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五城同源典故
十二城
瓊樓十二
十二玉樓
玉樓十二
閬風(fēng)玄圃
層城十二樓
閬風(fēng)苑
十二層城
玉京十二樓
閬圃
閬風(fēng)觀
璚樓十二
十二宮樓
玄圃殿
昆崙仙山
《水經(jīng)注疏》卷一〈河水〉~2~
昆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fēng);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
《史記》卷六十八〈封禪書〉~403~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于執(zhí)期,命曰迎年」。
《淮南子》卷四〈墜形訓(xùn)〉~35~
昆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fēng)之山,登之而不死?;蛏媳吨侵^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fēng)雨?;蛏媳吨司S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淮南子》卷四《墜形訓(xùn)》
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掘昆侖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侵^太帝之居。
舊題漢·東方朔《海內(nèi)十洲記》
昆崚丘,昆崙山也。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東去岸十三萬里,有弱水,周匝繞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東北臨大闊之井,西南近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寔昆崙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昔西王母告周穆王云,去咸陽四十六萬里,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角,面方,廣萬里,形如偃盆,下狹上廣。故曰昆崙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之輝,名曰閬風(fēng)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臺;其一角正東,名曰昆崙宮。其處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臺玉樓,相似如一。淵精之闕,光碧之堂,瓊?cè)A之室,紫翠丹房,景燭日暉,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靈之所宗。
《西王母傳》
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都,昆崙之圃,閬風(fēng)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cè)A之闕,光碧之堂,九層玄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huán)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到也。
簡釋
十二宮樓:喻仙境。唐施肩吾《清夜憶仙官子》:“三清官里月如晝,十二宮樓何處眠?!?/p>
例句
俯視昆崙宮,五城十二樓。
拂曙紫霞生古壁,何年絳節(jié)下層城。
自嗟不得從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樓。
玉京十二樓,峨峨倚青翠。
十二瓊樓鎖翠微,暮霞遺卻六銖衣。
三清宮里月如晝,十二宮樓何處眠。
應(yīng)無惆悵滄波遠(yuǎn),十二玉樓非我鄉(xiāng)。
上元夫人賓上清,深宮寂歷厭層城。
聞有三株樹,惟應(yīng)秘閬風(fēng)。
猶憐反顧五六里,何意忽歸十二城。
層城煙霧將歸遠(yuǎn),浮世塵埃久住難。
閬風(fēng)玄圃與蓬壺,中有高堂天下無。
閬風(fēng)入轍跡,曠原延冥搜。
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
昆閬無窮路,何時下故山。
閬苑云深孤鶴迥,蓬萊天近一身遙。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妾本深宮妓,曾城閉九重。
古寺傳燈久,層城閉閣閑。
如登昆閬時,口誦靈真詞。
十二樓上人,笙歌沸天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