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板蕩”,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板蕩
第 9 句因包含“九鼎”,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鼎
第 40 句因包含“斧鉞”,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斧鉞
第 43 句因包含“天潢”,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潢
第 45 句因包含“批鱗,觸”,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批鱗
第 46 句因包含“投鼠”,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投鼠
第 50 句因包含“黃巾”,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黃巾
第 53 句因包含“二毛”,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二毛
第 66 句因包含“倒屣”,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倒屣
第 69 句因包含“輩,七賢”,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七賢
第 101 句因包含“九重,天”,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重天
三哀 其一 袁爽秋京卿光緒二十六年作) 清末 · 黃遵憲
土生板蕩朝,非氣莫能濟。
國家妖孽,尤貴養(yǎng)正氣
公官典客時,正值艱難際。
初言義和拳,本出大刀會。
先皇九鼎,早既斥魑魅。
明明白蓮教,遺孽苗裔。
邪述金鐘罩,不過狡獪。
宗社三百年,豈可兒戲。
繼言諸大國,各有白馬誓。
預儲大萬金,始可戮一士。
矧持英簜來,堂堂大國使。
一客不能容,反縱瘈犬噬。
問罪主人,將以何辭對?
封事留中,痛哭上疏。
彼賊敢橫行,實挾朝貴勢。
奈何朝廷尊,公與匪人比?
盲師糊涂相,驕將偃蹇吏。
擲國作孤注,作事憒憒。
速請黃鉞誅,無得議視貴。
幸清君側惡,斧鉞不避
當璧子父,不敢為尊諱。
天潢弄兵,語直斥王字。
嗚呼批鱗難,況觸投鼠忌。
朝衣下獄眾口詬詈。
白刃霜鋒黃巾走塵騎。
阿師大兄紅帶夾道侍。
歡嘩二毛,萬頭相傾擠。
公甫囚車拜問臣何罪?
刑官馬來,大罵無禮。
豈容發(fā)口言,指天畫地
呼天聲未終,滾地頭已墜。
惡耗四海傳,何人雨淚
識公十數年,相見倒屣
追述潘鄧說,許我以國器
同輩六七賢,推公最強記
喜談佛老學,語我求出世。
知公名士,不獨善交藝。
未知比干心,竟為直諫碎。
我實知公淺,負負內愧
馬關定約后,公來大吏。
青梅翛翛,煮酒時事。
公言行篋中,攜有《日本志》。
此書早流布,直可省歲幣。
我已外史達,人實高閣置。
我笑不任咎,公更發(fā)深喟。
今日公疏,倘得行公意。
四百五十兆,何至民累。
不獨民累祛,中國受惠
即彼附賊徒,亦緩須臾斃。
斥公助逆人,黃泉見亦悔。
蒼蒼天九重,今尚浮云蔽。
痛公不言隱,開卷流涕。
盜首伏誅,知公不為厲。
定為社稷憂,騎龍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