于藐姑之處?吾亦與汝飲陰陽之和而游萬物之祖矣,又何帝力之知哉(盧仝詩:「女媧伏羲婦,引日月之針、五星縷?!梗?/span>」!三老稽首再拜曰:「鄙樸之人,聾瞽其知,鹿豕其游,竊億妄議,乃今知之」。
按:《北山小集》卷一二。又見《吳都文粹》卷六,紹定《吳郡志》卷二九,正德《姑蘇志》卷一四,《歷代賦匯》卷二三,《古今圖書集成》坤輿典卷一六,山川典卷二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