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一奏三嘆
應(yīng)璩三入
鄭國三良
擲三錢
詞典
三年
三十
三千
三月
三百
三日
十三
二三
三人
三代
三徑
典故
一奏三嘆


《荀子·禮論篇》~424~
大饗,尚玄尊,俎生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饗,尚玄尊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飯稻粱。祭,齊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大一,夫是之謂大隆。故尊之尚玄酒也,俎之尚生魚也,俎豆之先大羹也,一也。利爵之不醮也,成事之俎不嘗也,三臭之不食也,一也。大昏之未發(fā)齊也,太廟之未入尸也,始卒之未小斂也,一也。大路之素未集也,郊之麻絻也,喪服之先散麻也,一也。三年之喪,哭之不文反也,清廟之歌,一唱而三嘆也,縣一鐘,尚拊之膈,朱弦而通越也,一也。
《禮記注疏》卷三十七〈樂記〉~665~
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禮記注疏》卷三十七〈樂記〉~665~
清廟,謂作樂歌清廟也。朱弦,練朱弦,練則聲濁。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也。倡,發(fā)歌句也。三嘆,三人從嘆之耳。
典故
應(yīng)璩三入

相關(guān)人物
應(yīng)璩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三國魏·應(yīng)休璉(璩)《百一詩》
「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廬?!固?#183;李善注:「璩初為侍郎,又為常侍,又為侍中,故云三入?!?/span>

例句

馬安四至,應(yīng)璩三入。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叔詹
 
堵叔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三〈僖公·傳七年〉~25~
秋。盟于寧毌。謀鄭故也。管仲言于齊侯曰。臣聞之。招攜以禮。懷遠(yuǎn)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齊侯脩禮于諸侯。諸侯官受方物。鄭伯使大子華聽命于會。言于齊侯曰。泄氏??资稀W尤耸?。三族。實(shí)違君命。若君去之以為成。我以鄭為內(nèi)臣。君亦無所不利焉。齊侯將許之。管仲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奸終之。無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謂禮。守命共時(shí)之謂信。違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諸侯有討于鄭。未捷。今茍有釁。從之。不亦可乎。對曰。君若綏之以德。加之以訓(xùn)辭。而帥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暇。豈敢不懼。若總其罪人以臨之。鄭有辭矣。何懼。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會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諸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國不記。記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記。非盛德也。君其勿許。鄭必受盟。夫子華既為大子。而求介于大國。以弱其國。亦必不免。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齊侯辭焉。子華由是得罪于鄭。
典故
擲三錢


《太平御覽》卷四二六
東漢·趙岐《三輔決錄》:安陵清者,有頃仲山飲馬渭水,曰與三錢以償之。

例句

江濤讓雙璧,渭水?dāng)S三錢。 駱賓王 海曲書情

《駢字類編》:三年
魏晉 陸機(jī) 贈(zèng)馮文羆遷斥丘令詩 借曰未給,亦既三年。
唐 劉復(fù) 送黃曄明府岳州湘陰赴任 三年護(hù)塞從戎遠(yuǎn),萬里投荒失意多。
唐 陸龜蒙 和張廣文賁旅泊吳門次韻 許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唐 曹唐 長安客舍敘邵陵舊宴寄永州蕭使君五首 其二 五夜清歌敲玉樹,三年洪飲倒金尊。
唐 唐彥謙 離鸞 塵埃一別楊朱路,風(fēng)月三年宋玉墻。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鄉(xiāng)國去身猶萬里,驛亭分首已三年。
元 劉因 滿城道中 學(xué)館三年夢,西山此日行。
分類:三年
《漢語大詞典》:三十
(1).數(shù)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br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zèng)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唐 崔灝 《贈(zèng)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br />(3).指三十年。 唐 權(quán)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漢語大詞典》: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焙笠蛞浴叭А敝腹糯械男塘P。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fù),若斯數(shù)者,時(shí)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后之罪,三千所不過?!?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fù)者也。”
(2).泛言數(shù)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br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div>
《漢語大詞典》:三月
格里歷(即陽歷)每年的第三個(gè)月
農(nóng)歷(陰歷)每年的第三個(gè)月,第三個(gè)朔望月
三個(gè)月
《漢語大詞典》: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nèi)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shù)?!焙笠浴叭佟敝复?span id="wkjgjnk" class="book">《詩經(jīng)》。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分類:三百
《國語辭典》: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詩經(jīng)》經(jīng)孔子刪定后存三百零五篇,舉其成數(shù)稱為「三百篇」,后即為《詩經(jīng)》的代稱?!段倪x。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div>
分類:三千孔子
《漢語大詞典》: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br />(2).一個(gè)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zhì)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fù)四年?!?br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jié)龍旂。”
《駢字類編》:十三
唐 崔顥 邯鄲宮人怨 十三兄弟教詩書,十五青樓學(xué)歌舞。
唐 韓愈 贈(zèng)劉師服 虞翻十三比豈少,遂自惋恨形于書。
唐 王建 宮詞一百首 其三十一 十三初學(xué)擘箜篌,弟子名中被點(diǎn)留。
唐 溫庭筠 和周繇 齊馬馳千駟,盧姬逞十三。
唐 陳羽 古意 十三學(xué)繡羅衣裳,自憐紅袖聞馨香。
元 元好問 聽姨女喬夫人鼓風(fēng)入松 白雪朱弦一再行,春風(fēng)纖指十三星。
元 楊維楨 湖光山色樓 蘭臺美人能楚語,十三雁急孤鸞舞。
明 張憲 寄馬將軍 虎營燈火夜,自注十三篇。
元 顧瑛 天寶宮詞十二首寓感 其九 十三女子擘箜篌,選作梨園第一流。
分類:十三
《漢語大詞典》:二三
(1).謂不專一;反復(fù)無定。書·咸有一德:“德唯一,動(dòng)罔不吉;德二三,動(dòng)罔不兇。” 孔 傳:“二三,言不一?!?span id="r8o3ifb" class="book">《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span id="srpv738" class="book">《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br />(2).約數(shù),不定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dāng)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span id="hxnnboc"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diǎn)露珠?!?br />(3).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涂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br />(4).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dāng)?shù)?!?br />(5).約數(shù),不定數(shù)。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jīng)·婦詐稱死喻:“婦於后時(shí)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br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張銑 注:“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駢字類編》:三人
唐 宋之問 留別之望舍弟 同氣有三人,分飛在此晨。
分類:三人
《國語辭典》:三代  拼音:sān dài
1.夏、商、周三朝。《禮記。表記》:「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姑鳌j惱^儒《李公子傳》:「已命更席,則陶觴瓦鼎,無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漢銅器?!挂卜Q為「三后」。
2.稱祖至孫三輩。如:「三代同堂」。唐。王維李陵詠〉:「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挂卜Q為「三輩子」。
3.曾祖、祖父、父的總稱。
《國語辭典》:三徑(三徑)  拼音:sān jìng
漢蔣詡辭官不仕,隱于杜陵,閉門不出,舍中竹下三徑,只有羊仲與求仲出入。典出晉。趙岐《三輔決錄》卷一。后以三徑比喻隱士居處?!段倪x。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遠(yuǎn)上人詩:「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漢語大詞典》:鄭國三良(鄭國三良)
指 叔詹 、 堵叔 、 師叔 三個(gè) 鄭國 賢臣。語本左傳·僖公七年:“ 鄭 有 叔詹 、 堵叔 、 師叔 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宋 無名氏 《喜遷鶯·賀生第三子》詞:“古今三絶,惟 鄭國 三良, 漢 家三杰?!?/div>
分類: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