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27,分129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三牟尼
三牟提耶
三同七異
三色
三印
三行
三多
三年忌
三安居
三舟觀月
三佛
三佛土
三佛子
三佛身
三佛陀
三牟尼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牟尼條。
三牟提耶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Samudaya,譯曰集。四諦中之集諦。說見賢愚經(jīng)十二。
三同七異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聲聞緣覺二乘之同異也。(參見:二乘)附錄。
二乘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別,其中二乘有三種。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聲聞乘和緣覺乘。凡屬修四諦法門而悟道的人,總稱為聲聞乘;凡屬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人,總稱為緣覺乘。以上二乘又分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兩種,愚法二乘是聲聞緣覺二小乘,迷執(zhí)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與愚法二乘相反,他們善知理法,進入大乘的境界。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臨門三車〕,臨門三車,喻小乘權(quán)教也。謂法華經(jīng)譬喻品中,三乘之人,于火宅門外,索羊鹿牛三車,求出火宅,以喻三乘之人,依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臨門三車。(三乘者,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二、露地牛車〕,露地牛車,喻大乘實教也。謂法華經(jīng)譬喻品中,諸子既出火宅,到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等賜大白牛車,同歸秘密理藏,是名露地牛車。
【三藏法數(shù)】
(出天臺四教儀集注)
乘即運載之義。謂二乘之人,乘四諦、十二因緣之法,運出三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為乘。(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一、聲聞乘〕,聞佛聲教,故曰聲聞,謂此人以四諦為乘,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由觀四諦,出離生死,至于涅槃,故名聲聞乘。
〔二、緣覺乘〕,因觀十二因緣,覺悟真空之理,名曰緣覺。謂此人以十二因緣為乘,由觀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出離生死,至于涅槃,故名緣覺乘。
三色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三種之色法,五根,五境,無表色。
三印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法印也。法華玄義八曰:「釋論云:諸小乘經(jīng),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印之則是佛說,修之得道,無三法印即是魔說。」(參見:三法印)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三法印。(參見:三法印)
三法印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切之小乘經(jīng),以三法印印之,證其為佛說,大乘經(jīng)以一實相印印之,證其為大乘之了義教。一、諸行無常印,行有遷流之義,謂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滅而無常也。是為諸行無常印。二、諸法無我印,行之名局于有為法,法之名。通于無為法。言一切有為無為諸法中無有我之實體。是諸法無我印也。三、涅槃寂靜印,言涅槃之法。滅一切生死之苦而為無為寂靜。是涅槃寂靜印也。智度論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中略)摩訶衍中說諸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剐x八曰:「釋論云:諸小乘經(jīng),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說,修之得道,無三法印即魔說。大乘經(jīng)但有一法印,謂諸法實相,名了義經(jīng),能得大道,若無實相印,即是魔說。」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xiàn)在起了變異,現(xiàn)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玄義)
釋論云:諸小乘經(jīng),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說,即是佛說;若無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說。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一、無常印〕,謂世間生死及一切法,皆是無常。眾生不了,于無常法中執(zhí)為常想,是故佛說無常,破其執(zhí)常之倒,是名無常印。
〔二、無我印〕,謂世間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有,虛假不實,本無有我。眾生不了,于一切法強立主宰,執(zhí)之為我;是故佛說無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無我印。
〔三、涅槃印〕,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一切眾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業(yè),流轉(zhuǎn)三界。是故佛說涅槃之法,令其出離生死之苦,而得寂滅之樂,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福行,行十善等福感天上人間之果者。二罪行,又曰非福行,行十惡等罪感三惡道之苦者。三不動業(yè),又曰無動行。修有漏之禪定感色界無色界之果者。是為禪定不動之行,故云不動,又感果不動,如福行罪行時,非如異變,故云不動。見智度論八十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福行、罪行、不動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業(yè);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惡等之惡業(yè);不動行是四禪、四空處的禪行,也可以說是無漏解脫三昧的出世間行。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三行者:福行、罪行、不動行。
一、福行 為欲界之善業(yè),當(dāng)招樂果,是為福行。
二、罪行 為欲界之惡業(yè),當(dāng)招苦果,是為罪行。
三、不動行 為屬于色界無色界之禪定意業(yè),執(zhí)持不動,不屬善惡,是謂不動行也。
【三藏法數(shù)】
(亦名三種業(yè),出大智度論并王法念處經(jīng))
〔一、福行〕,謂因修十善等福報,生欲界天上人間及阿脩羅,享福受樂,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也。梵語阿脩羅,華言無酒。)
