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句因包含“祝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祝融
送金新溪(在重)游金剛 其二 清 · 李恒老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華西先生文集卷之二
溫溫槐下友,惻怛滿胸襟。
小試仁民手,長懸戀闕心。
寧垂清灞淚,興慕祝融吟。
愧未奮雙翼,龍淵舊字尋(九龍淵洞口。仆初行時刻正字。再行時刻主敬集義四字。兒埈刻中字于正字下面。)。
按:山名金剛。金剛二字。本出佛經(jīng)。所謂釋王峰,地獄門,毗盧峰,眾香城之類。皆用其語。所謂永郎,南石,盧春,祖師之屬。荒唐不可詰。天荒絕險之中。邃古風俗之陋。槩可知也。噫。崇儒辟佛。自我朝始嚴。至于崇陵。毀撤佛舍。搆成學宮。榜曰丕闡,辟入,一兩。蓋明示不塞不流之義于天下萬世也。栗谷先生游此山也。覷破佛學之誤。的見儒道之真。吾儒取舍之判。于此定矣。尤庵先生于萬瀑???span id="o0ro6gg" class='bold'>朱子詩兩聯(lián)。(物外如今成跌宕。人間何處不啾喧。青云白石聊同趣。霽月光風更別傳。)九龍刻朱子記八言。(怒瀑中瀉。使人眩轉(zhuǎn)。)后人刻朱宋壁立四大字于靈源洞口。此雖匹似閑事。一呼一琢之間。亦足以見消息顯晦之一端。而其所由來者遠矣。恒老竊有所感。取朱子書中主敬集義四字??逃?span id="wjbtvna" class='bold'>九龍洞口。寓意甚微。知罪則深矣。今槐下游此山。實栗翁所授。尤翁所受家淵源也。題品吟哦之間。必有所感慕興起而不能自已者矣。昔韓昌黎送浮屠也。不用浮屠說。專用儒家文字。是非扶抑。尚矣勿說。亦可謂真知文章轉(zhuǎn)換之妙矣。若有右袒彼說者曰。之人也性不怕真胡。故佛不與福。以若文章。屢致渡灞之厄云爾。則將何以解答也。朱夫子蓋嘗曰萬事一直愿槐下。題名之石。刻此一句。未知如何。金剛之勝。已名天下。前人之作。充棟汗牛。覽者各自得之。不敢復贅云。崇禎四己未初夏望。華西樵夫李恒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