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泰伯,讓”,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泰伯讓
第 6 句因包含“季子,延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子
第 6、7、8、9、10 句因包含“延陵,季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延陵季子
第 6 句因包含“季子,延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子
第 6、7、8、9、10 句因包含“延陵,季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延陵季子
菲律賓讓德堂成立五十周年紀念 現(xiàn)當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泰伯以天下讓,早化吳疆,即今菲島僑居,五十年篳路開基,猶是遠繩祖武;
季子為上國賓,曾觀周樂,緬此延陵舊澤,三千里瀛波在望,合教同被華風。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作者原注】讓德堂,為吳姓僑胞在菲島之宗親組織。
泰伯:太伯,又稱泰伯,吳國第一代君主,東吳文化的宗祖。姬姓,父親為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兩個弟弟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于季歷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讓,遷居江蘇,建國勾吳。
泰伯以天下讓:孔子:“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br />繩祖武:繩其祖武,意思是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xù)前進。比喻繼承祖業(yè)?!?span id="hfbemdl" class='bold'>詩經(jīng)·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br />季子: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壽氏,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漢書》中稱為吳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封于延陵(今丹陽延陵鎮(zhèn)),后又封州來,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武進焦溪的舜過山下。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
季子為上國賓:《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
曾觀周樂:《左傳·季札觀樂》吳公子札來聘?!堄^于周樂。
延陵:古邑名,大約在今常州、江陰、丹陽等吳地沿江一帶地區(qū)。為春秋吳邑,季札(季子)所居之封邑。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札為避讓王位躬耕于舜過山;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先邑后縣,其名相繼沿用345年。
被:蓋,遮覆。
華風:漢族或中原的風俗。《宋書·魯爽傳》:“﹝魯爽﹞幼染殊俗,無復華風?!?br />箋:清代齊彥槐題泰伯墓聯(lián):
至德無稱,三讓兩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萬古江南。
泰伯:太伯,又稱泰伯,吳國第一代君主,東吳文化的宗祖。姬姓,父親為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兩個弟弟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于季歷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讓,遷居江蘇,建國勾吳。
泰伯以天下讓:孔子:“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br />繩祖武:繩其祖武,意思是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xù)前進。比喻繼承祖業(yè)?!?span id="hfbemdl" class='bold'>詩經(jīng)·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br />季子: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壽氏,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漢書》中稱為吳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封于延陵(今丹陽延陵鎮(zhèn)),后又封州來,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武進焦溪的舜過山下。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
季子為上國賓:《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
曾觀周樂:《左傳·季札觀樂》吳公子札來聘?!堄^于周樂。
延陵:古邑名,大約在今常州、江陰、丹陽等吳地沿江一帶地區(qū)。為春秋吳邑,季札(季子)所居之封邑。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札為避讓王位躬耕于舜過山;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先邑后縣,其名相繼沿用345年。
被:蓋,遮覆。
華風:漢族或中原的風俗。《宋書·魯爽傳》:“﹝魯爽﹞幼染殊俗,無復華風?!?br />箋:清代齊彥槐題泰伯墓聯(lián):
至德無稱,三讓兩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萬古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