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善言(1537年—?),字子遠,號近岡,直隸廣平府成安縣人,民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一百三名,三甲第二百一十名進士。初授工部主事,補戶部,監(jiān)儲上谷,積羨余數(shù)萬金,不取,注冊存庫。官轉郎中,出守蘇州府,考績?yōu)橹涡械谝?,賜宴及金幣。調鳳陽知府,萬歷五年升陜西右參政,六年三月調山西右參政兼僉事,十二月升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巡撫浙江。時議汰兵餉,眾怒噪入幕府,見其孑然一身,供帳無異寒士,乃各悔恨散,因罷歸。
《漢語大詞典》:一善
一種善行;一種美德。禮記·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孔穎達 疏:“得一善事,則形貌拳拳然奉持之?!?span id="liqda9n" class="book">《國語·楚語下》:“聞一善若驚,得一士若賞,有過必悛,有善必懼。” 晉 陸云 《嘲褚常侍》:“意充於一善,心盈於自足?!?span id="dh1ikhv"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二:“人心,須令著得一善,又著一善?!?/div>
《國語辭典》:日行一善  拼音:rì xíng yī shàn
每天做一件善事。如:「『日行一善』是童子軍的銘言之一,也值得一般人遵行?!?/div>
分類:每天善事
《國語辭典》:越女  拼音:yuè nǚ
1.越有處女,精劍術,國人稱善。越王句踐謀復吳仇,乃聘女問劍戟之術。女將見王,道逢老翁自號袁公,試女劍術,袁公不能敵,后變?yōu)榘自扯?。既見王,王加女號為「越女」,使教軍士。見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陰謀外傳》。
2.越國的美女?!妒酚?。卷四○。楚世家》:「左抱鄭姬,右抱越女?!?br />3.泛指一般的美女。唐。張籍 酬朱慶馀詩:「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div>
《國語辭典》:橐駝(橐駝)  拼音:tuó tuó
1.駱駝的別名。參見「駱駝」條。
2.人老病而背部隆起。如唐柳宗元撰有〈種樹郭橐駝傳〉。
《國語辭典》:校本  拼音:jiào běn
依照善本校正過的書籍。也稱為「校定本」。
《國語辭典》:竊簪之臣(竊簪之臣)  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
齊軍入侵楚國時,楚國子發(fā)門下有善于偷竊者,連續(xù)三夜?jié)撊臊R軍營地,依次將齊國將領的帷幕、枕頭、發(fā)簪偷走而無人發(fā)覺。子發(fā)一一歸還齊將,以警示對方楚國有能人,可暗取齊將首級。齊師大驚退兵,楚國因此而解危。見《淮南子。道應》。后比喻有小技可解一時危難的人。漢。王充《論衡。逢遇》:「竊簪之臣,親于子反;雞鳴之客,幸于孟嘗?!?/div>
分類:一善偷竊
十一善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十一種善之心所也。(參見:百法)
【三藏法數(shù)】
(出成唯識論)
〔一、信〕,信者,謂于一切善法,忍可樂欲,而不疑也。有三種:一、信實有,謂于諸法實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謂于三寶真凈德中,深信樂故;三、信有能,謂于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為信。(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二、慚〕,慚即慚天,謂心常知慚,崇重賢善,恥昔過惡,則能對治無慚,息諸惡行也。
〔三、愧〕,愧即愧人,謂心常知愧,不為暴惡,悔昔過非,則能對治無愧,息諸惡業(yè)也。
〔四、無貪〕,謂于五欲順情等境,心生厭離,無所染著也。(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五、無瞋〕,謂于五欲違情等境,心常忍辱,不起忿怒也。
〔六、無癡〕,謂于一切理事等法,明解決了,無所迷惑也。
〔七、勤〕,謂于一切善法,精進修習,不生懈怠,圓滿善業(yè)也。
〔八、安〕,安即輕安,謂遠離粗重惱亂,及除障定之法,調暢身心,轉安適也。(粗重惱亂,即貪瞋癡等是也。障定法,即散亂是也。)
〔九、不放逸〕,謂精進三業(yè),于所斷之惑,所修之善,加功勇猛,速令成滿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而無放逸也。(三業(yè)者,身業(yè)、口業(yè)、意業(yè)也。世間、出世間善法者,大人所修五戒十善,名為世間;聲聞等所修戒定慧之法,名出世間也。)
〔十、行舍〕,謂精進三業(yè),令心平等,寂靜而住,一切掉舉昏沉等障,悉皆舍離也(掉者動也。)
〔十一、不害〕,謂于一切有情眾生,無所損惱,不加瞋恚,常運慈悲之心,拔其???,與其安樂也。
百法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唯識宗于說明世間出世間之萬象用之。如俱舍之七十五法。一心法八,即八識也(俱舍為一(參見:各))。二心所有法,其中遍行與別境,俱舍之大地法也。次下兩者稍有廣略。(參見:七十五法)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大乘百法明門論云:「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div>
獨一善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七善)
【三藏法數(shù)】
謂法華一經所說之法,純一無雜,獨為菩薩,不共二乘,即圓頓一乘妙教,是名獨一善。(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七善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佛所說大小乘之經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實論三善品曰:「佛自贊言:我所說法,初中后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凈調柔,隨順梵行。」就論解之,一、時善,一部初中后三時之所說,皆甚深也。二、義善,佛法之義,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三、語善,隨方俗之語而能示正義也。四、獨法,但為無馀說之也。五、具足,佛之所說以一經一偈,而諸法具足圓滿,不待馀經而成也。六、清凈調柔。語清凈,故曰清凈,義清凈故曰調柔。七、梵行,梵者以涅槃槃而名。此道能至涅槃故名梵行?!居帧磕鶚劷浢止Φ缕吩唬骸阜鸶驽热~:此經名為大般涅槃,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義味深邃,其文亦善,純備具足,清凈,梵行,金剛寶藏滿足無缺?!拐掳彩杞庵?,一語善,二義善,三文善,四獨一善(純備具足),五行善(清凈),六慈善(梵行),七備具善(金剛寶藏滿足無缺)?!居帧糠ㄈA經序品曰:「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固炫_文句解之:一、時節(jié)善,序正流通三時皆善也。二、義善,三、語善,四、獨一善,言純一無雜也。五、圓滿善,言具足也。六、調柔善,言清白也。以清白之善法,其性調柔故也。七、慈悲善,梵行即具無緣之慈悲也。此七善之義雖通大小乘經,而其法體,則隨經而有差別,如小乘經解獨一為無馀涅槃,法華經解為圓頓一乘法。
一善心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
心即以根對塵所起一念之心也。若起一念惡,即消滅眾善;若起一念善,即破除眾惡。故經云:修一善心,破百種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