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2 句因包含“九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鼎
第 50 句因包含“蹈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蹈海
第 55 句因包含“貫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貫日
第 63 句因包含“天下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下士
第 50 句因包含“蹈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蹈海
第 55 句因包含“貫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貫日
第 63 句因包含“天下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下士
義不帝秦 明 · 李荇
出處:容齋先生外集
中天地而為人。稟至剛之正氣。彼以貴而我義。雖萬乘其何畏。慨首陽之清風(fēng)。邈寥寥其難企。當(dāng)七國(guó)之擾攘。有天下之高士。卓所養(yǎng)之浩然。在貧賤而肆志。秦虎狼之暴虐。敢橫噬而雄視。欲肆然而稱帝。疇敢惜其名器。竟膝行而匍匐。將臣仆而不愧。顧宗周之九鼎。勢(shì)淪喪而誰寄。獨(dú)先生之慷慨。奮不二之大義。謂綱常之粲然。自生民而托始。所以異于禽獸。要不越乎此理。茍上下之倒置。羌不如乎遄死。浩東海之清波。吾何愛乎一身。寧蹈之而流亡。顧不愿其為民。彼天彝之或昧。亦同稟乎厥初。信覺悟之有在。匪先生其誰歟。人紀(jì)賴以不泯。亦宇宙之權(quán)輿。偉一言之凜凜。激萬古猶有馀。觀孔順之稱譽(yù)。諒得名之不虛。噫噫。九鼎之問。見折于王孫之對(duì)。繁纓之請(qǐng)。以興夫宣圣之慨。雖在于物。尚不假人。云胡不思。乃欲帝秦。先生蹈海之說。僅能倡大義于一時(shí)。赧王頓首之辱。終亦無以救于既危。想義氣猶激于泉下。貫日星之昭垂。系曰。惟氣之正。塞乎兩儀。先生之后。繼之者誰。博浪鐵椎。義不在玆。我天下士。彼王者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