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切處無不相應真言
【佛學大辭典】
(真言)四攝菩薩真言也。(參見:四攝菩薩)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shù)出生金剛威德大寶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稱大日如來所入南方灌頂智大福德門之大寶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寶生如來。見攝真實經(jīng)上。
一中一切中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空假中三觀之中,中不惟為中觀之一,空觀假觀亦謂為中也。止觀五上曰:「一中一切中,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在修空假中三觀之中觀時,應觀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
一行一切行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言一行中具一切之行也。故稱之曰圓行。華嚴天臺諸宗所立之妙行,皆是。止觀一上曰:「眾生有大精進勇猛,佛說一行一切行,則四三昧?!固叫浺辉唬骸敢恍屑匆磺行?,初發(fā)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慧身,不由他悟?!?br />【佛學常見辭匯】
在一行之中同時具足一切之行的意思,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之佛是,華嚴宗叫做圓行。(參見:圓行)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行一切行者,謂上根之人,依于一乘圓融之教,建立圓頓之行。圓頓行立,契合一乘,故能于一行中具足一切諸行也。
一成一切成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一人成道即萬人成道。一事成就即萬事成就。一切例皆然。名之為事事無礙法界。此為華嚴經(jīng)所明。華嚴大疏二曰:「有分之事,全同無分之理,故一小塵即遍法界。(中略)出現(xiàn)品云:如來成正覺時,于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中略)理遍事故,一成一切成?!?br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成一切成者,謂一佛成道,法界無非此佛之依正也。依即所依之土,正即能依之身。以其迷時,則眾生國土皆迷;悟時,則眾生國土皆悟。蓋約一人惟心即具而說。故楞嚴經(jīng)云:一人發(fā)真歸源,此十方空皆悉消殞。是也。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一與一切融即。其體無礙也。指月錄四曰:「三祖僧璨信心銘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构P削記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傳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心境無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無掛礙。」又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諸佛圓通,更無增減。流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譬如一團水銀,分散諸處,顆顆皆圓。若不分時,祇是一塊。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種種形貌,喻如屋舍。舍驢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皆是汝取舍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何得有別?」永嘉禪師云:「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舍一切法,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谷A嚴經(jīng)第九初發(fā)心菩薩功德品曰:「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故菫榉鸾讨凶罹繕O之說。蓋以萬有之法,在真如法界中,雖現(xiàn)種種之差別相,而其本體中則無絲毫之差別。種種之法,悉為絕對,而與一切法镕融時,知其一,即知一切。如嘗海水一滴,即能知一切大海水之咸味也。此妙旨在華嚴天臺兩家發(fā)揮最多。即約觀法而為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之說。以一心三觀,示一境三諦之圓理,約觀境而傳一心一切心,一陰一切陰,一境一切境等之幽意。更于諸法上說一塵一切塵,一法一切法,一界一切界,一國土一切國土,一相一切相,一色一切色,一毛孔一切毛孔,一眾生一切眾生,一身一切身,一人一切人,一字一切字,一識一切識等,或約修證迷悟等,使明一斷一切斷,一行一切行,一位一切位,一障一切障,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一顯一切顯,一欲一切欲,一魔一切魔,一佛一切佛,一入一切入,一佛一切佛,一智一切智,一理一切理,一究竟一切究竟,一門一切門,一種一切種,一受一切受等。又約破立權(quán)實而為一破一切破,一立一切立,一權(quán)一切權(quán),一實一切實,等之解釋也。
一位一切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言得一位,則同時得一切位也。為華嚴經(jīng)所明。與一門普門同。探玄記一曰:「圓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雇碓唬骸溉粢榔臻T,一位即一切位故,亦一運即一切運,名不思議乘?!?br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位一切位者,謂上根之人,證一地位則具足一切地位之功德也。蓋所證之位,全是法性。法性遍周恒沙功德無不含攝。是故證一地位,則一切地位功德皆悉具足也。
一空一切空
【佛學大辭典】
(雜語)空假中三觀中,空不唯為空之一,假中皆為空也。止觀五上曰:「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在修空假中三觀之空觀時,應觀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一假一切假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空假中三觀中,假不唯言假觀之一??沼^中觀皆謂為假。止觀五上曰:「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總假觀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在修空假中三觀之假觀時,應觀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一斷一切斷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謂斷一煩惱,即有斷一切煩惱之道理也。華嚴宗依無盡緣起之理而盛談此旨。五教章三曰:「但如法界,一得一切得故,是故煩惱亦一斷一切斷也。故普賢品明一障一切障,小相品明一斷一切斷者,是此義也?!?br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
