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句因包含“方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方明
第 62 句因包含“晉楚,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晉楚富
第 72 句因包含“今夕,何夕”,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今夕何夕
月暈1169年4月 南宋 · 楊萬里
 出處:全宋文卷五二八五、《誠齋集》卷四三、《歷代賦匯》卷一 創(chuàng)作地點(diǎn):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
楊子與客暮立于南溪之上,玩崩云于秧疇,聽古樂于蛙水,快哉所欣,意若未已。
偶俗士之足音,予與客而亟避。
退而坐于露草之徑,衣上已見月矣。
寒空瑩其若澄,佳月澈其如冰。
一埃不騰,一氛不生。
楊子喜而告客曰:「吾聞東坡先生夫人曰:『春月可人,非如秋月之悽人也』。
吾亦曰:今之時(shí)則矣,月尚也」。
言未既,微風(fēng)颯然,輕陰拂然。
五色晃蕩,恍白虹貫天。
使人目亂而欲倒,如觀江波之漩而身亦與之回旋。
楊子懼而呼客曰:「月華方明,奚驟眩焉;
紺旻方潔,奚忽變焉」?
客曰:「適有薄云,莫知所來,非北非南,不東不西,起于極無之中,忽乎明月之依。
輪囷光怪相薄相蕩為此也。
紫皇為之地,而風(fēng)伯為之媒歟」?
楊子釋然曰:「所謂月暈如蜺者,不在斯乎?
不在斯乎?
詳觀無厭,乃霍然而無見。
蓋月以有云而隱,復(fù)以無云而顯也。
云以一風(fēng)而聚,還以一風(fēng)而散也」。
楊子若有感焉,乃告客曰:「天下之物,孰非月之暈耶?
暈之生也,其可洗耶?
暈之消也,其可止耶?
天下之士以晉、楚之富為無竭,以趙、孟之貴為有恃,其去則持之而不忍,其來則居之而不恥,其癡黠何如也」?
客未對(duì),童子請(qǐng)?jiān)唬骸?span id="vtcsajz" class='bold'>人語既寂,子盍歸息」?
楊子與客一笑而作曰:「今夕何夕,見此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