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句因包含“鴻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鴻濛
第 19 句因包含“鯨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鯨鯢
第 25 句因包含“江湖,相忘”,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江湖相忘
第 35 句因包含“吞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吞舟
第 47、95、62 句因包含“觀魚,惠子觀魚濠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觀魚
第 71、76 句因包含“赤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赤壁
第 71 句因包含“蘇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蘇仙
第 72 句因包含“逸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逸少
觀魚臺 明 · 徐居正
 出處:四佳詩集卷之一○第一
予嘗讀牧隱觀魚臺賦。知臺為天下之勝觀。以不得見。為平生之恨。今幸與諸斯文廣陵世祐,文城芬,李全城仁錫,金商山慶孫,鄭孤竹錫堅(jiān)。偕來登眺。瑰奇特絕。宜甲于東韓。諷詠之馀。聊成小賦一章。非敢僭擬牧老。蓋發(fā)揚(yáng)先生遺意云爾。
戊戌孟冬有日,達(dá)城子與客游于觀魚之臺之上。
臺在丹陽海岸,勢甚斗絕
去天一握,俯臨無地
天水相連,上下一色。
不知其幾千萬里,而非涯涘之可覲也。
予方凌汗漫鴻濛,發(fā)豪嘯吐霓虹。
杯視東溟,而天下已小于目中矣。
嘉賓滿坐,高談轉(zhuǎn)雷
亦可以掀宇宙而撼海岳者矣。
蛟龍為之遁藏鯨鯢遂焉震懾。
云開日晶,風(fēng)恬浪帖。
水清可鑒,而可數(shù)游魚
圍圉洋洋,相忘江湖。
夫既得其所哉,復(fù)何芳餌之足虞也哉。
傍有童子,以手指魚。
目予而言曰:鱗之族非一,彼小者大者,揚(yáng)鬐者,掉尾者,吞舟者,縱壑者,有喁噞者,有喣沬者,有潑刺者,其為狀千百,而亦有名。
吾可屈指以數(shù),而告之歷歷也。
予曰:唉,童子,觀魚于海,而屈指以數(shù),有是理也哉
無是理,而求是道。
童子,汝當(dāng)索我于枯魚之肆矣。
言未既,有鄭子者,崇酒于觴。
長揖而言曰:江山如此,樂亦無窮矣,而于不飲何以哉。
予曰:昔惠子觀魚濠上,而南華老仙亦隨之。
魚之樂,二子不知。
二子之樂,二子亦不相知。
今子非我焉知我之樂乎。
鄭曰:赤壁而無蘇仙之賦,蘭亭而無逸少之筆,樂未足矣,歡可極乎。
觀魚之樂,不減蘭亭赤壁。
以是先生之樂,而欲同先生之樂也。
予笑曰:子不見穹壤之間,洪纖臣細(xì)萬物職職者乎。
自形自色,自鳴自走,自飛自躍者,何莫非物也。
魚躍二字,詠于雅章。
子思子取之為道之費(fèi),伊川論之為活潑潑地。
形容道體昭著,莫斯言之為至。
韓山子著賦以見其志,其曰傳之中原者。
亦必以傳道而自冀爾,然則觀魚之樂。
古人之樂,非予之所獨(dú)也。
古人不可復(fù)作兮,惟斯道亙萬古如一
嗟予生之眇末聞道晚,而然既樂古人之樂兮
當(dāng)與古人同歸,鄭子髯分燕尾
喜深雀躍,洗盞更酌,浮我以白。
相與援北斗夷猶兮,待東方之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