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62,分231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三邑
三師
三名
三壽
三說
三橋
三通
三鳣
三餐
三士
三物
張三
三推
三拜
三略
《駢字類編》:三邑
春秋莊公元年,齊遷紀(jì)、郱、鄑。郚。注:齊欲滅紀(jì),故徙其三邑之民而取其地。 左傳:鄭伯賞入陳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賜子產(chǎn)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產(chǎn)辭邑,曰: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賞禮,請(qǐng)辭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孫揮曰:子產(chǎn)其將知政矣。讓不失禮。又僖公十有六年秋,狄侵晉,取狐、廚,受鐸,涉汾及昆都,因晉敗也。注:狐廚、受鐸、昆都,晉三邑。象郡志:跨三邑之封,居嶺嶠之表。謝靈運(yùn)撰征賦,納五叛,以長寇,伐三邑以侵彭。
《漢語大詞典》:三師(三師)
(1). 北魏 以后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見《通典·職官一》。 唐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詩:“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金史·百官志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皆正一品,師范一人,儀刑四海?!?br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東,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師?!?br />(3).三國的軍隊(duì)。左傳·隱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杜預(yù) 注:“三國之軍在 戴 ,故 鄭伯 合圍之。”
(4).佛教語。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 唐 道宣 四分律刪繁補(bǔ)闕行事鈔卷上之三:“若論發(fā)戒功,與三師齊德,何為不請(qǐng)之乎?可準(zhǔn)三師而請(qǐng)。”參見“ 三師七僧 ”。
《漢語大詞典》:三師七僧(三師七僧)
佛教語。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師七僧之制。三師指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七僧指七名作證的和尚。也稱為“三師七證”。參閱四分律刪繁補(bǔ)闕行事鈔卷上之三。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時(shí)須三師七僧?!?/div>
《分類字錦》:三名
易通卦驗(yàn):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君有五期。輔有三名。注:三名。公卿大夫。
分類:三名命官
《漢語大詞典》:三壽(三壽)
(1).猶三老。《詩·魯頌·閟宮》:“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毛 傳:“壽,考也?!?馬瑞辰 通釋:“據(jù)下言如岡如陵,是祝其壽考,則壽從傳訓(xùn)考為是。考猶老也,三壽,猶三老也。”文選·張衡〈東京賦〉:“降至尊以訓(xùn)恭,送迎拜乎三壽?!?薛綜 注:“三壽,三老也。言天子尊而養(yǎng)此三老者,以教天下之敬,故來拜迎,去拜送焉。” 宋 范仲淹 《明堂賦》:“奉三壽以勗天下之孝,設(shè)三乏以勸諸侯之風(fēng)?!?br />(2).古稱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唐 孔穎達(dá) 疏。后泛指高壽。 唐 張說 《崔訥妻劉氏墓志》:“嗚呼!天道輔仁,人道與順,眷茲大德,不遐三壽,何哉?” 宋 范成大 《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詞》:“閲世彌三壽,還鄉(xiāng)忽九原?!?/div>
《駢字類編》:三說(三說)
禮記見一有下。宋史呂大防傳:神宗以彗星求言,大防陳三說九宜。曰治本,曰綬末,曰納言。養(yǎng)民、教士、重榖,治本之宜三也。治邊治兵,緩末之宜二也。廣受言之路,寬侵官之罰,恕誹謗之罪,容異同之論,此納言之宜四也。
孟郊 投所知詩 誰謂黃鐘管化為,君子舌一說清嶰。
又音悅。宋史食貨志康定元年,葉清臣為三司使。是歲,河北榖賤,因請(qǐng)內(nèi)地諸州行三說法,募人入中,且以東南鹽代京師實(shí)錢。詔糴止二百萬石。又寇瑊傳:遷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約和以來,河北減戍卒之半,而復(fù)刺土兵,其實(shí)益三分之一,而塞下軍儲(chǔ)不給,請(qǐng)行入中、鑿頭、便糴三說之法。
《駢字類編》:三橋(三橋)
宋 陸游 春晴自云門歸三山 晚到三橋泛舟去,掩關(guān)不復(fù)畏重城。
《國語辭典》:三通  拼音:sān tōng
《通典》、《通志》、《文獻(xiàn)通考》的合稱。又與續(xù)三通、清三通合稱為「九通」。
分類:三通
《漢語大詞典》:三鳣(三鱣)
