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晏知止,本名崇讓,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晏殊第四子(《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銘》)。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清同治《臨川縣志》卷三六)。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為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兼提舉本路鹽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四)。元豐元年(一○七八)知蘇州(民國《吳縣志》卷七)。八年,知澤州,改晉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梓州路轉(zhuǎn)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七)。六年,知蔡州;七年,知壽州(同上書卷四五四、四七四)。官至朝請大夫。事見《宋史》卷三一一《晏殊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宗杰,字唐輔,洛陽(今屬河南)人(清嘉慶《廣西通志》卷二一八)。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為京東路提點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八)。七年,通判熙州,除秦鳳路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卷二四九)。元豐元年(一○七八),權(quán)發(fā)遣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同上書卷二八七),以獄事致仕。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起為比部郎中(《彭城集》卷二○《朝散郎致仕劉宗杰可落致仕比部郎中制》)。四年,黜知郢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元符元年(一○九八),為戶部侍郎(同上書卷四九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傳道。韓絳子。以父任歷州縣職。神宗朝,數(shù)賜對,以不忍去親側(cè),屢辭官不拜,世以孝稱之。既登節(jié),以王安石薦為度支判官、提舉河北常平。累官至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卒。
全宋文·卷一八三一
韓宗師(?——一○九八),字傳道,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絳子。以父任歷州縣職。熙寧中登第,王安石薦為度支判官、提舉河北常平。遷祠部、屯田員外郎,權(quán)群牧判官、蔡河撥發(fā)催綱。九年,特差提舉崇福宮,以便侍養(yǎng)。元祐初,官朝散大夫、衛(wèi)尉少卿。三年,絳致仕,加宗師直秘閣、提舉太平宮以便養(yǎng)。后歷太仆少卿、光祿卿。八年,除兵部侍郎。紹圣中,遷吏部侍郎,加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元符元年三月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九、二六六、二六八、二七三、三七七、四○八、四四二、四四三、四八一、四八三、四九六,《宋會要輯稿》兵四之一五、禮三之二四,又《宋史》卷三一五《韓絳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滄州無棣人,字端伯。登進士第。歷成都路轉(zhuǎn)運使,秩滿復留,凡數(shù)歲,始還朝。哲宗時累遷御史中丞。董敦逸、黃慶基論蘇軾托詞命以毀先帝,蘇轍以名器私所親,皆以監(jiān)司罷,之純疏其誣罔,乃更黜之。以疾改工部尚書。后劉拯劾之純阿附轍,出知單州。卒年七十五。
全宋詩
李之純,字端伯,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西北)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民國《無棣縣志》卷一○)。八年,為江西轉(zhuǎn)運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元豐二年(一○七九)始三任成都府路轉(zhuǎn)運使(同上書卷三○○、三三○、三五○)。八年,知滄州(同上書卷三六三)。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瀛州,俄改知成都府(同上書卷四○六)。還為御史中丞,以疾改工部尚書。紹圣中出知單州。卒,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今錄詩是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八
李之純,字端伯,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登進士第。熙寧中為度支判官、江西轉(zhuǎn)運副使,徙成都路轉(zhuǎn)運使,凡七年乃還朝,為右司郎中,轉(zhuǎn)太仆卿。元祐初,歷知滄州、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二年,以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還為戶部侍郎,三遷御史中丞。董敦逸等彈擊蘇軾、蘇轍,之純疏其誣罔。改工部尚書。紹圣中,劉拯劾其阿附轍,出知單州。卒,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安上,字純甫,臨川(今屬江西)人。安石弟(《元豐類稿》卷四四《尚書都官員外郎王公墓志銘》)。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為右贊善大夫、權(quán)發(fā)遣度支判官,權(quán)三司使(《宋會要輯稿》食貨五六之一九)。十年,權(quán)發(fā)遣江南東路提點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五)。元豐三年(一○八○),因事被追兩官勒停(同上書卷三○八)。晚年管勾江寧府集禧觀(《王荊公年譜考略》卷二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壽州人,字望之。呂公弼從孫。以蔭入官。神宗熙寧初權(quán)戶部判官,為王安石所用,命提舉市易務。后為吏部郎中、光祿卿,以言者交論市易之患,被削三秩,黜知淮陽軍。哲宗紹圣中擢戶部侍郎,知開封府、懷州?;兆跁r責郢州安置。卒年七十七。
