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毗耶城
方丈維摩
相關(guān)人物菩薩維摩詰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詶對。深達(dá)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zé)o不得入降伏眾魔游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dāng)承佛圣旨詣彼問疾。于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于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nèi)。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典故病維摩
問維摩
病摩詰
文殊問病
似維摩
維摩示病
摩詰病
示疾維摩
示病維摩
文殊問疾
多病維摩
維摩多病
文殊一問
病依居士室
病著維摩
摩詰身
維摩無疾
問疾來方丈
臥疾致文殊
相關(guān)人物菩薩維摩詰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方便品〉
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xiàn)身有疾。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并馀官屬。無數(shù)千人皆往問疾。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qiáng)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詶對。深達(dá)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zé)o不得入降伏眾魔游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dāng)承佛圣旨詣彼問疾。于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于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nèi)。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dú)寢一床。時維摩詰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慇勤致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dāng)云何滅。
典故 無車轍
門前車轍
門前長者車
車多長者
長者來尋
門無車轍
窮巷回車轍
柴門車轍
老人驂馭往
曲逆車
陳巷車音
席維門
轍跡陳巷
相關(guān)人物陳平
《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205~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dú)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游學(xué)。平為人長大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chǎn),曰:「亦食覈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fù),張負(fù)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后罷為助。張負(fù)既見之喪所,獨(dú)視偉平,平亦以故后去。負(fù)隨平至其家,家乃負(fù)郭窮巷,以斃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fù)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箯堉僭唬骸钙截毑皇率?,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dú)柰何予女乎?」負(fù)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為平貧,乃假貸幣以聘,予酒肉之資以內(nèi)婦。負(fù)誡其孫曰:「毋以貧故,事人不謹(jǐn)。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張氏女,赍用益饒,游道日廣。
簡釋
長者車:詠貧寒而有才者。唐張九齡《送宛句趙少府》?!傲窒录娤嗨?,多逢長者車?!?/p>
例句
轍跡陳家巷,詩書孟子鄰。
林下紛相送,多逢長者車。
老人驂馭往,童子狎雛嬉。
屢逢長者轍,時引故人車。
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
深慚長者轍,重得故人書。
門前長者無虛轍,一片寒光動水池。
多逢長者轍,不屑諸公辟。
林中獨(dú)酌鄰家酒,門外時聞長者車。
郤堂流桂景,陳巷集車音。
典故 纏腰騎鶴
跨揚(yáng)州鶴
騎鶴下?lián)P州
萬錢騎鶴
腰金騎鶴
腰錢騎鶴維揚(yáng)
鶴背楊州
千金重入揚(yáng)州
腰纏騎鶴楊州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三十七〈子部四十七·類書類存目一·姓源珠璣六卷〉~2842~
《姓源珠璣六卷》,明楊信民撰。信民江陰人。永樂中官日照縣知縣。是編以洪武正韻分隸諸姓。而各系古之名人于姓下。分為八十一類。各以四字標(biāo)題。別為編目于卷首。書與錄絕不相符。體例極為叢脞。其中乖舛。尤不勝摘。如梁姓列梁武帝梁簡文帝。黃姓列黃帝。舜姓列舜。唐姓列唐高祖唐明皇唐文宗。宋姓列宋明帝宋武宗宋徽宗宋山陰公主。已為無理。至揚(yáng)姓首列揚(yáng)雄。次列一名曰揚(yáng)州鶴。注其下曰。嘗有四客各言志。一愿為揚(yáng)州刺史。一愿有錢十萬。一愿騎鶴上升。一兼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yáng)州。則殆于戲具矣。前有宣德七年王直序。稱太宗在位時修永樂大典。徵天下文學(xué)之士。集館閣。信民與焉。當(dāng)時所用之人如是。宜二萬馀卷之書。皆割裂龐雜。紛如亂絲也。考明史列傳。宣德中有楊信民。浙江新昌人。官至僉都御史。巡撫廣東。以循良稱。亦與王直同時。其擢廣東左參議。即直所薦。蓋名姓偶同。與著此書者非一人云。
簡釋
腰金騎鶴:指愿望、志向不切實際,或指得意之極。金元好問《雪后招鄰合王贊子襄飲》:“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p>
典故 吹玉笙
子晉笙
子晉吹笙
緱嶺鶴
緱笙
王子吹笙
周太子
舉手謝時人
周王子
王喬鶴
吹笙去
緱嶺云
緱山仙子
跨鶴吹笙
靈王子
吹笙騎鶴
吹笙跨鶴
緱山騎鶴
子喬笙
吹笙仙子
登緱嶺
緱山王郎子
伊笙
乘鶴緱山
吹笙遙謝手
鳳吹去
緱嶺笙歌
緱山風(fēng)月
騎鶴峰
去鶴留笙
山頭白鶴候我
笙簫緱嶺人
使鶴催
王子駕
維嶺
西歸公子
謝路人
子喬笙鶴
吹笙北崖
維氏鶴
舞鶴
西嶺吹笙
玉笙斷
相關(guān)人物王子喬
舊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
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來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构税Q駐山顛,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王子喬〉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頭?!构税Q,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后立祠于緱氏及嵩山。
