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畫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畫龍
第 5 句因包含“五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馬
第 5 句因包含“權(quán)奇”,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權(quán)奇
第 7 句因包含“執(zhí)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執(zhí)靮
第 14 句因包含“彈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彈冠
第 15 句因包含“汗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汗血
第 18 句因包含“軒冕”,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軒冕
第 19 句因包含“神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神駿
第 19 句因包含“神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神駿
第 20 句因包含“圖,麒麟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麒麟閣
第 23 句因包含“逃禪”,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逃禪
第 24 句因包含“九方”,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方
第 25 句因包含“蓬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蓬萊
第 28 句因包含“天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馬
第 31 句因包含“驪珠,龍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驪珠
第 34 句因包含“彩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彩筆
第 35 句因包含“云路”,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云路
第 36 句因包含“老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老鳳
第 5 句因包含“五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馬
第 5 句因包含“權(quán)奇”,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權(quán)奇
第 7 句因包含“執(zhí)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執(zhí)靮
第 14 句因包含“彈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彈冠
第 15 句因包含“汗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汗血
第 18 句因包含“軒冕”,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軒冕
第 19 句因包含“神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神駿
第 19 句因包含“神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神駿
第 20 句因包含“圖,麒麟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麒麟閣
第 23 句因包含“逃禪”,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逃禪
第 24 句因包含“九方”,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方
第 25 句因包含“蓬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蓬萊
第 28 句因包含“天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馬
第 31 句因包含“驪珠,龍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驪珠
