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213  214  215  216  217  219  220  221  22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三品芻豆
三遁
三阸
三惡趣
三番兩次
三番五次
三番子
三蕃六營
三翻四復
三翻四覆
三藩之亂
三反四覆
三方五氏
三分鼎足
三分發(fā)
《漢語大詞典》:三品芻豆
精美的飼料。其值與三品官俸相等,故稱。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君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蒭豆;一鳴,則黜之矣。”亦省作“ 三品芻 ”。 清 林則徐 《驛馬行》:“ 太行 神驥鹽車驅,立仗無聲三品芻?!?/div>
《駢字類編》:三遁
唐書·姜寶誼詩》:劉武周使黃子英,數(shù)盜雀鼠谷,帝遣寶誼擊之。賊輕甲挑師,戰(zhàn)接而三遁,逐之,伏發(fā),寶誼為賊執(zhí),俄亡歸。
《駢字類編》:三阸
漢書·翟義傳》:泉陵侯上書曰:“予惟趙傅丁董之亂,遏絕繼嗣,變剝適庶,危亂漢朝,以成三阸?!弊ⅲ憾颍瑫?。謂三七二百一十歲。
《漢語大詞典》:三惡趣(三惡趣)
即三惡道。《增一阿含經·地主品》:“有此三不善根。云何為三?貪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若比丘有此三不善根者,墮三惡趣。云何為三?所謂地獄、餓鬼、畜生?!?span id="a47rg7n"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六六:“汝今可自歸佛法眾,便不墮三惡趣?!?/div>
分類:三惡道
《國語辭典》:三番兩次(三番兩次)  拼音:sān fān liǎng cì
多次、屢次。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叔父,王粲不曾自來,你將書呈三番兩次調發(fā)小生到此?!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肝耶?shù)纫棺呙?,又被他趕上,依然籠了。三番兩次,其實難逃?!挂沧鳌竷纱稳埂ⅰ溉宕巍?、「三回五次」。
分類:屢次
《國語辭典》:三番五次  拼音:sān fān wǔ cì
多次、屢次?!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溉宕?,纏的老和尚急了?!埂都t樓夢》第九四回:「看他的那個神情兒,是一定在寶玉身上的了。三番五次的病,可不是為著這個是什么?」也作「三番兩次」。
分類:屢次
《漢語大詞典》:三番子
指在幫會中的人。傳說首立幫會者姓 潘 ,“潘”字拆開是“三番”二字,故有此稱。 謝雪疇 《長江飛渡記》:“他們都在‘幫’,就是‘三番子’。”
分類:幫會
《分類字錦》:三蕃六營(三蕃六營)
李庾《西都賦》:天子穆清,環(huán)衛(wèi)陳兵。將軍之號,三蕃六營。
《漢語大詞典》:三翻四復(三翻四復)
(1).多次重復。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我們的報紙卻說只悶死了七百多人,有的還三翻四復地說,七百人中還有多數(shù)自己緩過氣來走了。”
(2).猶言反復無常。 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因此革命的文學者,就不但應該留心迎面的敵人,還必須防備自己一面的三翻四復的暗探了?!?/div>
《漢語大詞典》:三翻四覆
多次重復。《天雨花》第一回:“園中著處細搜尋,三翻四覆無處覓?!?/div>
分類:重復
《國語辭典》:三藩之亂(三藩之亂)  拼音:sān fán zhī luàn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明降將平西王吳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變,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與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亦附之,后于康熙二十年遭平定,史稱為「三藩之亂」。
《國語辭典》:三藩  拼音:sān fán
1.清初明之降將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皆封為藩王,號稱為「三藩」。
2.清人稱明福、唐、桂三王為「三藩」。
《漢語大詞典》:三反四覆
反復無常。 清 蔣士銓 《空谷香·殺艙》:“阿呀!這廝三反四覆,可惱,可惱?!?/div>
分類:反復無常
《漢語大詞典》:三方五氏
太平天囯 避“皇”及“上帝”諱,稱三皇五帝為三方五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英杰歸真》:“噫,爾何不學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稱,恐是后人妄稱?!?/div>
《國語辭典》:三分鼎足  拼音:sān fēn dǐng zú
比喻三方勢力均等、共存的局面。參見「鼎足而立」條。《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乖?。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孫仲謀占了江東,劉玄德占了西蜀?!?/div>
《漢語大詞典》:三分發(fā)(三分髮)
南朝 宋 時流行于民間婦女中的一種發(fā)式。宋書·五行志一:“ 宋文帝 元嘉 六年,民間婦人結髮者,三分髮,抽其鬟直向上,謂之‘飛天紒’?!?/div>