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大方”,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方
第 20 句因包含“夜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夜氣
第 53 句因包含“遂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遂初
第 59 句因包含“圭竇”,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圭竇
六有 明 · 林蕓
 出處:瞻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余竊觀為學大方貴知要而做功。
言茍關于進德,盍取則反觀。
六有名堂,美和靖善學。
顧諟內省,竭精專之心力。
志學初心,期圣域高追。
趨程門而叩疑,已敬義之夾持
迨張子之有言,知最要于自治
言有教之有訓,戒恒存乎樞機。
有法之有警,敬不弛于踐履。
自強夕惕,又能養(yǎng)于夜氣。
有為有得,由不怠居業(yè)。
瞬與息兮可忽,存與養(yǎng)兮日篤。
致欲罷而不能,功已就不息。
由此推極,將與圣而合德。
宜揭此而扁堂,用存戒于觀省。
外視而內飭,要不先于動靜。
一身靡他,擬入圣門屏。
著實工程,終不迷其所向。
吾道失正負師門之重望。
六有昭示,發(fā)尋常之警旸。
疇日進乎高明,能不愧于堂額。
美周侯之學古,與晦翁之敬義。
齋室而寄思,與有六而齊美
萬古激懦,幾后人之能慕。
紛扁堂以虛號,嘆無人收效
周翰顏樂,徒取名焉奚以。
九思遂初,陋政理之徒議。
授此人而較彼,何真假之不一
棄彼哉而何道,攀往烈幾及
移此號于圭竇,效此志于先哲。
一終始以無貳,庶名實不忒。
難保者此心,恐初志之莫遂。
綴辭自誓,與若人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