東漢 楊震 明經(jīng)博覽,屢召不應(yīng),有鸛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人謂蛇鳣為卿大夫服之象;數(shù)三,為三臺(tái)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見后漢書·楊震傳。后每用以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南朝 梁 簡文帝 《司徒始興忠武王誄》:“三鱣表服,二鹿隨輪?!?宋 司馬光 《贈(zèng)太師文公挽辭》詩:“庭有三鱣集,門容駟馬過?!?明 陳汝元 《金蓮記·慈訓(xùn)》:“三鱣集,一鶚翀,向雞窗揮霓吐虹?!?/div>
《國語辭典》:三餐  拼音:sān cān
每日的三頓飯食。即早餐、午餐、晚餐。如:「三餐定食定量,是健康的基本之道?!?/div>
《漢語大詞典》:三士
(1).指 春秋 晉 之 狐偃 、 趙衰 、 賈佗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文公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宋 馬永易 實(shí)賓錄·三士:“ 晉公子 有三士足以上人……三士,謂 狐偃 、 趙衰 、 賈佗 。”
(2).指古之 許由 、 巢父 、 池主 三隱者。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三國 魏 曹植 《許由巢父池主贊》:“ 堯 禪 許由 , 巢父 是恥。穢其圂聽,臨河洗耳。 池主 是讓,以水為濁。嗟此三士,清足厲俗?!?br />(3).指 春秋 齊 之 公孫接 、 田開疆 、 古冶子 。三人勇而無禮, 晏子 認(rèn)為將危害國家,準(zhǔn)備除掉他們,請(qǐng) 景公 賜三人二桃,論功而食。三人相爭不下,皆不食桃,自剄死。事見《晏子春秋·諫下二四》。 三國 蜀 諸葛亮 《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元 張可久 《慶東原·次馬致遠(yuǎn)先輩韻》曲:“殺三士,因二桃,不如 五柳 莊前臥?!?/div>
《漢語大詞典》:三物
(1).猶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藝。《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圣、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鄭玄 注:“物猶事也?!?span id="qc9dthv" class="book">《左傳·襄公三年》:“ 解狐 得舉, 祁午 得位, 伯華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 明 宋濂 《送鄧貫道還云陽序》:“《周官》之制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所謂三物,若六德、六行、六藝是也?!?清 曾國藩 《送江小帆同年視學(xué)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縣有司不知三物為何事,而教民之任,獨(dú)以責(zé)之學(xué)政與校官?!?br />(2).三種物類。指豕、犬、雞。《詩·小雅·何人斯》:“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毛 傳:“三物,豕、犬、鷄也?!?清 錢謙益 《吳德輿次東坡獄中寄子由韻,作丁丑紀(jì)聞詩,感而和之》:“孤身豈合投豺虎,三物何當(dāng)詛犬鷄?!?br />(3).三種。墨子·公孟:“ 公孟子 謂 子墨子 曰:‘君子恭己以待,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譬若鐘然,扣則鳴,不扣則不鳴。’ 子墨子 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耳也?!?/div>
《漢語大詞典》:張三(張三)
方言。 東北 農(nóng)民對(duì)狼的稱呼。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十三:“ 劉桂蘭 上去盤腿坐在炕頭上,談起屯子里的一些奇聞和小事,誰家的殼囊給張三叼走,誰家的母雞好下啞巴蛋?!?/div>
《國語辭典》:三推  拼音:sān tuī
古代天子于每年三月,親扶耒耜于田里來返三次,以勸農(nóng)功之禮?!抖Y記。月令》:「天子親載耒耜,……躬耕帝藉。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諸侯九推。」《文選。張衡。東京賦》:「躬三推于天田,修帝籍之千畝?!?/div>
《漢語大詞典》:三拜
長跪后兩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為拜。重復(fù)三次,謂之三拜。(1)古人相見以再拜為常禮,唯遇特殊情況乃三拜,以示情切。左傳·僖公十五年:“ 秦 獲 晉侯 以歸…… 晉 大夫三拜稽首?!?北周 宣帝 時(shí),始改三拜為常禮。周書·宣帝紀(jì):“﹝ 宣政 元年九月﹞詔諸應(yīng)拜者,皆以三拜成禮。”參閱 趙翼 陔馀叢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對(duì)眾賓行禮,不及一一相拜,僅以三拜表示。儀禮·鄉(xiāng)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 鄭玄 注:“三拜,示徧也?!?賈公彥 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yè)歸敬。 宋 道誠 釋氏要覽·禮數(shù):“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yè)歸敬也。《智論》云:內(nèi)式禮拜,大約身口業(yè)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shù)也?!?/div>
《國語辭典》:三略  拼音:sān lüè
書名。相傳為黃石公所撰,圯上老人授以張良之兵書,今本凡三卷,乃后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