一斷一切斷者,謂上根之人,斷惑無漸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斷惑有其漸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達妄即真,惑外無智,妄外無真,所以一斷則一切斷也。
十一切處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新曰十遍處。觀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之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處也。十中之前八者,如前之第三凈解脫,觀色之清凈,其所依之禪定亦如前,依第四禪定緣欲界之色也。后二者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定為所依,緣其他受想行識之四蘊也。修觀行者由解脫入于勝處,由勝處入于一切處,起于后后者勝于前前也。蓋修解脫,但于所緣,總?cè)粝?,未能分別青黃赤白,后之四勝處,雖能分別青黃赤白,而未能作無邊之行相,又前之四一切處,青黃赤白一一觀為無邊,而思此青等以何者為其所依?知依于大種,故地水火風一一觀為無邊。復思此所覺之色,何所依而廣大?知由于虛空,故次觀虛空無邊。又思此能覺之識,以何者為所依?知依于識,故次觀識無邊。此所依之識別無所依,故更無第九之遍處。見智度論二十一,俱舍論二十九,同頌疏二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總合一切萬有為一對象而觀之,其方法有十種:如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是也。若住于水想,則萬有自身皆成流動之觀。又曰十禪支,十遍處定。見法界次第十。詳出八背舍項中。巴Kasin!a%yatana。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十遍處,即觀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等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處。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大智度論云:「背舍為初門,勝處為中行,一切處為成就也。三種觀足,即是觀禪體成就,通稱一切處者,皆從所觀境遍滿得名也。亦名十一切入。」
一、青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青色,使遍一切處皆青也。
二、黃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黃色,使遍一切處皆黃也。
三、赤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赤色,使遍一切處皆赤也。
四、白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白色,使遍一切處皆白也。
五、地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地色,使遍一切處皆地色也。
六、水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水色,使遍一切處皆水色也。
七、火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火色,使遍一切處皆火色也。
八、風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少風色,使遍一切處皆風色也。
九、空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所見空色,使遍一切處皆空也。
十、識一切處 謂于定中,還取前背舍勝處中所見識色,使遍一切處皆有識也。
入一切平等善根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十回向之第六位。(參見:回向)
回向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或作回向?;卣呋剞D(zhuǎn)也,向者趣向也,回轉(zhuǎn)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謂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與于他者,回向于眾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大乘義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雇撟⑾略唬骸富叵蛘撸丶汗Φ缕帐┍娚?,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止觀七曰:「眾生無善我以善施,施眾生已,正向菩提,如回聲入角,響聞則遠,回向為大利?!?br />【佛學常見辭匯】
把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全部貢獻出來,普遍到法界中去。
回向
【佛學常見辭匯】
回是回轉(zhuǎn),向是趣向,回轉(zhuǎn)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叵蚣s可分為三類,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三藏法數(shù)】
謂三業(yè)所修一切諸善,乃至懺悔、勸請種種功德,回施法界一切眾生,同證菩提,是名回向。(三業(yè)者,身業(yè)、口業(yè)、意業(yè)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三藏法數(shù)】
謂三業(yè)所修一切諸善,乃至懺悔、勸請、隨喜種種功德,回施法界一切眾生,同證菩提,是為回向。(三業(yè)者,身業(yè)、口業(yè)、意業(yè)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入一切佛境智陪盧遮那藏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證契大乘經(jīng)之異名。
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代失譯。消災經(jīng)二譯之一。說金輪佛頂尊之消災陀羅尼。
不受一切法
【佛學大辭典】
(雜語)心意解脫,而不取受一切法也。法華經(jīng)化城喻品曰:「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諸漏心得解脫?!辜蜗榉ㄈA義疏曰:「心無愛著,故名不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