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8514
典故
407
詞典
5470
佛典
1073
其它
1564
共8514,分568頁顯示
上一頁
59
60
61
62
6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65
66
67
68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一依
一彎
一隊(duì)
一揆
一躍
一剎
一漚
一偏
一逢
一應(yīng)
一臺(tái)
一作
一笠
持一
一支
《漢語大詞典》:
一依
完全按照。
《
晉書·后妃傳下·康獻(xiàn)褚皇后
》
:“今歸事反政,一依舊典?!?span id="1g33ntj" class="book">《
宋書·武帝紀(jì)下
》:“ 零陵王 薨,車駕三朝率百僚舉哀于朝堂,一依 魏明帝 服 山陽公 故事?!?/div>
分類:
按照
《國語辭典》:
一彎(一彎)
拼音:
yī wān
稱彎曲的流水或月亮等。如:「一彎新月」。
分類:
彎曲
流水
月
《駢字類編》:
一隊(duì)(一隊(duì))
唐 戎昱
出軍
中軍一隊(duì)三千騎,盡是并州游俠兒。
《韻府拾遺 隊(duì)韻》:家語子路曰由愿得鐘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繽紛下蟠于地由當(dāng)一隊(duì)而敵之
分類:
一隊(duì)
《國語辭典》:
一揆
拼音:
yī kuí
一致?!段倪x??装矅?。尚書序》:「雅誥奧義,其歸一揆?!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明詩》:「袁孫以下,雖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莫與爭雄,所以景純仙篇,挺拔而為俊矣?!?/div>
分類:
圣人
后代
文王
所作所為
全相
《駢字類編》:
一躍(一躍)
金史 蘇卜實(shí)傳世祖嘗疑珠嘉布哩雅圖或與烏春等為變遣蘇卜實(shí)單騎往觀布哩雅圖與呼嚕置酒樓上以飲之蘇卜實(shí)聞其私語昵昵若將執(zhí)已者一躍下樓旁出藩籬之外棄馬而歸 元史河源附錄昆崙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琳哈喇譯言細(xì)黃河也觀荀子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奚吳萊海東洲磐陀石上 日賦光已通于一躍兮影 候于三竿嗔朱德潤驄馬滾塵圖詩王良幸勿 踶?? 一躍天衢千里沙。
《漢語大詞典》:
一剎
(1).見“ 一剎那 ”。
(2).指一幡桿或一座佛寺。剎,本意是佛塔頂部的相輪。 唐
喻鳧
《宿石窟寺》
詩:“一剎古岡南,孤鐘撼夕嵐?!?span id="ua2lja7" class="book">《
北史·藝術(shù)傳上·陸法和
》:“ 法和 曰:‘吾前於此洲水乾時(shí)建一剎,語檀越等:此雖為剎,實(shí)是賊標(biāo)。今何不向標(biāo)下求賊也?’如其言,果於水中見 約 抱剎,仰頭裁出鼻,遂禽之。”
分類:
一座
佛寺
本意
佛塔
塔頂
頂部
相輪
《國語辭典》:
一剎那(一剎那)
拼音:
yī chà nà
很短的時(shí)間。為梵語k?a?a的音譯。
分類:
一剎那
一瞬間
一刻
剎那
梵語
音譯
《國語辭典》:
一漚(一漚)
拼音:
yī òu
漚,水泡。一漚,即一個(gè)水泡。比喻瞬間即逝的事物。宋。
蘇軾
〈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詩:「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
分類:
水泡
佛教
無常
常生
生滅
《國語辭典》:
一偏
拼音:
yī piān
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片面?!吨熳诱Z類。卷九。論知行》:「務(wù)反求者,以博觀為外馳;務(wù)博觀者,以內(nèi)省為狹隘,墮于一偏。此皆學(xué)者之大病也!」《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這都是一偏的話。依小弟看來:講學(xué)問的只講學(xué)問,不必問功名。」
分類:
片面
《駢字類編》:
一逢
南北朝 庾肩吾
第四賦韻東城門病
一逢犬馬病,賁育罷驅(qū)馳。
《國語辭典》:
一應(yīng)(一應(yīng))
拼音:
yī yīng
一切?!端疂G傳》第四回:「如是提轄肯時(shí),一應(yīng)費(fèi)用,都是趙某備辦?!埂都t樓夢》第四回:「雖是皇商,一應(yīng)經(jīng)紀(jì)世事全然不知?!?/div>
分類:
一應(yīng)
一時(shí)
時(shí)應(yīng)
應(yīng)變
《駢字類編》:
一臺(tái)(一臺(tái))
唐 盧僎
季冬送戶部郎中使黔府選補(bǔ)
徵賢一臺(tái)上,補(bǔ)吏五溪中。
唐 黃滔
寄同年盧員外
休戀一臺(tái)惟妙絕,已經(jīng)三字入精求。
元 范梈
寄友人
如此一臺(tái)兼二妙,令人萬里破千愁。
分類:
一臺(tái)
《駢字類編》:
一作
唐 李中
春日書懷寄朐山孫明府
一作邊城客,閑門兩度春。
《駢字類編》:
一笠
宋 黃庚
漁隱為周仲明賦
一笠戴春雨,扁舟寄此情。
《韻府拾遺 質(zhì)韻》:
持一
禮記玉藻:凡君召以三節(jié),二節(jié)以走,一節(jié)以趨。注:節(jié)所以明信,輔君命也。使使召臣,急則持二,緩則持一。
分類:
持一
《漢語大詞典》:
一支
(1).猶一條。常指河流或山脈的支派。 唐
李端
《送鄭宥入蜀迎覲》
詩:“ 劍門 千轉(zhuǎn)盡, 巴水 一支長?!?span id="gz3duvs" class="book">《
朱子語類
》卷二:“或問天下之山,西北最高?曰:然。自 關(guān)中 一支生下 函谷 ,以至 嵩山 ,東盡 泰山 ,此是一支;又自 皤冢 漢水 之北,生下一支,至 揚(yáng)州 而盡; 江 南諸山,則又自 岷山 分一支以盡乎兩 浙 、 閩 、 廣 ?!?br />(2).各種學(xué)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北齊
顏之推
《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
:“每折一支,辭色愈厲,竟斷四體而卒。”
分類:
一支
種學(xué)
學(xué)派
流派
河流
宗族
山脈
支派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