《昭明文選》卷十一〈賦己·游覽·游天臺山賦〉~499~
王喬控鶴以沖天,應(yīng)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固?#183;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閒。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
簡釋
王喬鶴:喻灑脫不凡之人,或指鶴。唐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喬鶴不群?!?/p>
王子喬:喻指仙人?!豆旁娛攀住分澹骸跋扇送踝訂?,難可與等期?!?/p>
鶴駕:喻仙人或太子的車騎。唐杜甫《洗兵馬》:“鶴駕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p>
例句
年年望靈鶴,常在此山頭。
安得如子晉,與之游太清。
瑣窗朱檻同仙界,半夜緱山有鶴聲。
玉笙無遺音,悵望緱嶺云。
前堂吹參差,不作緱山聲。
因思往事成惆悵,不得緱山和一聲。
緱山之鶴,華頂之云。
愿隨執(zhí)輕策,往結(jié)周太子。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緱山遺響昔所聞,廟庭進(jìn)旅今攸設(shè)。
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朝朝緱氏鶴,長向洛城飛。
西歸公子何時降,南岳先生早晚來。
文王喻復(fù)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椅梧連鶴禁,埤堄接龍韜。
幸遇王子晉,結(jié)交青云端。
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fēng)。
客遇王子喬,口傳不死方。
莫學(xué)吹笙王子晉,一遇浮丘斷不還。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復(fù)聞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宜聞子晉笙。
山路遠(yuǎn)懷王子晉,詩家長憶謝玄暉。
人傳有笙鶴,時過此山頭。
令威子晉皆儔侶,東岳同尋太真女。
空嗟鳳吹去,無復(fù)雞鳴朝。
還似緱山駕,飄飄向碧虛。
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濱行路夜吹笙。
憶昔王子晉,鳳笙游云空。憐壽不貴色,身世兩無窮。
五歲過人智,三天使鶴催。
蒼舒留帝寵,子晉有仙才。
子晉少姨聞定怪,人間亦便有霓裳。
未許子晉乘,難教道林放。
君以為真,相期緱嶺。
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子晉不聞聲。
昨日圍棋未終局,多乘白鶴下山來。
緱嶺獨(dú)能徵妙曲,嬴臺相共吹清音。
禮成神既醉,髣髴緱山鶴。
王子求仙月滿臺,玉笙清轉(zhuǎn)鶴裴回。曲終飛去不知處,山下碧桃春自開。
海中紫霧蓬萊島,安期子喬去何早。
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子喬來魏闕,明主賜衣簪。
葛水霧中龍乍變,緱山煙外鶴初飛。
子喬翔鄧林,王母游層城。
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xué)吹簫便得仙。
好見吹笙伊洛上,紫煙丹鳳亦相隨。
曾見周靈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心期周太子,下馬拜虛碧。
鶴駕如可從,他年執(zhí)煙策。
人傳訪道滄海上,丁令王喬每往還。
一隨王喬去,長年玉天賓。
王喬在何處,清漢正驂鸞。
王喬下天壇,微月映皓鶴。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王喬一去空仙觀,白云至今凝不散。
一自王喬放自由,俗人行處懶回頭。
聞有沖天客,披云下帝畿。
莫便沖天去,云雷不可攀。
翀?zhí)焱踝尤?,對日圣君憐。
典故一斗之膽
膽大姜伯約
相關(guān)人物姜維
《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姜維傳〉~067~
會厚待維等,皆權(quán)還其印號節(jié)蓋。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yù)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箷葮?gòu)鄧艾,艾檻車徵,因?qū)⒕S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qū)。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語》曰:「維死時見剖,膽大斗大?!?/span>
簡釋
膽大姜伯約:喻有膽量、勇猛。唐韓捆《送劉將軍》:“膽大欲期姜伯約,功多不讓李輕車?!?/p>
例句
一斗之膽撐臟腑,如磥之筋礙臂骨。
膽大欲期姜伯約,功多不讓李輕車。
典故恩波鳳池
相關(guān)人物杜甫
王維
賈至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五〈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銀燭熏天紫陌長【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百囀流鶯滿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衣冠身染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上【共沐恩波鳳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解悶十二首〉
〈解悶十二首〉其八:「不見高人王右丞,藍(lán)田丘壑漫寒藤【藍(lán)田丘壑蔓寒藤】。最傳秀句寰區(qū)滿,未絕風(fēng)流相國能【案:原注。右丞弟。今相國縉。】。」
《明皇雜錄》
天寶末,群賊陷兩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黃門宮嬪樂工騎士,每獲數(shù)百人,以兵仗嚴(yán)衛(wèi)送于洛陽?!撋接戎乱鈽饭?,求訪頗切,于旬日獲梨園弟子數(shù)百人。群賊因相與大會于凝碧池,宴偽官數(shù)十人,大陳御庫珍寶,羅列前后。樂既作,梨園舊人不覺歔欷,相對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滿以脅之,而悲不能已。有樂工雷海清者,投樂器于地,西向慟哭,逆黨乃縛海清于戲馬殿,支解以示眾,聞之者莫不傷痛。王維時為賊拘于菩提寺中,聞之賦詩曰:「……」
典故 散花天
雨天花
天女花
曼陀雨
天雨曼陀
散六花
諸天散花
天花拂袂
散花維磨室
天女相試
《法華經(jīng)》卷五《分別功德品》
「佛說是諸菩薩摩訶薩得大法利時,于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十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埂斗鹫f阿彌陀經(jīng)》:「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span>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觀眾生品〉
