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710
典故
304
詞典
3462
佛典
1927
其它
1017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98
99
100
101
1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104
105
106
107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三臥
三壝
三違
三徒
三庭
三漱
三旨
三嵏
三庶
三授
三慶
三割
三岡
三縛
三符
《駢字類編》:
三臥
唐 元稹
樂府古題序 織婦詞
織夫何太忙,蠶經(jīng)三臥行欲老。
《韻府拾遺 支韻》:
三壝
文獻(xiàn)通考:宋初,昊天上帝親祀并皇地祇位,作壇于國城之南薰門外,依古制四成,十二陛,三壝。
《漢語大詞典》:
三違(三違)
(1).謂因道不行而三次去官。
《
禮記·表記
》
:“子曰,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 鄭玄 注:“違,猶去也。利祿,言為貪祿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貪祿?!?br />(2).謂三度未見。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
詩:“獨(dú)臥 嵩陽 客,三違 潁水 春?!?/div>
分類:
三度
不行
未見
三次
去官
《駢字類編》:
三徒
禮記喪服小記:從服者,所從亡則已。屬從者,所從雖沒也。服妾從女君而出,則不為女君之子服。疏:從服者。案:服術(shù),有六。其一是徒從者,徒,空也,與彼非親屬,空從此而服彼。徒中有四:一是妾為女君之黨,二是子從母服于母之君母,三是妾子為君母之黨,四是臣從君而服君之黨。就此四徒之中,而一徒所從雖亡,則猶服。如女君雖沒,妾猶服。女君之黨,其馀三徒,則所從亡而已。謂君母死,則妾子不復(fù)服君母之黨,及母亡,則子不復(fù)服母之君母。又君亡,則自不服君黨,親也。其中又有妾攝女君為女君黨,各有義故也。 云笈七簽:輕泄寶文,七祖充責(zé),身役鬼官,長(zhǎng)閉三徒,為劫不原。
《漢語大詞典》:
三庭
道教語。人體的三個(gè)部位,上黃庭宮、中黃庭宮和下黃庭宮的合稱。
《
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黃庭
》
“黃庭內(nèi)人服錦衣” 唐 梁丘子 注:“錦衣,具五色也,即謂五藏之真氣也。三庭之中備有之。” 宋
蘇軾
《芙蓉城》
詩:“愿君收視觀三庭,勿與嘉穀生蝗螟?!眳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16799'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黃庭內(nèi)景經(jīng)·脾長(zhǎng)》“三老同坐各有朋” 梁丘子 注。
分類:
道教
道教語
人體
黃庭
中黃
《駢字類編》:
三漱(三漱)
宋 黃庚
旦景
三漱吞朝霞,馀光散花柳。
《駢字類編》:
三旨(三旨)
公羊傳:疏見三科下。宋史王圭傳:自執(zhí)政至宰相凡十六年,無所建明。率道?將順,當(dāng)時(shí)目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進(jìn)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lǐng)圣旨,退諭稟事者,云已得圣旨也。
《駢字類編》:
三嵏
揚(yáng)雄羽獵賦:虎落三嵏以為司馬,圍經(jīng)百里而為殿門。
《漢語大詞典》:
三庶
唐玄宗 廢太子 瑛 、 鄂王 瑤 、 光王 琚 為庶人,時(shí)稱“三庶”。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懲戒》
:“ 李林甫 秉政,陰中計(jì)於 武妃 ,將立其子以自固, 武妃 亦結(jié)之,乃先黜 九齡 ,而廢太子。太子同 鄂王 瑤 、 光王 琚 同日并命,海內(nèi)痛之,號(hào)為三庶?!?宋
楊萬里
《涪溪賦》
:“觀其一過不父,日殺三庶,其人紀(jì)有不斁矣夫!”
分類:
唐玄宗
太子
《駢字類編》:
三授
唐 武元衡
秋日經(jīng)潼關(guān)感寓
昔年曾逐漢征東,三授兵符百戰(zhàn)中。
《駢字類編》:
三慶(三慶)
南史梁昭明太子統(tǒng)傳:以齊中興元年九月生于襄陽。武帝既年垂強(qiáng)仕,方有冢嗣。時(shí)徐元瑜降,而續(xù)又荊州使至,云蕭穎胄暴卒。時(shí)人謂之三慶。
《駢字類編》:
三割
曹周六代論: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淮南三割,梁代五分。
《駢字類編》:
三岡(三岡)
唐書地理志:通州通川郡,縣三岡。
《駢字類編》:
三縛(三縛)
南北朝 王筠
和皇太子懺悔詩
三縛解智門,六塵清法海。
《駢字類編》:
三符
論衡:韓用申不害,行其三符,兵不侵境。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