〔二、罪行〕,謂因作五逆、十惡等罪報,生畜生、餓鬼、地獄,責(zé)罪受苦,故名罪行。(五逆者,一殺父母、二破和合僧、三出佛身血、四殺阿羅漢、五破羯磨僧也。十惡者,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也。)
〔三、無動行〕(亦名不動行。)謂修世間禪定,報生色界、無色界天,心定不動,故名無動行。
三多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多近善友,多聞法音,多修不凈觀也。又多供養(yǎng)佛,多事善友,多問法要也?;蛞悦炫_之三觀等,三多不一種也。輔行序曰:「三多之妙運遽階?!顾哪钐幰辉唬骸溉啾峨H?!怪[曰:「或云:三止三觀所蘊法多;或云三種止觀,所蘊法多,故曰三多?!顾慕碳庵性唬骸秆匀嗾撸L阿含(九卷十上經(jīng))云:三多成就:一近善友,二聞法音,三惡露觀。大般若云:多供養(yǎng)佛,多事善友,于多佛所請問法要。妙經(jīng)亦云:有福供佛求法等三(序品曰:若人有福,曾供養(yǎng)佛志求勝法,為說緣覺),或以福田時節(jié)種子名為三多。是則三多大小皆有,然三多義解者鮮矣。余今所示,其必然耶?」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多近善友、多聞法音、多修不凈觀。2。多供養(yǎng)佛、多事善友、多問法要。
三年忌
【佛學(xué)大辭典】
(行事)又曰三周忌,三周關(guān),死后三年之忌日也。此日請僧設(shè)齋而祈追福。
三安居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安居)
【佛學(xué)大辭典】
(行事)結(jié)夏之時期,舊譯家分前中后三期,始于四月十六日者為前安居,始于五月十六日者為后安居,始于其中間者,為中安居,其日數(shù)則九十日。見行事鈔資持記四之二。又,新譯家為二期,前安居始于五月十六日,后安居始于六月十六日,而無中安居。但支那日本之僧徒皆取四月十六日為入安居之日。西域記二曰:「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兩安居?;蚯叭拢蚝笕?。前三月當(dāng)此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當(dāng)此從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前代譯經(jīng)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臘,傳譯有謬?!辜臍w傳二曰:「若前安居,謂五月黑月一日,后安居則六月黑月一日。唯斯兩日合作安居,于此中間文無許處?!箞A覺經(jīng)曰:「若經(jīng)夏首,三月安居,當(dāng)為清凈菩薩止住?!?/div>
安居
【佛學(xué)大辭典】
(行事)Vars!a,印度僧徒,兩期三月間禁外出而致力坐禪修學(xué),是名兩安居。異名為坐夏,坐臘等。始此謂之結(jié)夏,解此謂之解夏。業(yè)疏四曰:「形心攝靜曰安,要期在住曰居?!蛊浒簿又蛴桑?參見:布薩)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坐夏,或坐臘,即在夏季的三個月中,僧徒們不得隨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禪和修習(xí)佛法。
三舟觀月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宗鏡錄曰:「三舟共觀,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見月千里隨南,北者見月千里隨北,停者見月不移;是謂此月不依中流而往南北,設(shè)百千并觀,八方各去,則百千月各隨其去?!?/div>
三佛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法佛報佛化佛也。即三佛菩提等?!居帧刻街痂b禪師慧勤,龍門之佛眼禪師清遠,天寧之佛果禪師克勤。此三師為楊岐派第三祖,五祖山法演之法嗣,稱為楊岐之三佛,又名演門之三杰。釋門正統(tǒng)三曰:「楊岐三佛最為競爽。」佛祖通載三一曰:「演門二勤一遠,聲價籍甚,叢林謂之三杰。」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法佛、報佛、化佛。
三佛土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對于唯識論所說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國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與體雖無差別,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覺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報身受用之國土。為與大圓鏡智相應(yīng)之凈識所變現(xiàn),盡未來際而相續(xù),以無漏之色為體。此中有自受用土與他受用土二種: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對于初地已上之菩薩,變凈土者。亦以無漏之五塵為體。三、變化土,即變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應(yīng)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颥F(xiàn)凈土,或現(xiàn)穢土者,見義林章七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法性土、受用土、變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國土,亦即真如的理體;受用土是佛報身所受用的國土,乃由佛的凈識所變現(xiàn);變化土是佛變化身所住的國土。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華嚴經(jīng)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來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謂以本識如來藏身,為所依持,恒頓變現(xiàn)外諸器界,則法性土通為諸土之體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報身如來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應(yīng)凈識所修自利行滿,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xù)變?yōu)榧儍舴鹜?,周圓無際,眾寶莊嚴,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滿,隨十地菩薩所宜,變成凈土,或大或小,或勝或劣等是也。
三、變化土 變化土者,即應(yīng)身如來變化之土也。謂佛以不思議神力,隨諸眾生善惡之業(yè),變現(xiàn)凈穢之土,方便設(shè)化是也。
此三土或?qū)⑹苡猛灵_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則為四土。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來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謂以本識如來藏身為所依持,恒頓變現(xiàn)外諸器界,則法性土通為諸土之體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報身如來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應(yīng)凈識所修,自利行滿,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xù)變?yōu)榧儍舴鹜?,周圓無際,眾寶莊嚴,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滿,隨十地菩薩所宜,變成凈土,或大或小,或勝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變化土〕,變化土者,即應(yīng)身如來變化之土也。謂佛以不思議神力,隨諸眾生善惡之業(yè),變現(xiàn)凈穢之土,方便設(shè)化是也。
