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康樂”,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康樂
第 17 句因包含“嵇呂”,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嵇呂
第 25 句因包含“流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流觴
第 29 句因包含“振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振衣
第 31 句因包含“東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東壁
第 32 句因包含“三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賢
第 32 句因包含“三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賢
第 45 句因包含“丹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丹鳳
第 45 句因包含“鳳,不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鳳不回
第 49 句因包含“斷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斷行
第 55 句因包含“探驪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驪珠
第 56 句因包含“長生,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長生藥
第 57 句因包含“云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云亭
第 67 句因包含“武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武庫
第 67 句因包含“武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武庫
第 71 句因包含“季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孟
第 76 句因包含“龍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龍潛
第 81 句因包含“鹿裘”,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鹿裘
第 98 句因包含“重然諾”,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然諾
第 99 句因包含“謝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謝公
第 99 句因包含“謝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謝公
第 99 句因包含“謝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謝公
第 108 句因包含“三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天
第 112 句因包含“玉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玉筍
第 121 句因包含“巨靈斧”,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巨靈
第 124 句因包含“瓊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瓊瑤
第 128 句因包含“工度”,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工度
第 160 句因包含“鸞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鸞鶴
游山門呈知府大卿 宋 · 姚辟
春風(原校:一作暮)宛陵太守康樂。
隱幾高齋,清風林壑。
語我諸峰巒,道人棲托
幽潛江漢,秀聳衡霍。
一日贐我游,大府輟高幕。
命車酒醪,行人飭巾櫜。
藍輿前溪野飯高閣自注:寺名。)。
笑著烏紗巾,行背青山郭。
契舊,皮陸酬酢。
幽花紫翠,鳴琴宮角。
靈氣融融,蒸風紛漠漠。
晚宿黃渡館,泉聲伊洛。
溪童學(xué)流觴,盤花清酌。
歸火破昏街,擁衾夜柝。
詰朝振衣坐,繅車厭啼??。
東壁舊詩,三賢據(jù)安作原作:驛有劉侍郎、葉內(nèi)相、蔥縣尉聯(lián)句。)。
筆跡訛謬,塵版復(fù)皴皵。
伊人黃泉來者丹雘。
徐徐山門,青蒼洗昏膜。
兩山大道,造化橐籥
綠蒂凌空飛,江云半天落。
二巖四洞,靈仙淹泊。
丹鳳不歸雙門扃鑰。
云髓凝為乳,石柱垂如鐸。
峭壁行路,薜蘿陰附著
秉燭龍?zhí)?/span>,昏冥頭角。
欲窺心已驚,暫進足還卻。
探驪珠淵,安得長生藥。
又上齊云亭,諸山露崖崿。
或涌如波濤,或沸如鼎鑊。
幡幢飛動,塔廟纓絡(luò)。
盛如明堂朝,衣冠紛錯。
尊者不避卑,強者不凌弱。
嚴如武庫兵,雪霜鋒鍔。
柔順赦宥,剛頑即侵掠。
或齊如季孟,或比如媒妁。
連如魚綴鉤,猛如獸相搏。
橫如斗東西,勇如龍潛躍
欲盡聽眺心,疲羸芒屩。
野僧又語我,文脊倚寥廓
我思鹿裘人,不憚磽確。
左瞻右已迷,前登后皆邈。
攀高猿臂引,入險腰■(纟豆)縛。
辛勤深幽,祠宮蕭索
金丹無傳,石室儼如昨。
咨嗟兩臺高,日月盤礴。
石豹鳴陰崖,鷹龜露金殼。
天河云潭,千丈不見濁。
眾指佛子堂,神靈重然諾。
我坐謝公亭,歸舟溪涸。
爇蕭陰禱祈,暮雨過山腳。
善濟雖未通,神變可愕。
蠢蠢中人回首慚怍
屈曲歸杜遷,復(fù)結(jié)三天約。
傍楫清溪行,萬象洗濯
石苔青絲,玉筍解新籜。
路回灘流淙,灑面散雨雹
魚禽天性,浮沉飲啄。
行行明鏡中,兩岸翠如幄。
停橈到妙顯自注:寺名。),洞府開拓。
我知巨靈斧,神妙止一削。
狻猊守衛(wèi),瓊瑤追琢
幽蘭自知,褊茗甘可嚼。
老木臥深塢,不肯就工度。
蒼石元精,溫潤天璞。
古有智琰師,逍遙冥寞
四獸雖吾降,一性奚所惡。
天子賜詔勤,香象與醍酪自注:師能伏虎豹狼猿,而隋武帝遺使賜諸物供養(yǎng),出寺記中。)。
徘徊遺風,愚迷仰真覺。
又疑無為人,其來非力學(xué)。
洞門磨崖,唐賢盛鐫鑿。
姓名尚存,苔蘚斑駁。
游者來無窮,居者日益數(shù)。
人事糠秕塵緣糟粕。
唯有稽亭峰,巍峨銷鑠。
仁智樂山水小大等拳勺。
養(yǎng)心自然,玩物浮薄
我今還海涯,身不掛繒繳。
世無丹青人,為我一圖貌。
試作山中吟,高情鸞鶴(《永樂大典》卷三五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