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楚辭補注》卷三〈天問〉~85~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玆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shù)?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伯強何處?惠氣安在?何闔而晦?何開而明?角宿未旦,曜靈安藏?漢·王逸注:「言天圜而九重,誰營度而知之乎?」
《淮南子》卷三〈天文訓〉~26~
天地以設,分而為陰陽。陽生于陰,陰生于陽。陰陽相錯,四維乃通?;蛩阑蛏f物乃成。蚑行喙息,莫貴于人??赘[肢體,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jié)。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jié)。故舉事而不順天者,逆其生者也。

例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