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xiàn)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爾時天女問舍利弗。何故去華。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結(jié)習(xí)未盡華著身耳。結(jié)習(xí)盡者華不著也。
簡釋
散花天女:指佛家仙女。唐顧云《華清詞》:“太上符箓龍蛇蹤,散花天女侍香童。”
例句
風(fēng)竹自吟遙入磬,雨花隨淚共沾巾。
香云遍山起,花雨從天來。
常聞天女會,玉指散天花。
竹風(fēng)催淅瀝,花雨讓飄飖。
一聲寒磬空心曉,花雨知從第幾天。
郁律眾山抱,空濛花雨零。
到處花為雨,行時杖出泉。
日暮香風(fēng)時,諸天散花雨。
太上符箓龍蛇蹤,散花天女侍香童。
典故占熊
維熊占夢
虺不如熊
吉夢靈蛇
吉夢占蛇虺
惟熊佳夢
祥生熊帳
吉夢兆維熊
靈蛇吉夢
夢虺熊
熊罷吉兆
熊罷夢
《毛詩正義》卷十一之二〈小雅·鴻雁之什·斯干〉~384~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似續(xù)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戶。爰居爰處,爰笑爰語。約之閣閣,椓之橐橐。風(fēng)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君子攸躋。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噲噲其正,噦噦其冥。君子攸寧,下莞上簟。乃安斯寢,乃寢乃興。乃占我夢,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姜維傳〉~062~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xué)。仕郡上計掾,州辟為從事。以父囧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wèi)郡將,沒于戰(zhàn)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yīng),疑維等皆有異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于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馀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dāng)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褂衷唬骸疙毾冉讨谢⒉奖辶?。姜伯約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于人,畢教軍事,當(dāng)遣詣宮,覲見主上。」后遷中監(jiān)軍征西將軍。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統(tǒng)諸軍,進(jìn)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shù)率偏軍西入。六年,遷鎮(zhèn)西大將軍,領(lǐng)涼州刺史。十年,遷衛(wèi)將軍,與大將軍費(fèi)祎共錄尚書事。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zhàn)于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十二年,假維節(jié),復(fù)出西平,不克而還。維自以練西方風(fēng)俗,兼負(fù)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fèi)祎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十六年春,祎卒。夏,維率數(shù)萬人出石營,經(jīng)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明年,加督中外軍事。復(fù)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jìn)圍襄武,與魏將徐質(zhì)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guān)、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后十八年,復(fù)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jīng)于洮西,經(jīng)眾死者數(shù)萬人。經(jīng)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征西將軍陳泰進(jìn)兵解圍,維卻住鐘題。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zhèn)西大將軍胡濟(jì)期會上邽,濟(jì)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fù),求自貶削。為后將軍,行大將軍事。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于淮南,分關(guān)中兵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復(fù)率數(shù)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嶺。時長城積谷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于長城。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望、艾傍渭堅圍,維數(shù)下挑戰(zhàn),望、艾不應(yīng)。景耀元年,維聞?wù)Q破敗,乃還成都。復(fù)拜大將軍。初,先主留魏延鎮(zhèn)漢中,皆實兵諸圍以禦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guān)鎮(zhèn)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并進(jìn)以伺其虛。敵攻關(guān)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諸城并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shù)也。于是令督漢中胡濟(jì)卻住漢壽,監(jiān)軍王含守樂城,護(hù)軍蔣斌守漢城,又于西安、建威、武衛(wèi)、石門、武城、建昌、臨遠(yuǎn)皆立圍守。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zhàn),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quán)于內(nèi),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xié)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fù)還成都。六年,維表后主:「聞鐘會治兵關(guān)中,欲規(guī)進(jìn)取,宜并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hù)陽安關(guān)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后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鐘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guān)口以為諸圍外助。