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句因包含“鐵甕,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鐵甕城
義士(并小序 清 · 樸泰淳
 出處:東溪集卷之三
僧凈源。本寧邊人也。為余言丙子之亂。避兵鐵甕城。在副元帥申景瑗軍中。景瑗選軍中精銳。出城擊賊。有北關(guān)軍士兄弟三人從征者。其兄當(dāng)出戰(zhàn)。其仲弟言吾何忍見吾兄死乎。吾請代行。其季弟亦言豈可使兩兄于此。弟當(dāng)代出。其兄曰。仲弟只有一女季弱且無子女。我則年長。幸已有子。死無所恨。我當(dāng)赴敵而死。其兩弟涕泣苦挽。爭請代出。其兄竟自奮而行。戰(zhàn)歿城西門外云。此與姜處士兄弟三人爭死相同。而壯烈過焉。不料遐裔之中。乃有此義士也。凈源時年尚少。惜不能傳其姓名。而終不可使泯沒于世。故遂作義士歌。
鐵甕城外虜氛惡,鐵甕城中吹畫角。
將軍下令銳士,朝出西門擊賊。
北關(guān)健兒誰家子,夜從幕下戈戟
其家兩弟從軍涕泣爭前當(dāng)矢石。
兄言兩弟弱無子,似我雖死無所惜。
男兒赴敵旋踵一戰(zhàn)終能死明白。
姜肱兄弟義烈事,不料千秋再睹。
人生秉彝天賦夷夏何嘗有豐嗇。
生在遐裔天倫,死向沙場毅魄。
惜哉不能姓名,為作歌詩淚橫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