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137  138  139  140  141  143  144  145  14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天人三策
天子三臺
體有三乳
蹄間三尋
蹄閑三尋
言三語四
延算三紀
陽關三迭
陽關三疊
楊穿三葉
堰閘三利
血國三千
潯陽三隱
尋陽三隱
一物三善
《分類字錦》:天子三臺(天子三臺)
五經異義: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
分類:
《分類字錦》:體有三乳(體有三乳)
唐書高祖紀:體有三乳。性寬仁。
分類:奇表
《漢語大詞典》:蹄間三尋(蹄間三尋)
謂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戰(zhàn)國策·韓策一:“ 秦 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也?!币嘧鳌?蹄閒三尋 ”。史記·張儀列傳:“ 秦 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閒三尋騰者,不可勝數?!?司馬貞 索隱:“七尺曰尋。言馬走之疾,前后蹄閒一擲過三尋也?!?/div>
《漢語大詞典》:蹄閑三尋(蹄閒三尋)
見“ 蹄間三尋 ”。
《漢語大詞典》:蹄間三尋(蹄間三尋)
謂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戰(zhàn)國策·韓策一:“ 秦 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也。”亦作“ 蹄閒三尋 ”。史記·張儀列傳:“ 秦 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閒三尋騰者,不可勝數?!?司馬貞 索隱:“七尺曰尋。言馬走之疾,前后蹄閒一擲過三尋也?!?/div>
《國語辭典》:言三語四(言三語四)  拼音:yán sān yǔ sì
胡言亂語,信口批評?!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九:「那牢中人來索常例錢、油火錢,虧得縣宰曾分付過,不許難為他,不致動手動腳,卻也言三語四,絮聒得不好聽?!埂都t樓夢》第六九回:「除了平兒,眾丫頭媳婦無不言三語四,指桑說槐,暗相譏刺。」也作「語四言三」。
分類:說三道四
《高級漢語詞典》:延算三紀
延長壽命三十六年
《漢語大詞典》:陽關三迭
1.古曲名。又稱《渭城曲》。因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得名。后入樂府,以為送別之曲,反復誦唱,逐謂之《陽關三迭》。
《國語辭典》:陽關三疊(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樂曲名。本為唐朝王維所作〈渭城曲〉詩,后人將之譜為送別之曲。今僅存琴歌譜,因「西出陽關無故人」句重復三次,故稱為「陽關三疊」。今亦有純粹演奏譜。
《漢語大詞典》:楊穿三葉(楊穿三葉)
戰(zhàn)國策·西周策:“ 楚 有 養(yǎng)由基 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fā)百中?!痹^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繼科舉及第。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羣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弊宰ⅲ骸笆加柽M士及第, 行簡 次之, 敏中 又次之?!?/div>
《分類字錦》:堰閘三利(堰閘三利)
宋史河渠志:淳熙九年,知常州章沖奏,望亭堰閘置于隋之至德,而撤于本朝之嘉祐。至元祐七年復置,未幾又毀之。臣謂設此堰閘,有三利焉。陽羨諸瀆之水奔趨而下,有以節(jié)之,則當潦歲,平江三邑必無下流淫溢之患,一也。自常州至望亭一百三十五里,運河一有所節(jié),則沿河之田旱歲資以灌溉,二也。每歲冬春之交,重綱及使命往來,多苦淺涸,今啟閉以時,足通舟楫,復免車畝灌注之勞,三也。
分類:水利
《漢語大詞典》:血國三千(血國三千)
喻指眾多的諸侯國。商賈及得國者可以從中取利,猶如蚊蟲有無窮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稱。 漢 揚雄 《法言·淵騫》:“﹝或問﹞‘貨殖?!唬骸谩!唬骸獓?,使捋疏,飲水,褐博,沒齒無愁也?!?汪榮寶 義疏:“ 宋 ( 宋咸 )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 涂山 ,執(zhí)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吳 ( 吳祕 )云:‘ 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 司馬 ( 司馬光 )云:‘三千,言其眾也?!?俞 ( 俞樾 )云:‘漢書·王莽傳:“ 始建國 四年,授諸侯茅土,諸侯之員千有八百,附城之數亦如之?!笔呛现T侯與附城凡三千六百國。血國三千,依 莽 制言之,舉成數耳。 楊子 此文,蓋亦有譏焉。是時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奉都內,月錢數千,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 楊子 因或問貨殖而應之曰蚊,又復為此言,若謂彼貨殖者,亦猶蚊之為蟲,食人之血以生耳。今天下建國三千,彼得國者亦將血之以自肥也。乃使之捋疏,飲水,褐博,沒齒無愁邪?……’按 宋 吳 解此,固為曲説。 俞 據 莽 制為釋,亦紆回難通。 溫公 謂三千言其眾,是也?!?/div>
《國語辭典》:潯陽三隱(潯陽三隱)  拼音:xún yáng sān yǐn
指晉朝周續(xù)之、劉遺民、陶淵明三人。因三人皆不應徵命,隱居于潯陽,故稱為「潯陽三隱」。見《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傳。周續(xù)之傳》。
《漢語大詞典》:尋陽三隱(尋陽三隱)
指 周續(xù)之 、 劉遺民 、 陶潛 三人。宋書·隱逸傳·周續(xù)之:“既而閑居讀《老》,入 廬山 事沙門釋 慧遠 。時 彭城 劉 遺民 遁跡 廬山 , 陶淵明 亦不應徵命,謂之 尋陽 三隱?!?/div>
《分類字錦》:一物三善
禮記: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惟世子而已,其齒于學之謂也。故世子齒于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眾著于君臣之義也。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然而眾知長幼之節(jié)矣。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謂之臣。居子與臣之節(jié),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疏物猶事也。
分類:青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