第 34 句因包含“彩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彩筆
第 35 句因包含“云路”,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云路
第 36 句因包含“老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老鳳
許仁山(彭壽)少詹事摹李伯時五馬圖(此卷載《石渠寶笈績編》,仁山從懋勤殿摹出,并錄黃魯直、曾公卷兩跋。)(己未) 清 · 祁寯藻
出處:??亭后集卷十七
龍眠畫龍非畫馬,意匠經(jīng)管識者寡。
家藏韓干圖十八(李臨韓《師子驄圖》,自識云:「楊直講家藏干馬樣十八匹,先子于皇佑間得之鄉(xiāng)人馬忠肅亮家。」),三馬時時手摹寫(見蘇、黃諸家詩。)。
此圖五馬精權(quán)奇,太仆所司軼坰野。
奚人執(zhí)靮屹山立,正似牽來赤墀下。
款識未完神采足,點睛欲飛誰許假。
用韓之法出韓上,天廄萬匹臣師也。
元祐諸賢想馀風,彈冠攬轡朝紫宮。
當時汗血亦遠致,左騏驥院良材充。
飛鴻冥冥鴹寥廓,高舉不受軒冕縛(用山谷跋意。)。
偶然應圖得神駿,似欲肖象麒麟閣。
自從山莊隱棐幾,懶向皮骨求形似。
豈因一指遂逃禪(伯時聞僧語,遂專心佛相,不復畫馬。),將謂九方鮮知己。
南齋翰林蓬萊仙,寶笈晴窗冬日閑。
眼明心細筆一埽,頓令天馬徠人間。
帝歌照耀已千古,書畫三絕同流傳(此圖乾隆年間兩經(jīng)御題,黃、曾二跋詩中并及之。)。
驪珠大小首尾貫,一家翰墨師龍眠(尊翁滇生先生題首,仁山識后。)。
城南茅屋秋風天,白頭彩筆心茫然。
但看龍驥驤云路,老鳳還巢阿閣巔。
附:跋語:余嘗評伯時人物似南朝諸謝中有邊幅者,然朝中士大夫多嘆息伯時久當在臺閣,僅為喜畫所累。余告之曰:「伯時丘壑中人,暫熱之聲名,儻來之軒冕,此公殊不汲汲也?!?span id="tksas5y" class='bold'>此馬駔駿,頗似吾友張文潛筆力,瞿曇所謂識鞭影者也。黃魯直書。
余元祐庚午歲以方聞科應詔來京師,見魯直九丈于酺池寺,魯直方為張仲謨箋題李伯時畫《天馬圖》。魯直謂余曰:「異哉!伯時貌天廄滿川花,放筆而馬殂矣。」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之而去,寔此古今異事,當作數(shù)語記之。后十四年,當崇寧癸未,余以黨人貶零陵,魯直亦除籍徙宜州,過余瀟湘江上,因與徐靖國、朱彥明道伯時畫殺滿川花事云:「此公卷所親見?!褂嘣唬骸?span id="h5vmuxf" class='bold'>九丈當踐前言記之?!?span id="tw0nkh1" class='bold'>魯直笑云:「只少此一件,罪過?!?span id="1km10yq" class='bold'>后二年,魯直死貶所。又廿七年,余將漕二浙,當紹興辛亥至嘉禾,與梁仲謨、吳德素、張元覽汎舟訪劉延仲于真如寺。延仲遽出是圖,開卷錯愕,宛然疇昔,拊事念往,逾四十年,憂患馀生,巋然獨在,彷徨吊影,殆若異身也。因詳敘本末,不特使來者知伯時一段異事,亦魯直遺意,且以玉軸遺延仲,俾重加裝飾云。空青曾紆公卷書。
仁山后記:李伯時《五馬圖》卷,舊為柯丹邱、宋牧仲所藏,續(xù)入《石渠寶笈》上等。純廟于卷首作長歌紀之,每段皆有御題,并謂末一馬獨逸其名。豈即曾紆所稱「滿川花」耶?疑坊賈割取后款,另作偽本,以炫觀者,遂并公麟姓名亦截去耳。大內(nèi)書畫往往移寘懋勤殿,預備呈覽,是卷適在其中。咸豐丁巳十一月廿九日隨駕自圓明園還宮,侍直有暇,輒就殿右明窗下展卷仿為之。五日而畢,并錄黃、曾二跋于后。是歲除夕,臣許彭壽敬記。
余元祐庚午歲以方聞科應詔來京師,見魯直九丈于酺池寺,魯直方為張仲謨箋題李伯時畫《天馬圖》。魯直謂余曰:「異哉!伯時貌天廄滿川花,放筆而馬殂矣。」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之而去,寔此古今異事,當作數(shù)語記之。后十四年,當崇寧癸未,余以黨人貶零陵,魯直亦除籍徙宜州,過余瀟湘江上,因與徐靖國、朱彥明道伯時畫殺滿川花事云:「此公卷所親見?!褂嘣唬骸?span id="h5vmuxf" class='bold'>九丈當踐前言記之?!?span id="tw0nkh1" class='bold'>魯直笑云:「只少此一件,罪過?!?span id="1km10yq" class='bold'>后二年,魯直死貶所。又廿七年,余將漕二浙,當紹興辛亥至嘉禾,與梁仲謨、吳德素、張元覽汎舟訪劉延仲于真如寺。延仲遽出是圖,開卷錯愕,宛然疇昔,拊事念往,逾四十年,憂患馀生,巋然獨在,彷徨吊影,殆若異身也。因詳敘本末,不特使來者知伯時一段異事,亦魯直遺意,且以玉軸遺延仲,俾重加裝飾云。空青曾紆公卷書。
仁山后記:李伯時《五馬圖》卷,舊為柯丹邱、宋牧仲所藏,續(xù)入《石渠寶笈》上等。純廟于卷首作長歌紀之,每段皆有御題,并謂末一馬獨逸其名。豈即曾紆所稱「滿川花」耶?疑坊賈割取后款,另作偽本,以炫觀者,遂并公麟姓名亦截去耳。大內(nèi)書畫往往移寘懋勤殿,預備呈覽,是卷適在其中。咸豐丁巳十一月廿九日隨駕自圓明園還宮,侍直有暇,輒就殿右明窗下展卷仿為之。五日而畢,并錄黃、曾二跋于后。是歲除夕,臣許彭壽敬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