全宋詩
呂嘉問,字望之,壽州(今安徽鳳臺)人。以蔭補官。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權(quán)戶部判官?!?a target='_blank'>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七),依附王安石。七年,出知常州。八年,安石復相,入為檢正中書戶房公事。十年,安石罷,出知江寧府。元豐元年(一○七八)被劾營繕越法,徙潤州。三年,降知臨江軍(同上書卷三○二)。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哲宗元祐元年二○八六),黜知淮陽軍(同上書卷三六四)。后歷知州府?;兆诖笥^元年(一一○七),坐知成都府不能律身奉法,貶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郢州安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一五)。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全宋文·卷二○一四
呂嘉問,字望之,公弼從孫,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以蔭入官。熙寧初,條例司引為屬官,權(quán)戶部判官,管諸司庫務,行連灶法于酒坊,歲省薪錢十六萬緡。提舉京城市易務。七年,出知常州。八年,王安石復相,召檢正中書戶房。安石再罷,出知江寧府,徙潤州。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以言者論市易之患,削三秩,黜知淮陽軍。紹圣中,擢寶文閣待制、戶部侍郎,加直學士,知開封府。元符二年,坐薦鄒浩,罷知懷州?;兆跁r分司南京,光州居位,郢州安置,不久復起。以龍圖閣學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2—1125 【介紹】: 宋衛(wèi)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孝惠皇后五代族孫。神宗熙寧中恩授右班殿直,監(jiān)軍器庫門。哲宗元祐六年,以李清臣、蘇軾等薦,改承事郎?;兆诹?,通判泗州,徙太平州,因不得志,于大觀中致仕,退居蘇、常。家中藏書萬卷,手自校讎。工詩文,尤長于詞。有《東山樂府》、《慶湖遺老集》。
全宋詩
賀鑄(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號慶湖遺老、北宗狂客,衛(wèi)州(今河南衛(wèi)輝市)人。以唐賀知章為遠祖,因自稱越人。初以外戚恩為右班殿直,官監(jiān)軍器庫門、臨城酒稅、徐州寶豐監(jiān)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蘇軾等薦,監(jiān)鄂州寶泉監(jiān)。丁母憂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宮。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以承議郎致仕,卜居蘇南。又以薦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宮。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鑄善為詞章,以填詞名家,因《青玉案》詞“梅子黃時雨”句,世稱賀梅子。詩亦為時人所重,自編《慶湖遺老詩集》前后集,今有前集傳世。集中詩題下多詳注作詩年月及詩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見出今本仍系自編本之舊。事見《慶湖遺老詩集》原序及附錄《賀公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賀鑄詩,以明謝氏小草齋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補“拾遺”“補遺”各一卷。參校清乾隆彭氏知圣道齋抄本(簡稱清抄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宜秋館刊《宋人集乙編》本(簡稱宋人集),并酌校宋陳思《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中所收詩。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賀鑄(1052-1125) 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因作詞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句,世稱賀梅子。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又稱《東山寓聲樂府》)。
黃鶴樓志·人物篇
