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調(三調)
(1). 漢 代樂府相和歌的平調、清調、瑟調的合稱,也叫清商三調。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側為三調。《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六引緩清唱,三調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書:“第一平調、第二清調、第三瑟調、第四楚調、第五側調。然今三調,蓋清、平、側也?!?span id="s9yn2ny" class="book">《舊唐書·音樂志二》:“平調、清調、瑟調,皆 周 房中曲之遺聲也, 漢 世謂之三調。”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古樂府有三調聲,謂清調、平調、側調也?!?br />(2).指調粟(征收糧食)、調帛(征交絹帛)、雜調(攤派勞役)。南齊書·武帝紀:“水旱為災,實傷農稼……三調眾逋宿債,并同原除。”資治通鑒·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調,謂調粟、調帛及雜調也?!?/div>
《漢語大詞典》:清商三調(清商三調)
古代樂曲名。指《清樂》中的《平調》、《清調》、《瑟調》。皆 周 《房中曲》之遺聲, 漢 世謂之三調。參閱舊唐書·音樂志二。
分類:樂曲三調
《漢語大詞典》:十三調(十三調)
南曲十三種樂調的合稱。南曲曲牌分屬仙呂宮、羽調、黃鐘宮、商調、正宮、大石調、中呂宮、般涉調、道宮、南呂宮、越調、小石調、雙調十三個宮調。其中有九個宮調為戲曲常用。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九宮十三調,南曲之門戶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宮十三調(九宮十三調)
南曲宮調諸調式的總稱。正宮、中呂、南呂、黃鐘、仙呂、越調、商調、雙調、仙呂入雙調為九宮,加上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羽調、合為九宮十三調。《曲譜凡例》:“南曲九宮十三調,蓋以仙呂為一宮,而羽調附之;正宮為一宮,而大石調附之;中呂為一宮,而般涉調附之;南呂為一宮,黃鐘為一宮,越調為一宮,商調為一宮,而小石調附之;雙調為一宮,仙呂入雙調為一宮,共為九宮十三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