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隧
(1).猶言三道。指為將者必須具備的三項(xiàng)條件。《淮南子·兵略》:“所謂三隧者,上知天道,下習(xí)地形,中察人情?!?br />(2).遠(yuǎn)郊之地。隧,遂。史記·魯周公世家:“ 魯 人三郊三隧?!?裴骃 集解引 王肅 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隧。不言四者,東郊留守,故言三也?!?br />(3).三條通道。靈樞經(jīng)·邪客:“五穀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漢語大詞典》:三策
(1).三道計(jì)謀。史記·蘇秦列傳:“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計(jì)也。”
(2). 漢 董仲舒 以賢良對天人三策,為 武帝 所賞識,任為 江都 相。后用為典實(shí),借指經(jīng)世良謀。 宋 范成大 《乙未元日書懷》詩:“縱有百年今過半,別無三策但當(dāng)歸?!?明 汪廷訥 《種玉記·贈(zèng)玉》:“空埋沒天人三策,枉思量談笑封侯。”
(3).三篇策論。《西游記》第九回:“及廷試三策, 唐王 御筆親賜狀元,跨馬游街三日。”
《漢語大詞典》:三道
(1).指人子事親的三種孝道,即生養(yǎng)、死葬和祭祀。禮記·祭統(tǒng):“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yǎng),沒則喪,喪畢則祭。”
(2).三路。北史·齊武成帝紀(jì):“ 周 將 楊忠 ……等二十餘萬人,自 恒州 分為三道,殺掠吏人?!?br />(3).指國體、人事、直言。漢書·晁錯(cuò)傳:“選賢良明於國家之大體,通於人事之終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數(shù),將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當(dāng)此三道。”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三道:國體、人事、直言也?!?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陳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br />(4).三道試題。新唐書·選舉志上:“答時(shí)務(wù)策三道?!?br />(5).指古代軍事理論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宋 蘇洵 《權(quán)書·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div>
《國語辭典》:惡道(惡道)  拼音:è dào
1.兇惡的道士。如:「兇僧惡道」。
2.不正當(dāng)?shù)男袕健h。劉向《說苑。卷一。君道》:「惡惡道不能甚,則其好善道亦不能甚?!?br />3.佛教上指地獄、餓鬼、畜生等三道。
《漢語大詞典》:底厲(底厲)
(1).砥礪。指磨石。底,通“ 砥 ”。漢書·枚乘傳:“磨礱底厲,不見其損,有時(shí)而盡;種樹畜養(yǎng),不見其益,有時(shí)而大?!?br />(2).引申為磨煉,磨礪。漢書·鄒陽傳:“底厲名號者,不以利傷行?!?顏師古 注:“底厲,言其自修廉隅,若磨厲於石也?!?宋 蘇轍 《君術(shù)》第三道:“其進(jìn)也無所據(jù)依,而其退也無所底厲?!?/div>
《漢語大詞典》:令丙
第三道詔令;法令的第三篇。《后漢書·章帝紀(jì)》:“律云:‘掠者唯得榜、笞、立?!至畋骸婇L短有數(shù)?!?李賢 注:“‘令丙’為篇之次也。《前書音義》曰:‘令有先后,有令甲、令乙、令丙?!?span id="1iucemy" class="book">《晉書·刑法志》:“《令丙》有詐自復(fù)免,事類眾多,故分為《詐律》?!?/div>
《漢語大詞典》:冥界
(1).佛教語。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總稱。 蘇曼殊 《遁跡記》:“攝化頑愚,盡超冥界?!?br />(2).指陰間。 王以仁 《流浪》:“我冷清清的靠在鐵門的外面,心疑我自己已經(jīng)被鬼魂鉤捉到冥界中去了。”
《國語辭典》:打鑾駕(打鑾駕)  拼音:dǎ luán jià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內(nèi)容敘述包拯奉旨賜札三道,往陳州放糧,查辦國舅馬龍剋扣之弊;公孫策代繪鍘刀三式,打造啟行。馬氏恐兄被罪,借皇后鑾駕半副,阻擋包拯,擬誣其沖犯御路。包拯連避數(shù)次,后識破其假,怒打鑾駕,并裝瘋見帝。
《漢語大詞典》:存心積慮(存心積慮)
謂長期、一貫的思想、想法。 宋 蘇轍 《進(jìn)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廟,郡縣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職,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積慮,皆以為當(dāng)然,是以寇至而不懼,難生而無變?!?/div>
《漢語大詞典》:排叉兒
一種長方形的薄面片食品(多為兩層),中間有三道口子,面片的一端從口子里掏出,用油炸熟。也作“排岔兒”或“排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