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詞典 2分類詞匯 4
《駢字類編》:三拍
蔡琰胡笳十八拍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蓄恨兮何時平
分類:三拍
《高級漢語詞典》:渾同三拍
含糊
《國語辭典》:圓舞曲(圓舞曲)  拼音:yuán wǔ qǔ
Waltz
曲種名。一種每節(jié)三拍的舞曲。源于德國、奧國鄉(xiāng)間的民俗舞曲連德勒(L?ndler),十七、八世紀(jì)流行維也納宮廷后,旋律速度加快,十九世紀(jì)以后風(fēng)靡全歐洲。以史特勞斯一世(Johann Strauss Sr.I)、史特勞斯二世(Johann Strauss Sr.II) 、蕭邦(Frederic Chopin)、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等人的作品最有名。也稱為「華爾滋舞曲」。
《漢語大詞典》:枉遏
屈抑。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第三拍:“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yōu)槲顿馔鞫粑仪??!?/div>
分類:屈抑三拍
《國語辭典》:小步舞曲  拼音:xiǎo bù wǔ qǔ
起源于法國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曲。為英語minuet的意譯。早期按社會地位高低為序,講究禮儀,并于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觀眾行禮。路易十四時,由盧利等音樂家引入法國宮廷,經(jīng)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風(fēng)行于全歐。十七、十八世紀(jì)時,常用于組曲和交響曲中,作為一個樂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yōu)雅的風(fēng)格為特色。初時僅是小二段式的曲體,現(xiàn)在一般多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國語辭典》:波蘭舞曲(波蘭舞曲)  拼音:bō lán wǔ qǔ
Polonaise
一種起源于波蘭的三拍子慢步舞曲。源出于波蘭民間,后被波蘭宮廷所采用,經(jīng)常在宮廷儀式、行列中演奏。十八世紀(jì)起在歐洲各國普遍流行,十九世紀(jì)波蘭名作曲家蕭邦曾采用此體裁完成鋼琴獨(dú)奏曲十六首。也譯作「波羅奈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