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鐘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jìn)攻關(guān)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guān)口已下,長驅(qū)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jì)巴、漢,聲暢華夏,遠(yuǎn)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yùn)縣遠(yuǎn),將議還歸。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于綿竹。后主請降于艾,艾前據(jù)成都。維等初聞?wù)捌?,或聞后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東入?yún)?,或聞欲南入建寧,于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尋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于涪軍前,將士咸怒,拔刀砍石。會厚待維等,皆權(quán)還其印號節(jié)蓋。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yù)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箷葮?gòu)鄧艾,艾檻車徵,因?qū)⒕S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qū)。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三國文》卷六十二〈蜀·姜維〉~389~2~
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仕魏為郡從事中郎。參本郡軍事。見疑來降。丞相亮辟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dāng)陽亭侯。遷中監(jiān)軍征西將軍。亮卒。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進(jìn)封平襄侯。遷鎮(zhèn)西大將軍。領(lǐng)涼州刺史。又遷衛(wèi)將軍。錄尚書事。加督中外軍事。拜大將軍。以?谷之?dāng)?。貶為后將軍。行大將軍事。后復(fù)拜大將軍。以避黃皓住沓中。尋拒鐘會于劍閣。蜀亡。謀興復(fù)。為魏將士所殺。
典故 生甫
維岳降神
神崧
崧岳降神
崧神
降神崧岳
崧生甫
崧岳生賢
岳瀆儲精
山甫秀鐘崧岳
申降高崧
神嵩降甫
詩詠嵩生
嵩降申
嵩岳周王佐
天生山甫
維神隆岳
相關(guān)人物仲山甫
申伯
《毛詩正義》卷十八之三〈大雅·蕩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監(jiān)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xùn)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fā)。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bǔ)之。仲山甫出祖,四牡業(yè)業(yè),征夫捷捷。每懷靡及,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四牡骙骙,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吉甫作誦,穆如清風(fēng)。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漢·毛亨傳:「仲山甫,樊侯也?!?jié)h·鄭玄箋:「監(jiān),視。假,至也。天視周王之政教其光明乃至于下謂及眾民也,天安愛此天子宣王,故生樊侯仲山甫,使佐之。」
《毛詩正義》卷十八之三〈大雅·蕩之什·崧高〉~669~
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亹亹申伯,王纘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zhí)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信邁,王餞于郿。申伯還南,謝于誠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于四國。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fēng)肆好,以贈申伯。漢·毛亨傳:「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東岳岱、南岳衡、西岳華、北岳恒。堯之時姜氏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諸侯之職于周則有甫有申有齊有許也。駿,大,極,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固?#183;孔穎達(dá)疏:「維此至天之大岳,降其神靈和氣,以福祐伯夷之后,生此甫國之侯及申國之伯。以伯夷常掌其神祀,故祐助其后,使其國則歷代常存,子孫則多有賢智。維此申伯及此甫侯維為周之卿士楨干之臣?!?/span>
《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姜維傳〉~065~
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于淮南,分關(guān)中兵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復(fù)率數(shù)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嶺。時長城積谷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于長城。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望、艾傍渭堅圍,維數(shù)下挑戰(zhàn),望、艾不應(yīng)。景耀元年,維聞?wù)Q破敗,乃還成都。復(fù)拜大將軍。
典故摩詰丹青
王維畫取
王摩詰畫作新圖
相關(guān)人物王維
《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列傳中·王維〉~5764~
王維字摩詰,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開元初,擢進(jìn)士,調(diào)太樂丞,坐累為濟(jì)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擢右拾遺。歷監(jiān)察御史。母喪,毀幾不生。服除,累遷給事中……維工草隸,善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yuǎn),云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jī)所到,學(xué)者不及也??陀幸园礃穲D示者,無題識,維徐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唐朝名畫錄》
以神、妙、能、逸四等劃分唐代畫家,將王維列入「妙品上」,注明王維所畫為「寫真、山水、松石、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