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句因包含“朝宗”,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朝宗
第 22 句因包含“南國,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南國紀
第 31 句因包含“沃焦”,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沃焦
第 53 句因包含“從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從龍
第 54 句因包含“附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附鳳
第 22 句因包含“南國,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南國紀
第 31 句因包含“沃焦”,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沃焦
第 53 句因包含“從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從龍
第 54 句因包含“附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附鳳
眾水歸海賦(以納眾流以成深廣為韻) 唐 · 樊陽源
出處:全唐文卷六百十四
大矣哉。海浩漾。尋之無際。望之無象。利萬物以成德。總偫川而為長。柔能善下。稟巨壑以包涵。挹而朝宗。睹眾流之歸往。是以臨不測者未足言其濟深。思利涉者孰可詠其河廣。究其所由。得之在柔。濫觴之初。因一勺而畎澮。循環(huán)無際。想三歲之周流。伊昔洪水方割。夏禹是理。既浚昆崙之輸。爰標南國之紀。故導(dǎo)之逾遠。非壅之可止。將虛受之為德。諒成大而有以。且明乎避高之義。自得乎潤下之旨。始將就濕。想浩浩而其來。終類沃焦。見滔滔之未巳。原夫水反于壑。海不厭深。其有也靡患夫泛濫。其細也不逆于浸淫。是知眾流同歸。異源將合。注而不竭。但見乎川流。滿而不盈。更因乎海納。廣哉巨瀛。莫之與京。萬里波委。四時砥平。灌以涇不能混其濁。注以渭不能溢其清。不涌浪而跳沫。獨持盈而守成。故得萬穴爭赴。九河自同。類夫云之從龍。鳥之附鳳。又似一人立國。萬方入貢。愿以含垢之體。為納污之諷。因知夫海為川谷之王。以寬而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