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 惘然 ”。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
《后漢書·黃憲傳》:“同郡 戴良 ,才高倨傲,而見 憲 未嘗不正容;及歸,罔然若有失也?!?span id="v20yexv" class="book">《
文選·張衡〈東京賦〉》:“勸德畏戒,喜懼交爭,罔然若酲,朝疲夕倦,奪氣褫魄之為者也?!?薛綜 注:“罔然,猶惘惘然也?!?br />(2).猶茫然。恍惚不解貌。 漢
王充 《論衡·謝短》:“文吏自謂知官事,曉簿書。問之曰:‘曉知其事,當(dāng)能究達(dá)其義,通見其意否?’文吏必將罔然?!?宋
王安石 :“若矇視天,終以罔然?!?br />(3).窘急惶遽貌。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三》:“ 秦王 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八:“罔然,亦惶遽之皃也?!?br />(4).猶渙然。
《傳習(xí)錄》卷中引 明 陸原靜 語:“嘗試於心,喜怒憂懼之感發(fā)也,雖動氣之極,而吾心良知一覺,即罔然消阻。”參見“ 渙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