賀鑄(1052~1125) 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于衛(wèi)州(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出身貴族,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能詩文,尤長于詞,風格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著《慶湖遺老集》《東山詞》等。曾多次登臨黃鶴樓,有五絕《題黃鶴樓下石鏡亭》、五律《送左禹赴江夏尉》、五古《黃鶴樓》、七古《登黃鶴樓懷古兼寄潘豳老昆仲》、七律《答致仕吳朝請潛登黃鶴樓見招》《雪后同吳達夫慎獻玉登黃鶴樓》《和別清涼和上人》等。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賀鑄(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衛(wèi)州(治今河南淇縣)人。孝惠皇后之族孫。喜談當時事,可否不少假借,人以為近俠。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次組繡。尤長于度曲。娶宗室女,隸籍右選,監(jiān)太原工作。元祐中李清臣執(zhí)政,奏換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宮祠祿。退居吳下,稍務遠引事故。家藏書萬馀卷。手自校讎,以是杜門將遂其老。所為詞章,往往傳播人口。有《慶湖遺老集》二十卷(存)傳世。見程俱《宋故朝奉郎賀公墓志銘》(《慶湖遺老詩集》附錄),《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3—1101 【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少學文于曾鞏,無意仕進。鞏薦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又用梁燾薦,為太學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潁州教授。紹圣初,又因進用不由科第而罷歸。元符三年,召為秘書省正字。為人高介有節(jié),安貧樂道。論詩推服黃庭堅,多苦吟之作,為江西詩派有代表性詩人。有《后山集》、《后山談叢》、《后山詩話》等。
全宋詩
陳師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無己,自號后山居士,學者稱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貧,苦志好學。年十六,以文謁曾鞏,遂留受業(yè)。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經(jīng)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絕意仕進。元豐四年(一○八一),曾鞏奉詔修史,薦入史館,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蘇軾等薦(《蘇軾文集》卷二七《薦布衣陳師道狀》),起為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教授(本集《謝徐州教授啟》)。七月,除太學博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因五月間曾托疾乞假到南京見蘇軾,仍罷為徐州教授(本集《謝再授徐州教授啟》)。五年,移潁州教授(任淵《后山年譜》)。紹圣元年(一○九四),坐蘇軾馀黨,謫監(jiān)海陵酒稅(本集《與魯直書》)。二年,調(diào)彭澤令,以母喪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為秘書省正字(《后山年譜》)?;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鑿哪辖?,天寒無綿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遺著由門人魏衍編為《彭城陳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詩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詩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淵《后山詩注》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悗煹涝?,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紹興二年謝克家序)為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頁,據(jù)目錄以宋刻《后山詩注》本補足)。校以宋刻《后山詩注》(殘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圖書館,簡稱宋注本)、高麗活字本《后山詩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叢刊》據(jù)此影印,簡稱高麗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后山詩注》十二卷(簡稱庫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趙駿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據(jù)明弘治十二年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編,簡稱趙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簡稱四庫本)、張鈞衡《適園叢書》本《陳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據(jù)舊鈔本翻刻,簡稱張本)。除宋刻殘本外,五本共同的異文校語簡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見于校本諸詩,編為第七卷,新輯集外詩附后。
詞學圖錄
陳師道(1053-1102) 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彭城(今徐州)人。16歲師曾鞏。元祐四年蘇軾任杭州太守,師道至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復職,調(diào)潁州教授,時蘇軾任潁州太守,希望收為弟子,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婉辭。師道于詞頗自推許,自稱"余它文未能及人,獨于詞自謂不減秦七黃九。"(《書舊詞后》)。門人魏衍為其編《后山集》,集中詩 6卷,文14卷?!对娫挕贰ⅰ墩剠病穭e自為書。有《后山長短句》。
全宋文·卷二六六四