三佛子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切眾生,皆為佛子,凡夫為外子。二乘為庶子。菩薩為真子。貶二乘而褒大乘家之名也。見華嚴疏。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外子,諸凡夫未能紹繼佛家之事者。二庶子,諸二乘不從如來之大法生者。三真子,諸菩薩正自佛之大法生者。見華嚴大疏五。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一切眾生都是佛子,但凡夫只是外子,二乘是庶子,菩薩才是真子。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外子〕,謂諸凡夫,未曾入道,未能紹繼佛種,是名外子。
〔二、庶子〕,謂聲聞、緣覺,但稟小乘之教,生于法身,不從如來大法生故,是名庶子。
〔三、真子〕,謂大乘菩薩,稟受如來大法,生于法身,是名真子。
三佛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唯識論所明之三身也。(參見:三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參見:三身)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宗鏡錄云三佛身:
一、自性身 謂諸如來,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 受用身有二種:
一者、自受用身 謂諸如來修習(xí)無量福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恒自受用廣大法樂也。
二者、他受用身 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xiàn)微妙凈功德身,居純凈土,為住十地諸菩薩眾,現(xiàn)大神通,轉(zhuǎn)正法輪,令彼受用大乘法樂也。
三、變化身 謂諸如來以不思議神力,變現(xiàn)無量,隨類化身,居凈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及二乘等,稱其機宜,現(xiàn)通說法,令其各得諸利樂事,是名變化身。
【三藏法數(shù)】
(出宗鏡錄)
〔一、自性身〕,謂諸如來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種:一者,自受用身,謂諸如來修習(xí)無量福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恒自受用廣大法樂也;二者,他受用身,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xiàn)微妙凈功德身,居純凈土,為住十地諸菩薩眾,現(xiàn)大神通,轉(zhuǎn)正法輪,令彼受用大乘法樂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變化身〕,謂諸如來以不思議神力,變現(xiàn)無量隨類化身,居凈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及二乘等,稱其機宜,現(xiàn)通說法,令其各得諸利樂事,是名變化身。(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三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三身也。經(jīng)論所說,或二身乃至十身,開合多途,然以三身為通途。蓋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有四種:法、報、應(yīng)之三身。自性、受用、變化之三身。法、應(yīng)、化之三身。法、報、化之三身是也。(參見:三字部三身)附錄?!居帧咳ㄉ碛卸N。(參見:法身)附錄。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法身、報身、應(yīng)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滅,人人本具的真性,不過我們眾生迷而不顯,佛是覺而證得了;報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報身和他受用報身的分別,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己受用內(nèi)證法樂之身,他受用報身是佛為十地菩薩說法而變現(xiàn)的身;應(yīng)身又名應(yīng)化身,或變化身,即應(yīng)眾生之機緣而變現(xiàn)出來的佛身。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謂諸如來真凈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種:
一、自受用 謂諸如來三無數(shù)劫,修集無量?;圪Y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及極圓凈常遍色身,相續(xù)湛然,盡未來際,恒自受用廣大法樂。
二、他受用 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xiàn)微妙凈功德身,居純凈土,為住十地諸菩薩眾,現(xiàn)大神通,轉(zhuǎn)正法輪,決眾網(wǎng)令彼受用大乘法樂。
合此二種,名受用身。
三、變化身 謂諸如來,由成事智,變現(xiàn)無量隨類化身,居凈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二乘異生,稱彼機宜,現(xiàn)通說法,令名獲得諸利樂事。
「三種常住」謂三種常住者:
一、自性?!∽孕陨碇^之自性常,其性無為,不生不滅。
二、不斷?!∽运苡?,謂之不斷常,有為智品,雖有生滅,無有間斷也。
三、相續(xù)?!∽兓?,謂之相續(xù)常,機緣不恒,稍有間斷,雖不恒會,機緣無盡,雖有間斷,化道無絕也。
【三藏法數(shù)】
(出金光明經(jīng)玄義)
身即聚集之義,謂聚集諸法而成身也。所謂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報身,功德法聚名應(yīng)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謂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報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與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應(yīng)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隨機應(yīng)現(xiàn),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謂始從初住,顯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覺極果,理聚方圓,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理聚方圓者,妙覺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圓滿也。)
〔二、報身〕,謂始從初住,終至妙覺極果,智聚方圓;由智契理,報得此身,故云報身。
〔三、應(yīng)身〕,謂始從初住,終至妙覺極果,功德法聚方圓,故能隨機應(yīng)現(xiàn),說種種法,度諸眾生,故名應(yīng)身。
三佛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Sam%buddha,譯言正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