陳師道(一○五二——一一○一),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年十六,從曾鞏受業(yè),鞏大器之。熙寧中,王氏經(jīng)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遂絕意進取。元豐中,曾鞏典五朝史事,薦其為屬,朝廷以白衣難之。元祐初,以蘇軾等薦,起為徐州教授,未幾除太學博士。言者謂在官嘗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教授潁州,又論其進非科第,罷歸,調(diào)彭澤令,不赴。元符三年,召為秘書省正字。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五十。師道高介有節(jié),好學苦志,于諸經(jīng)尤邃《》、《》。為文精深雅奧,又喜作詩,自云學黃庭堅。所著有《后山集》、《后山談叢》、《后山詩話》等。見本集卷一五《御書記》,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后山詩注》卷首),《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舒州人,字元中。哲宗元祐三年進士。工書。善論人物。與李公麟、李亮工共為山澤之游,號龍眠三李。
全宋詩
李沖元,字元中,號龍眠道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公麟族子。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善論人物,與李公麟、李亮工共號龍眠三友(以上《宋元學案補遺》卷九九)。曾典獄宜春(《山谷集》卷一三《李元中難禪閣銘序》)。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李沖元,字元中,自號龍眠道人,舒州(治今安徽潛山)人。少年豪邁,善論人物,工書翰,追蹤鐘王。與從兄李公麟、公麟之弟亮工同登元祐三年進士第,共為山澤之游,時稱「龍眠三李」。沖元后為宜春決曹掾,作《鞫城》等十一銘。元符中又為袁州吏。見《山谷全書·正集》卷二一、《別集》卷八,《揮麈三錄》卷二,《宋元學案補遺》卷九九,《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及所撰《蓮社圖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8—1131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叔易,號存誠子,又號澗上丈人。陳造子。工詩文,詩句風格豪健。居陽翟澗上村,與鮮于綽、崔□齊名,號陽城三士。又與晁說之同隱嵩山。徽宗大觀中召赴闕,除校書郎。未幾致仕。高宗建炎初再召,避地桂嶺。有《澗上丈人集》。
全宋詩
陳恬(一○五八~一一三一),字叔易,號存誠子(《皇宋書錄》卷下),又號澗上丈人,閬中(今屬四川)人。堯叟裔孫。居陽翟(今河南禹州)澗上村,躬耕養(yǎng)母,與鮮于綽、崔鶠齊名,號陽城三士。又與晁以道同隱嵩山?;兆诖笥^中召除校書郎,奉祠去,避地還蜀。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詔為主管嵩山崇福宮,以老疾求去,未幾卒于桂州(以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五)。年七十四。有《澗上丈人詩》二十卷,已佚。事見《郡齋讀書志》卷一九《澗上丈人詩》解題。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徐三畏,登州黃縣(今屬山東)人。哲宗紹圣五年(一○九八)正月五日曾與守億、任廣同游黃縣盧山延真觀。事見《山左金石志》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4—1130 【介紹】: 宋吉州太和人,字子荊,號三顧隱客。治《春秋》。哲宗紹圣中游太學,貢禮部不第。時蔡京當政,禁《春秋》學,因誓不復仕,退而著書,隱居三顧山下。弟子百余人,胡銓、馮獬皆師之。卒后,門人私謚清節(jié)先生。有《春秋辨疑》。
全宋文·卷二九一四
蕭楚(一○六四——一一三○),字子荊,號三顧隱客,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符鄉(xiāng)舉,紹圣中游太學,貢禮部不第。建炎四年十月卒,年六十七。私謚清節(jié)。治《春秋》,有《春秋經(jīng)辨》十卷、《三顧隱客文集》十一卷。胡銓、馮澥皆師事之。見胡銓《蕭先生墓志銘》(《澹庵文集》卷五),《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卷二○八《藝文志》七、卷三七四《胡銓傳》,《宋元學案》卷四五。
蕭十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蔑古刀部人。附耶律乙辛,由宿衛(wèi)遷殿前副點檢。勸乙辛廢太子。累遷北院樞密副使。復獻計殺太子。出為保州統(tǒng)軍使卒。天祚帝乾統(tǒng)間,剖棺戮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人,寓居韶州樂昌,字安道。蕭維弟?;兆诔鐚幬迥赀M士。以奉議郎守桂陽。時兄蕭維以宣教郎宰吉水,弟蕭雅以承事郎判廣州,皆有政聲,時稱蕭氏三令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人,字德夫,一字商老。謝诇從子。幼學于诇。既冠,入太學,與游權(quán)老、龔吉老齊名,人稱三老。神宗元豐中登進士第。歷瑞州司理,召為金部郎?;兆诖笥^中出使遼國還,悉舉其山川、地理、名物、人情以聞。遷司農(nóng)少卿,出守建昌、南劍、絳州,以公廉稱。卒年八十。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謝皓,字德夫,一字商老,邵武軍建寧(今福建建寧)人。元豐五年進士,調(diào)南劍州司戶。歷瑞、洪二州司理,知歷城。以政績聞,除荊湖路提舉,尋除運判。召對,改兩浙通判,權(quán)金部郎。大觀三年使遼,還,遷司農(nóng)少卿。出知建昌、南劍、絳州三郡。請老奉祠,卒年八十。見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宋元學案補遺》別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